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上下与前后电动调节的汽车座椅头枕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266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上下与前后电动调节的汽车座椅头枕调节机构。包括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的头枕杆通过2个Ω形弹簧固定到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的头枕杆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新颖,综合了头枕的高度电动调节机构、头枕前后电动调节机构,系统集成了四向调节机构,为乘员提供了最大可能的舒适性。头枕的前后平移距离可达60mm,相比传统没有前后调节的头枕和利用转动来调节前后位置的头枕来说,平移60mm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的百分位的人及不同头型的人的舒适性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上下与前后电动调节的汽车座椅头枕调节机构
本技术是一种可实现高度上下电动调整、水平可前后电动调整的汽车座椅头枕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座椅头枕作为汽车座椅中较为特殊的产品,除了具备保护人体头部的安全性功能之外,人们还要求它具备较高的舒适性。身高不同的人群对汽车座椅头枕的高度位置提出了可调节的要求,例如第5百分位的女性要求座椅头枕可以降低以适应其坐姿;不同的人们对汽车座椅头枕的前后位置也提出了可调节的要求,例如扎辫子的女性要求头枕可以向后调节等坐寸ο目前全球汽车座椅市场上具有六向调节的座椅头枕结构并不多见,仅现于高端汽车座椅上。他们的高度位置调节范围,前后位置调节范围几乎一致;也就是说,他们的舒适性几乎是一致的。现有的这些具有四向调节的手动汽车座椅头枕都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不适于在普通轿车上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上下与前后电动调节的汽车座椅头枕调节机构,以解决现有的手动调节汽车座椅头枕存在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适于在普通轿车上推广使用的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的头枕杆通过2个Ω形弹簧固定到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的头枕杆支架上;所述的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的结构是电机和机架通过4个螺钉与座椅骨架上连接板固定连接,电机输出轴为丝杠,丝杠螺母与头枕杆支架通过2个螺钉固定连接,丝杠螺母与丝杠螺纹连接,限位螺母与丝杠末端螺纹固定连接,2个头枕杆通过2个Ω形弹簧分别与头枕杆支架固定连接,头枕杆支架上的滑槽与机架上的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的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的结构是头枕杆通过2个弹性圆柱销固定到头枕中部支架上,电机通过3个螺钉固定到头枕中部支架上,电机输出轴为丝杠,通过螺母将丝杠与头枕前部支架固定连接,3个齿条架分别与头枕前部支架卡接固定在一起,该3 个齿条架与头枕中部支架分别通过相应的3个齿轮轴组成三组齿轮齿条机构;4个转轴钳分别与后壳卡接固定在一起,齿轮轴通过转轴甜与由转轴甜、后壳构成的后壳总成连在一起;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新颖,综合了头枕的高度电动调节机构、头枕前后电动调节机构,系统集成了四向调节机构,为乘员提供了最大可能的舒适性。头枕的前后平移距离可达60_,相比传统没有前后调节的头枕和利用转动来调节前后位置的头枕来说,平移60_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的百分位的人及不同头型的人的舒适性要求。头枕向前移动60mm对于零件的布局很棘手,如果头枕作为一个整体向前移动,那 么对厚度为IOOmm的头枕的强度和内部结构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如果后壳不动,那么前壳 向前移动60mm后,头枕的整体厚度为160mm,整体外形又显得有些臃肿厚重,经过巧妙的 设计,前后调节采用齿轮齿条机构,齿轮轴移动距离是齿条移动距离的一半,而后壳和齿轮 轴连接,这样前壳向前移动60mm,则后壳在齿轮轴的带动下向前移动30mm,这种结构保 证了运动过程中各零件的位置关系合理,并且最大程度上节约了空间,使内部结构复杂的 头枕外形不至于过大。本技术采用电机驱动,最大程度上为乘客提供了方便性,一般的手动调节,其 操作方法复杂、费力,而电动调节机构,乘客只需按动按钮,便可实现头枕的前后平动调节, 轻松方便。电机驱动也保证了前后平移调节机构在任意位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将电动高度调节机构内置于座椅靠背中,电动前后调节机构内置于头枕中,通过结构的合理布局,在实现了多功能的集成的同时,也保证了头枕外形不至于过大,造型美 观。通过乘员按动按钮来电动调节头枕的高度,前后位置,提高乘员的舒适性。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噪音低,可靠性高,舒适性好,在耐久试验中表现出色,日常无需保养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后视图;图2c是图2b的A-A剖视图;图2d是图2b的B-B剖视图;图2e-l是图2b的C-C剖视图;图2e_2是图2e_l的O部放大图;图2f是图2a的D-D剖视图;图2g是本技术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左视图;图3c是图3a的A-A剖视图;图3d是图3a的B-B剖视图;图3e_l是图3a的C_C剖视图;图3e_2是图3 e-Ι的M部放大图;图3f-l是图3a的D-D剖视图;图3f-2是图3f-l的N部放大图;图3g是图3a的E-E剖视图;图3h是本技术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的运动示意图,其中,Fl是头枕前部支架运动极限位置,H)是头枕前部支架初始位置,A是头枕前部支架运动距离,LI是后壳运动极限位置,LO是后壳初始位置,A/2是后壳运动距离。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I,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2,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2的头枕杆201通过2个Ω形弹簧111固定到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I的头枕杆支架107上;所述的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I的结构是电机101和机架102通过4个螺钉103 与座椅骨架上连接板104固定连接,电机101输出轴为丝杠105,丝杠螺母106与头枕杆支架107通过2个螺钉108固定连接,丝杠螺母106与丝杠105螺纹连接,限位螺母109与丝杠105末端螺纹固定连接,2个头枕杆201通过2个Ω形弹簧111分别与头枕杆支架107 固定连接,头枕杆支架107上的滑槽与机架102上的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的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2的结构是头枕杆201通过2个弹性圆柱销 202固定到头枕中部支架203上,电机204通过3个螺钉205固定到头枕中部支架203上, 电机204输出轴为丝杠206,通过螺母207将丝杠206与头枕前部支架208固定连接,3个齿条架209分别与头枕前部支架208卡接固定在一起,该3个齿条架209与头枕中部支架 203分别通过相应的3个齿轮轴210组成三组齿轮齿条机构;4个转轴钳211分别与后壳 212卡接固定在一起,齿轮轴210通过转轴钳211与由转轴钳211、后壳212构成的后壳总成连在一起;本技术头枕上下调节时的工作过程参见图2g,电机101驱动丝杠105转动, 丝杠螺母106带动·头枕杆支架107沿丝杠105轴线做线性运动,2个头枕杆201随头枕杆支架107做线性运动,从而实现头枕的上下运动。位于丝杠105末端的限位螺母109,作为头枕整个运动行程下端的限位装置,机架 102的下台面作为头枕杆支架107的上端限位装置。本技术头枕水平方向前后平移调节时的工作过程参见图3h,电机驱动丝杠带动前壳实现前后运动,在前壳向前或向后运动的同时,齿轮轴带动后壳总成向前或向后运动,其运动的距离为前壳运动距离的一半。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上下与前后电动调节的汽车座椅头枕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的头枕杆通过2个Ω形弹簧固定到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的头枕杆支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上下与前后电动调节的汽车座椅头枕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的结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上下与前后电动调节的汽车座椅头枕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头枕前后平移电动调节机构的头枕杆通过2个Ω形弹簧固定到头枕高度电动调节机构的头枕杆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杜北华李春榆刘建军李逾斯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