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尾防雾变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273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尾防雾变光器,连接汽车后尾灯驱动引线的第一连接头(1)通过引线连接控制电路板(2),所述控制电路板(2)通过驱动信号线与第二连接头(3)连接,场致冷光膜片(5)通过驱动信号线与第三连接头(4)连接,第二连接头(3)和第三连接头(4)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超低能耗冷光膜片实现了汽车行驶状态的后尾显示,并且具备很好的防雾功能,而且其壳体超薄、功耗极低、不发热、寿命长、使用方法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灯具,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尾防雾变光器
技术介绍
当今,车辆后尾的指示灯具一般是转向灯、刹车灯等,由于周围环境影响,例如大雾天气,光线昏暗事业较差,这些指示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防雾的车辆后尾指示灯具来有效指示车辆行驶状态以便减小追尾等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成熟给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契机,但是现有的汽车后尾防雾变光器并没有充分结合已经日渐成熟的物联网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以显示多种车辆行驶状态且防雾效果好的汽车后尾防雾变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尾防雾变光器,连接汽车后尾灯驱动引线的第一连接头I通过引线连接控制电路板2,所述控制电路板2通过驱动信号线与第二连接头3连接,场致冷光膜片5通过驱动信号线与第三连接头4连接,第二连接头3和第三连接头4对接。所述的场致冷光膜片5外表覆盖一层塑料保护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超低能耗冷光膜片实现了汽车行驶状态的后尾显示,并且具备很好的防雾功能,而且其壳体超薄、功耗极低、不发热、寿命长、使用方法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第一连接头;2_控制电路板;3_第二连接头;4-第三连接头;5_场致冷光膜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后尾防雾变光器,连接汽车后尾灯驱动引线的第一连接头I通过引线连接控制电路板2,所述控制电路板2通过驱动信号线与第二连接头3连接,场致冷光膜片5通过驱动信号线与第三连接头4连接,第二连接头3和第三连接头4对接。所述的场致冷光膜片5外表覆盖一层塑料保护层。本技术采用高新技术材料低能耗场致发光膜,具有很好的防雾功能,且只需一片即可显示正常行驶、刹车、转向、慢行等多种车辆行驶状态, 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追尾事故的发生。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尾防雾变光器,其特征在于连接汽车后尾灯驱动引线的第一连接头(I)通过引线连接控制电路板(2),所述控制电路板(2)通过驱动信号线与第二连接头(3)连接,场致冷光膜片(5)通过驱动信号线与第三连接头(4)连接,第二连接头(3)和第三连接头⑷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尾防雾变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场致冷光膜片(5)外表覆盖一层塑料保护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尾防雾变光器,连接汽车后尾灯驱动引线的第一连接头(1)通过引线连接控制电路板(2),所述控制电路板(2)通过驱动信号线与第二连接头(3)连接,场致冷光膜片(5)通过驱动信号线与第三连接头(4)连接,第二连接头(3)和第三连接头(4)对接,本技术采用超低能耗冷光膜片实现了汽车行驶状态的后尾显示,并且具备很好的防雾功能,而且其壳体超薄、功耗极低、不发热、寿命长、使用方法简单。文档编号B60Q1/28GK202827287SQ201220195040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朱恩灿, 刘历川 申请人:上海中海龙高新技术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尾防雾变光器,其特征在于:连接汽车后尾灯驱动引线的第一连接头(1)通过引线连接控制电路板(2),所述控制电路板(2)通过驱动信号线与第二连接头(3)连接,场致冷光膜片(5)通过驱动信号线与第三连接头(4)连接,第二连接头(3)和第三连接头(4)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恩灿刘历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海龙高新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