一种车辆门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324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门槛,包括槽形加强板、门槛内板、第一加强盒和第二加强盒,所述门槛内板封闭加强板的槽口后与加强板连接形成一腔室;所述第一加强盒伸入加强板的槽中与加强板固定连接且位于车辆的后门洞位置处,所述第二加强盒伸入加强板的槽中与加强板固定连接且位于车辆B柱下方;所述车辆门槛保证各个位置处的支撑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门槛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门槛。
技术介绍
车辆门槛加强件用于支撑车辆的整个侧围底部,连接车辆A柱、B柱和C柱的底端, 使车辆侧围的加强件与车辆侧围下部整合成一体。现有车辆门槛加强件在车辆的门槛后门洞处、B柱处的加强强度和刚度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加强件在车辆的门槛后门洞处、B柱处的加强强度和刚度较弱 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门槛,包括槽形加强板、门槛内板、第一加强盒和第二 加强盒,所述门槛内板封闭加强板的槽口后与加强板连接形成一腔室,所述第一加强盒伸 入加强板的槽中与加强板固定连接且位于车辆的后门洞位置处,所述第二加强盒伸入加强 板的槽中与加强板固定连接且位于车辆B柱下方。所述第一加强盒与加强板固定连接且位于车辆的后门洞位置处,弥补了车辆后门 洞位置处加强板支撑强度较弱的缺陷;所述第二加强盒与加强板固定连接且位于车辆B柱 下方,与加强板一起承担了 B柱的重力,减轻了 B柱下方的加强板承担的力,保证加强板各 个位置的支撑强度。进一步地,所述车辆门槛还包括第一加强支架,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于车辆的前门 洞位置处与门槛内板固定连接且位于门槛内板和加强板形成的腔室中。所述第一加强支架支撑门槛内板,进而提高内板的支撑强度。进一步地,所述车辆门槛还包括第二加强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位于第二加强 盒的背面、与门槛内板固定连接且位于门槛内板和加强板形成的腔室中,所述第二加强支 架与第二加强盒相对的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加强支架在B柱下方支撑门槛内板,进而提高B柱位置处门槛内板的支撑强度。进一步地,所述车辆门槛中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 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于车辆后门洞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加强盒分别与第一加强板 和第二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盒分别与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连接,刚好弥补第一加强板和第 二加强板连接处支撑强度薄弱的缺陷。进一步地,所述车辆门槛所述第一加强盒和第二加强盒都包括底板、与底板第一 端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以及与底板第一端的相反端固定连接且与第一侧板沿相同方向延 伸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加强盒的第一侧板的三个自由端上都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第 一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盒的第二侧板的三个自由端上都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第二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盒的第一侧板的三个自由端上都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第 二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盒的第二侧板的三个自由端上都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 二翻边与第二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加强盒和第二加强盒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都设有翻边保证加强 盒与加强板连接更稳固。进一步地,所述车辆门槛中所述第一加强盒和第二加强盒的第一侧板上的第一翻 边的宽度小于第一侧板自由端的宽度,所述第一加强盒和第二加强盒的第二侧板上的第二 翻边的宽度小于第二侧板自由端的宽度。所述翻边的的宽度小于加强盒侧板自由端的宽度既利于减轻重量又达到与加强 板稳固连接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车辆门槛中所述第一加强盒和第二加强盒的底板上都设有向内凹 陷呈台阶状的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盒和第二加强盒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都设有向内 凹陷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增大了加强盒底板和侧板的刚度。进一步地,所述车辆门槛中所述第一加强支架包括底板、与底板第一端固定连接 的第一侧板、与底板第一端相反端固定连接且与第一侧板沿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以及 与底板第二端固定连接的第三侧板;所述底板的长度小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长度,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 有翻边,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翻边与门槛内板连接;所述第三侧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三侧板的第二连接部分 与门槛内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中部设有向外凸起的凸筋。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侧板上设有与门槛内板连接的翻边,保证第一加强支架与门槛 内板连接更稳固且提高门槛内板的抗压强度;所述第一加强支架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 的凸筋增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刚度。进一步地,所述车辆门槛中所述第二加强支架包括底板、与底板第一端连接的第 一侧板以及与底板第一端相反端连接且与第一侧板沿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所述底板位于第二加强盒背面且与第二加强盒具有间隙,所述底板上、第一侧板 和第二侧板的三个自由端上都设有翻边,所述底板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三个自由端 上的翻边与门槛内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中部设有向外凸起的凸筋。所述第二加强支架设有与门槛内板连接的翻边,保证第二加强支架与门槛内板连 接更稳固且提高门槛内板的抗压强度;所述第二加强支架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凸筋 增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刚度。进一步地,所述车辆门槛中所述第二加强支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翻边的宽 度小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宽度。所述第二加强支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翻边的宽度小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 板自由端的宽度,又达到减轻其重量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 a本技术提供的车辆门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b本技术提供的车辆门槛加强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a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加强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b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加强盒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a本技术提供的第二加强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本技术提供的第二加强盒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提供的车辆门槛加强件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a本技术提供的车辆门槛中第一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b本技术提供的车辆门槛中第一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提供的车辆门槛中第二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加强板;2、第一加强盒;3、第二加强盒;4、第一加强支架;5、第二加强支 架;6、第一加强板7、第二加强板;8、第一加强盒的底板;9、第一加强盒的第一侧板;10、 第一加强盒的第二侧板;11、第一加强盒的第一侧板上的第一翻边;12、第一加强盒的第二 侧板上的第二翻边;13、第二加强盒的底板;14、第二加强盒的第一侧板;15、第二加强盒 的第二侧板;16、第二加强盒的第一侧板上的第一翻边;17、第二加强盒的第二侧板上的第 二翻边;18、第一加强盒底板上的加强筋;19、第一加强盒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加强 筋;20、第二加强盒底板上的加强筋;21、第二加强盒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加强筋; 22、第一加强支架的底板;23、第一加强支架的第一侧板;24、第一加强支架的第二侧板; 25、第一加强支架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翻边;26、第一加强支架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 板中部的凸筋;27、第二加强支架的底板;28、第二加强支架的第一侧板;29、第二加强支架 的第二侧板;30、第二加强支架底板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翻边;31、第二加强支架 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部的凸筋;32、减重孔;33、第一加强支架的第三侧板;34、第一加 强支架的第三侧板的第一连接部分;35、第一加强支架的第三侧板的第二连接部分;36、门 槛内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门槛,其特征在于,包括槽形加强板、门槛内板、第一加强盒和第二加强盒,所述门槛内板封闭加强板的槽口后与加强板连接形成一腔室;所述第一加强盒伸入加强板的槽中与加强板固定连接且位于车辆的后门洞位置处,所述第二加强盒伸入加强板的槽中与加强板固定连接且位于车辆B柱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洁凌君玉邓宙周维明矫青春杨万庆陈东袁焕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