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东专利>正文

手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3097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推车,在一托架连接一平板与两轮座,托架与轮座之间具有螺旋孔搭配销的结构,产生旋转动能转换为高度升降的效果,完成平板及轮座自动合拢于托架的收合目的,亦可自动地展开,使用在物品搬运的场合,非常简单便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搬运物品的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轮座自动收合的手推车
技术介绍
传统式手推车的结构,是将一托架垂直的焊固在一平板边缘,允许一件以上的物品放在平板上面。托架下方焊接两轮座,每个轮座连接一轮子,滚动摩擦地面或楼板等支持面,对物品搬运具备省力效果。在不使用期间,手推车以轮子支撑托架保持伫立状态,不仅对途经该处的路人造成阻碍,更会因为碰撞而让轮子滚动,发生手推车突然倒地的危险。为了不妨碍路人通行,避免轮子受力滚动连带手推车发生倒地的危险,乃研发一种可收合的手推车。例如中国台湾新型证书第M318556号专利案,揭露手推车采用齿轮式离合结构达成收合功能。但是,离合关系的解除或啮接,都要扳动平板紧贴托架,徒增使用上的困扰。因此,如何轻松且快速地完成收合或展开动作,就成为本技术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收合或展开的手推车,使用在物品搬运的场合,非常简单便捷。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托架,具有一握持部和两直立元件,每一直立元件具有一结合握持部的顶端、一末端和一突出直立元件末端的销;两滚轮组件,每一滚轮组件包含一链接于直立元件的套管与一结合于套管的轮子,该套管包含一低端和一螺旋孔,销的对应端在螺旋孔里面移动;一平板,包含两枢接座,每一枢接座与对应的直立元件末端具备枢接关系,每一枢接座包含两侧壁和一介于两侧壁之间且容纳直立元件末端的空间,每一侧壁包含一垂直于平板的第一阻挡部、一相对平板保持水平状态的第二阻挡部,以及一衔接两阻挡部的曲面;一扭簧,安装在每个套管内部且环绕在直立元件对应端外围;每一套管的低端紧邻枢接座的第一阻挡部,平板与轮子转动靠近托架;每一套管的低端紧邻枢接座的第二阻挡部,平板与轮子转动远离托架。上述手推车还包含一设在套管上面的环套;该扭簧一端固定于局部环套,另一端紧固于套管。上述平板包含一竖壁。上述托架包含一底架,该底架具有两纵向段,每一纵向段限定对应的直立元件末端。上述滚轮组件包括一与套管相连的轮座,轮座具有一分叉端,供轮子组装在分叉端之间。上述螺旋孔界定一第一低端与一相对第二高端,螺旋孔第二高端紧邻对应的销,平板与轮子转动靠近托架;螺旋孔第一低端毗邻对应的销,平板与轮子转动远离托架。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者在应用本技术手推车时,只要踩着平板,拉起托架至既定的方位,就能让滚轮组件自动展开。同样的,托架摆动的靠近平板,滚轮组件会自动收合。使用期间,非常简单且容易,远比先前技术更好用。附图说明图1是表现本技术手推车一较佳实施例展开后的使用状态立体图;图2是图1的圈选处局部放大的立体图;图3是表现轮座的另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沿A-A线局部剖开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5、图6是表现手推车收合连续动作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手推车20托架21扶持件22直立元件23第一端24第二端25握持部30底架31纵向段32连结端40平板41长边42枢接座43凸纹44侧壁45螺栓46竖壁47凸部50滚轮组件51套管52轮座53轮子54环套55紧固件56凹部60扭簧61第一端62第二端63线圈部70螺旋孔71销Dl第二阻挡部 D2曲面D3第一阻挡部 dl、d2、d3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的手推车10,在一托架20连结一平板40,彼此之间的夹角相当于90°,允许一重物(图式未绘)放在张开的平板40上。该手推车10有一对滚轮组件50,相互平行的连结于托架20紧邻平板40处,可滚动接触地表,达到物品搬运的省力效果,兼具制止平板40回到收合状态的作用。图中的托架20,是将一对直立元件22紧固于一握持部25和一底架30之间,共组为近乎长方形的框体,便利使用者以握持部25操作手推车10移动。两直立元件22之间链接一对扶持件21,有助于两直立元件22维持平行状态,相对提升托架20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直立兀件22是指伸缩杆,界定牢固于底架30顶部的一端为第一端23,将紧固于握持部25的一端视为第二端24,第二端24相对第一端23位移,可拉伸或缩短托架20总长度。该底架30相当于直立元件22的长度延伸,具有两平行的纵向段31。每个纵向段31的自由端视为一连结端32,穿过对应的滚轮组件50而与平板40枢接在一起。在纵向段31远离连结端32的部位紧固一环套54,再将一销71 (参阅图4)中央嵌入连结端32和环套54之间且固定不动,使纵向段31外围露出两截局部长度的销71 (参阅图4)。该平板40为多边形板材,具有一竖壁46、一对枢接座42及若干凸纹43 (详见图2),这些凸纹43为直条形状分布在平板40表面,增加摩擦系数阻止物品滑落。该竖壁46垂直弯折于平板40周围,两者邻接处视为一长边41。两枢接座42座落在长边41的两旁,每一枢接座42成形于平板40和竖壁46之间,具有两彼此相隔既定距离的侧壁44,允许对应的连结端32插入两侧壁44之间,三者透过一螺栓45枢接在一起,支持托架20相对平板40摆动。接着看到图4至图6,每一侧壁44拥有两边,界定垂直于平板40的一边为第一阻挡部D3,将相对平板40保持水平状态的一边视为第二阻挡部D1,透过一曲面D2衔接两阻挡部D1、D3。第一阻挡部D3到螺栓45的距离d3小于螺栓45到第二阻挡部Dl的距离dl,而且曲面D2至螺栓45的距离d2,愈靠近第一阻挡部D3愈短,愈接近第二阻挡部Dl愈长。回到图1,该滚轮组件50包括一轮座52、一轮子53和一套管51。该轮座52具有一分叉端和一封闭端,封闭端底面(详见图3)陷入一凹部56,凹凸配合一隆起于竖壁46的凸部47,制止轮座52不得继续运动。该轮子53中央被一轮轴穿过,轮轴两旁紧固于轮座52的分叉端,使轮子53绕着轮轴自转运动。接着看到图4,该套管51与轮座52封闭端成形为一体,直接套在纵向段31外部。套管51里面容纳一扭簧60,提供轮座52所需的扭矩。在套管51管壁贯穿一对螺旋孔70,每一螺旋孔70容纳销71的对应部位,引导套管51顺着托架20长度方向在环套54和枢接座42之间位移,完成轮座52旋转动能及位能之间的转换过程。该扭簧60具有一段线圈部63,活动自如地套在纵向段31外围,借由卷径缩减积蓄扭矩,并在卷径扩张期间释放局部扭矩。该线圈部63具有两端,界定弯曲为钩状的一端是第一端61,勾住一将环套54牢固于纵向段31的紧固件55,并将线圈部63另一端视为第二端62,插入套管51内壁,使扭簧60与套管51具备连带关系。从图4依序看到图6,得知竖立状态的托架20,以螺栓45为轴心,受力朝向平板40摆动,直到两者紧贴在一起为止,即为本实施例的收合步骤。反过来说,从图6逆向看到图4,即为收合状态的托架20,以螺栓45为轴心离开平板40,存在两者之间的夹角相当于90°,称为张开步骤。图4显示收合步骤的初期动作。第二阻挡部Dl到环套54的间隔距离最短,故套管51局部进入环套54,套管51低端抵住第二阻挡部D1,同时压缩线圈部63。此刻,销71的端部紧邻螺旋孔70壁面的一第一低端,加上凸部47卡住轮座52下方的凹部56(参阅图3),使竖立的托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托架,具有一握持部和两直立元件,每一直立元件具有一结合握持部的顶端、一末端和一突出直立元件末端的销;两滚轮组件,每一滚轮组件包含一链接于直立元件的套管与一结合于套管的轮子,该套管包含一低端和一螺旋孔,销的对应端在螺旋孔里面移动;一平板,包含两枢接座,每一枢接座与对应的直立元件末端具备枢接关系,每一枢接座包含两侧壁和一介于两侧壁之间且容纳直立元件末端的空间,每一侧壁包含一垂直于平板的第一阻挡部、一相对平板保持水平状态的第二阻挡部,以及一衔接两阻挡部的曲面;一扭簧,安装在每个套管内部且环绕在直立元件对应端外围;每一套管的低端紧邻枢接座的第一阻挡部,平板与轮子转动靠近托架;每一套管的低端紧邻枢接座的第二阻挡部,平板与轮子转动远离托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东何爱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东何爱德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