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漩涡湿式除臭系统,该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与有机处理用前端设备的异味气体排出口连通的分离器,安装在所述分离器下端出口的除尘装置,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分离器上端出口连通的气泵,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气泵远离分离器的一侧连通的蓄水装置,设在所述蓄水装置侧壁的曝气装置,以及分别与所述分离器、除尘装置、气泵、蓄水装置和曝气装置信号连接的电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漩涡湿式除臭系统,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体积大、操作维护不方便、成本高和环保性差等缺陷,以实现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成本低和环保性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有机垃圾、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有机物发酵干燥等有机环保处理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漩涡湿式除臭系统。
技术介绍
在有机垃圾、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有机物发酵干燥等有机环保处理设备
,在相应地处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异味臭气。目前,我国臭气治理主要采用如喷洒抗臭气剂遮盖法、干式中和法、吸附法、离子除臭法、光解催化氧化、微生物降解法、生物过滤法、臭氧法、燃烧法及冷凝法等方法,涉及装置有填料塔、喷雾塔、洗涤塔,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装置等塔、罐、釜、池等大中型设备或构筑物,系统相对较复杂,操作维护相对不便,占地面积相对都较大,加之无论设备一次投入、基建和辅料辅材的添加、更换、各种所需的生物化学药剂等都造成处理的成本投入较高,有的还会有二次污染治理的问题。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操作维护不方便、成本高和环保性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漩涡湿式除臭系统,以实现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成本低和环保性好的优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漩涡湿式除臭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漩涡湿式除臭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与有机处理用前端设备(如处理垃圾、餐厨垃圾和有机发酵物的前端设备)的异味气体排出口连通的分离器,安装在所述分离器下端出口的除尘装置,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分离器上端出口连通的气泵,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气泵远离分离器的一侧连通的蓄水装置,设在所述蓄水装置侧壁的曝气装置,以及分别与所述分离器、除尘装置、气泵、蓄水装置和曝气装置信号连接的电控装置。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漩涡湿式除臭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蓄水装置顶部的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与电控装置信号连接。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漩涡湿式除臭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蓄水装置顶部的排气管路,以及设在所述蓄水装置底部的排液管路。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漩涡湿式除臭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蓄水装置侧壁的上水及补水管路和溢流管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包括具有散热功能的集气管路,和/或所述第二管路包括吸气管路,和/或所述第三管路包括鼓气管路;所述具有散热功能的集气管路,包括集气管路本体、以及均匀或不均匀敷设在所述集气管路本体外围的多个管路散热片3。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器包括旋风分离器,和/或所述气泵包括漩涡式气泵,和/或所述蓄水装置包括水箱或水池。进一步地,在所述排气管路的下方,还设有管路排液阀;和/或,在所述第二管路的下方,还设有排凝结水阀门。进一步地,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器本体,以及分别与所述除尘器本体配合设置、且自上向下安装的除尘器清灰门、隔板和除尘器排液阀。同时,本技术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漩涡湿式除臭方法,包括采用旋风分离器,对经初步散热降温后的有机处理用前端设备排出的异味气体,进行旋流分离、离心、重力沉降处理,将得到的下沉物中的固体和液体分别经除尘装置进行排出;同时,将得到的上浮物即气体中的凝结液进一步排出后,经负压吸气进入漩涡气泵;吸入漩涡气泵的气体,经正压鼓气的方式,通过曝气装置进入水池或水箱,与水池或水箱中的水曝气接触后排出。进一步地,在所述水箱或水池中,预先添加有用于反应和中和气体中异味的药剂,以使气体在与水池或水箱中的水曝气接触的同时进行除臭和净化处理后再排出。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漩涡湿式除臭系统,由于该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与有机处理用前端设备的异味气体排出口连通的分离器,安装在分离器下端出口的除尘装置,通过第二管路与分离器上端出口连通的气泵,通过第三管路与气泵远离分离器的一侧连通的蓄水装置,设在蓄水装置侧壁的曝气装置,以及分别与分离器、除尘装置、气泵、蓄水装置和曝气装置信号连接的电控装置;可以将异味气体收集、降尘、净化,利用气体的恶臭物质成分溶解于水,并可进一步与药剂发生中和,达到消除异味的效果;构造相对简单、操作方便、维护容易、占地小,可连续作业、可根据处理气体的性质不同添加不同的药剂,适用范围灵活广泛,处理成本较低,节约人力和物力等资源;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体积大、操作维护不方便、成本高和环保性差的缺陷,以实现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成本低和环保性好的优点。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漩涡湿式除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漩涡湿式除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附图,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1-前端设备;2_集气管路;3_管路散热片;4_旋风分离器;5_吸气管路;6_排凝结水阀门除尘器清灰门;8_除尘器排液阀;9_漩涡式气泵;10_鼓气管路;11_水箱(或水池);12-排气管路;13-加药装置;14-溢流管路;15-上水补水管路;16-曝气装置;17_排液管路;18_电控装置;19_管路排液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系统实施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漩涡湿式除臭系统。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与有机处理用前端设备I的异味气体排出口连通的分离器,安装在分离器下端出口的除尘装置,通过第二管路与分离器上端出口连通的气泵,通过第三管路与气泵远离分离器的一侧连通的蓄水装置,设在蓄水装置顶部的加药装置13,设在蓄水装置顶部的排气管路12和设在蓄水装置底部的排液管路17,设在蓄水装置侧壁的上水及补水管路和溢流管路14,以及设在蓄水装置侧壁的曝气装置16,分别与分离器、除尘装置、气泵、蓄水装置、加药装置13和曝气装置16信号连接的电控装置18。其中,上述第一管路包括具有散热功能的集气管路2,和/或第二管路包括吸气管路5,和/或第三管路包括鼓气管路10 ;具有散热功能的集气管路2,包括集气管路2本体、以及均匀或不均匀敷设在集气管路2本体外围的多个管路散热片3。分离器包括旋风分离器4,和/或气泵包括漩涡式气泵9,和/或蓄水装置包括水箱或水池。在排气管路12的下方,还设有管路排液阀19 ;和/或,在第二管路的下方,还设有排凝结水阀门6。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器本体,以及分别与除尘器本体配合设置、且自上向下安装的除尘器清灰门7、隔板和除尘器排液阀8。具体实施时,参见图1,上述实施例的漩涡湿式除臭系统,可以由前端设备I (如餐厨垃圾处理机、发酵干燥等设备)排出的尾气在漩涡式气泵9的负压抽吸作用下,通过集气管路2进入到旋风分离器4中,通过集气管路2上一定长度的管路散热片3将通过的气体降温,经过旋风分离器4的旋流分离、离心、重力沉降原理将气体中的灰尘和凝结水分离积聚到下部,经除尘器清灰门7和除尘器排液阀8排出,除去气体中携带的固体颗粒杂质和液滴,达到气固液分离,以保证管道及设备的正常运行;经旋风分离器4分离过的气体从上部吸气管路5进入漩涡式气泵9,排凝结水阀门6可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漩涡湿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与有机处理用前端设备的异味气体排出口连通的分离器,安装在所述分离器下端出口的除尘装置,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分离器上端出口连通的气泵,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气泵远离分离器的一侧连通的蓄水装置,设在所述蓄水装置侧壁的曝气装置,以及分别与所述分离器、除尘装置、气泵、蓄水装置和曝气装置信号连接的电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漩涡湿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与有机处理用前端设备的异味气体排出口连通的分离器,安装在所述分离器下端出口的除尘装置,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分离器上端出口连通的气泵,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气泵远离分离器的一侧连通的蓄水装置,设在所述蓄水装置侧壁的曝气装置,以及分别与所述分离器、除尘装置、气泵、蓄水装置和曝气装置信号连接的电控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漩涡湿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蓄水装置顶部的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与电控装置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漩涡湿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蓄水装置顶部的排气管路,以及设在所述蓄水装置底部的排液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漩涡湿式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蓄水装置侧壁的上水及补水管路和溢流管路。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峰,冯幼平,颜丙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弗瑞格林环境资源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