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螺纹铜管成型用的芯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9760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螺纹铜管成型用的芯杆装置,包括芯杆,设在芯杆一端的带螺纹的螺纹芯头及使螺纹芯头轴向定位的第一螺母,设在芯杆另一端的带孔游芯及使带孔游芯轴向定位的第二螺母;特点是:还包括设在芯杆与带孔游芯之间的滚动装置,从而使带孔游芯相对芯杆可以转动;还包括固定在芯杆上的一对芯头座,螺纹芯头设在芯头座上并可转动,第一螺母使芯头座轴向定位。由于螺纹芯头及带孔游芯与芯杆是动配合,因此其在加工铜坯管时与其内壁所产生的阻力小,不会拉断及破损内壁的螺旋沟槽,可以生产齿顶角在10°至30°之间、螺旋角30°至40°之间的铜管,提高了铜管的热交换效率,节约了铜材。(*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螺纹铜管成型用的芯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内螺纹铜管成型用的芯杆装置包括芯杆,固定在芯杆一端 的螺纹芯头及使螺纹芯头轴向定位的第一螺母,固定在芯杆另一端的带 孔游芯及使带孔游芯轴向定位的第二螺母。在加工铜坯管时,铜坯管套 在芯杆上,带孔游芯支撑铜坯管的一端,螺纹芯头位于铜坯管的另一端; 当转动芯杆时,螺纹芯头随之转动使铜坯管内壁产生螺旋沟槽;由于螺 纹芯头及带孔游芯与芯杆固定,铜坯管内壁的螺旋沟槽容易被拉断及破 损,因此其只能加工螺旋沟槽的齿形的齿顶角在35°以上、每条齿在 长度方向的螺旋角在25°以下的内螺纹铜管,该铜管比较耗材,使用 时,热交换效率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加工铜坯管时不会 拉断及破损内壁的螺旋沟槽,可以生产齿顶角在IO。至30°之间、螺 旋角30°至40°之间的铜管的一种内螺纹铜管成型用的芯杆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内螺纹铜管成 型用的芯杆装置,包括芯杆,设在芯杆一端的带螺纹的螺纹芯头及使螺 纹芯头轴向定位的第一螺母,设在芯杆另一端的带孔游芯及使带孔游芯 轴向定位的第二螺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芯杆与带孔游芯之间的 滚动装置,从而使带孔游芯相对芯杆可以转动;还包括固定在芯杆上的 一对芯头座,螺纹芯头设在芯头座上并可转动,第一螺母使芯头座轴向 定位。所述的滚动装置为一组微型滚珠轴承。所述的一对芯头座为两只呈倒凸字形的支座,螺纹芯头设在凹陷区上。在所述的第二螺母与带孔游芯之间设有磨制平垫。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由于螺纹芯头及带孔游芯 与芯杆是动配合,因此其在加工铜坯管时与其内壁所产生的阻力小,不会拉断及破损内壁的螺旋沟槽,可以生产齿顶角在IO。至30°之间、 螺旋角30°至40°之间的铜管,提高了铜管的热交换效率,节约了铜 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如图1所示, 一种内螺纹铜管成型用的芯杆装置,包括芯杆5,设 在芯杆一端的带螺纹的螺纹芯头7及使螺纹芯头轴向定位的第一螺母 8,设在芯杆另一端的带孔游芯3及使带孔游芯轴向定位的第二螺母1, 设在芯杆与带孔游芯之间的滚动装置4及固定在芯杆上的一对芯头座 6。滚动装置使带孔游芯相对芯杆可以转动,螺纹芯头7设在芯头座上 并可转动,第一螺母8使芯头座轴向定位。在本实施例中,滚动装置4为一组微型滚珠轴承。 一对芯头座6 为两只呈倒凸字形的支座,螺纹芯头7设在凹陷区上。第二螺母1与带 孔游芯3之间设有磨制平垫2。权利要求1、一种内螺纹铜管成型用的芯杆装置,包括芯杆,设在芯杆一端的带螺纹的螺纹芯头及使螺纹芯头轴向定位的第一螺母,设在芯杆另一端的带孔游芯及使带孔游芯轴向定位的第二螺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芯杆(5)与带孔游芯(3)之间的滚动装置(4),从而使带孔游芯相对芯杆可以转动;还包括固定在芯杆上的一对芯头座(6),螺纹芯头(7)设在芯头座上并可转动,第一螺母(8)使芯头座轴向定位。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螺纹铜管成型用的芯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滚动装置(4)为一组微型滚珠轴承。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螺纹铜管成型用的芯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一对芯头座(6)为两只呈倒凸字形的支座,螺纹芯头(7) 设在凹陷区上。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螺纹铜管成型用的芯杆装置,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的第二螺母(1)与带孔游芯(3)之间设有磨制平垫(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内螺纹铜管成型用的芯杆装置,包括芯杆,设在芯杆一端的带螺纹的螺纹芯头及使螺纹芯头轴向定位的第一螺母,设在芯杆另一端的带孔游芯及使带孔游芯轴向定位的第二螺母;特点是还包括设在芯杆与带孔游芯之间的滚动装置,从而使带孔游芯相对芯杆可以转动;还包括固定在芯杆上的一对芯头座,螺纹芯头设在芯头座上并可转动,第一螺母使芯头座轴向定位。由于螺纹芯头及带孔游芯与芯杆是动配合,因此其在加工铜坯管时与其内壁所产生的阻力小,不会拉断及破损内壁的螺旋沟槽,可以生产齿顶角在10°至30°之间、螺旋角30°至40°之间的铜管,提高了铜管的热交换效率,节约了铜材。文档编号B23G7/00GK201136074SQ200820097448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5日专利技术者张华明, 熊绍凯, 王云夫, 羊林章, 袁景裕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螺纹铜管成型用的芯杆装置,包括芯杆,设在芯杆一端的带螺纹的螺纹芯头及使螺纹芯头轴向定位的第一螺母,设在芯杆另一端的带孔游芯及使带孔游芯轴向定位的第二螺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芯杆(5)与带孔游芯(3)之间的滚动装置(4),从而使带孔游芯相对芯杆可以转动;还包括固定在芯杆上的一对芯头座(6),螺纹芯头(7)设在芯头座上并可转动,第一螺母(8)使芯头座轴向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羊林章王云夫熊绍凯张华明袁景裕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