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膜环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25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角膜环钻,其包括:Y型手柄,该Y型手柄包括手持部和一对叉指;底座,该底座呈中空圆柱状,其外侧面与Y型手柄的一对叉指结合,使得该底座可以所述一对叉指的指端连线为轴转动;转动件,该转动件呈中空圆柱状,其上端形成有横向外延的延伸部,该转动件可转动地插在底座中,并且该转动件上端的延伸部支撑在底座的上端部上;以及刀头,该刀头固定在转动件的下端,并且该刀头露出底座下端面预定的高度。在使用该角膜环钻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时,能够容易而紧固地将其固定在患者的角膜上以避免其在术中出现移位或脱离,能够容易地在该角膜环钻上施加合适的压力并确保进刀的最大深度,从而使手术更加安全和精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外科临床医疗器械,具体说,涉及一种角膜环钻
技术介绍
致盲性角膜病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一起成为当今世界三大致盲性眼病。致盲性角膜病多由感染性角膜炎、角膜营养不良、角膜变性、或角膜外伤所致。目前,能使致盲性角膜病患者复明的唯一方法是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据统计,我国现有150余万名致盲性角膜病患者,但由于角膜供体的来源十分有限,每年能够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只有I万名左右。因此,提高角膜供体存活率、完善角膜移植手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对于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在角膜移植手术中,用角膜环钻环切患者角膜的过程是整个手术中最为关键的操作。图1是角膜移植手术中环切患者角膜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角膜移植手术中环切患者·角膜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眼球壁的最外层由角膜I和巩膜2构成,其中,前1/6为透明的角膜1,后5/6为乳白色的巩膜2。角膜I的后方为虹膜3和晶状体4,在角膜I和虹膜3之间形成了前房5,前房5中充满了房水。在角膜移植手术中,首先要用角膜环钻6对患者的角膜I进行环切切除,然后再将正常的角膜供体移植到患者的眼球上。图3示出了目前使用的一种角膜环钻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现有的角膜环钻6的构造比较简单,包括体部7和刀部8,其中,体部7呈中空圆柱状,刀部8也近似呈中空圆柱状,但其柱壁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并在柱壁的最下端形成可以进行环切的刀口。体部7的下端与刀部8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并且体部7的中心轴线与刀部8的中心轴线重合。在使用现有的角膜环钻6对患者角膜进行环切时,先将角膜环钻6的刀口置于患者角膜上,然后用一只手轻轻按压角膜环钻6的体部7的上端,用另一只手接触体部7的外侧面以转动角膜环钻6,从而使角膜环钻6切取患者的角膜。从上面的描述可知,使用这种角膜环钻6时,通过用手指轻压角膜环钻6的中空圆柱状体部7的上端来固定角膜环钻6。如果手指压力大,那么体部7转动时手指与体部7的摩擦就大,从而使体部7的转动不易,而如果手指压力小,那么刀部8的进刀就慢,因此,在手术中需要经常性地调节手指的压力,这样,手指对角膜环钻6的固定就不甚牢靠,而且施加在角膜环钻6上的压力的大小和均匀性不易控制。这就常常导致角膜环钻6在患者角膜上的移位甚至脱落,而且很难控制角膜环钻6的环切深度和环切均匀度,以至于容易出现刀口突然局部或整体地穿透患者角膜而损伤虹膜和晶状体,为手术带来术中并发症。还有另一种角膜环钻。这种角膜环钻利用负压吸引环将其固定在患者角膜上,并通过手转动角膜环钻来切除患者的角膜。这种角膜环钻虽然利用负压吸引环将其固定在患者角膜上,而且可以通过该角膜环钻的转动角度来计算环切深度,但其最大缺点是操作复杂、一次性使用、并且价格昂贵,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膜环钻,使得在使用该角膜环钻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时,能够容易而紧固地将该角膜环钻固定在患者的角膜上以避免该角膜环钻在术中出现移位或脱离,能够容易地在该角膜环钻上施加合适的压力并确保进刀的最大深度,从而使手术更加安全和精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角膜环钻,该角膜环钻包括Y型手柄, 该Y型手柄包括手持部和一对叉指;底座,该底座呈中空圆柱状,其外侧面与所述Y型手柄的一对叉指结合,使得该底座可以所述一对叉指的指端连线为轴转动;转动件,该转动件呈中空圆柱状,其上端形成有横向外延的延伸部,该转动件可转动地插在所述底座中,并且该转动件上端的延伸部支撑在所述底座的上端部上;以及刀头,该刀头固定在所述转动件的下端,并且该刀头露出所述底座下端面预定的高度。另外,在所述转动件的延伸部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有转柄。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上端部或所述转动件的延伸部的下表面可以形成有环形凹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上端部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转动件的延伸部的下表面形成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嵌入所述环形凹槽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的延伸部的下表面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底座的上端部形成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嵌入所述环形凹槽中。上述环形凹槽的内槽壁和外槽壁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根据上面的叙述以及实践可知,在使用本技术所述的角膜环钻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时,用一只手握住该角膜环钻的Y型手柄的手持部,从而将该角膜环钻刀头朝下地固定在患者的角膜上,用另一只手(通过转柄)转动该角膜环钻的转动件,从而使该角膜环钻的刀头转动, 以便将患者的角膜切除。由于通过手柄来握住该角膜环钻,而且又由于该角膜环钻的底座可以绕着手柄叉指的指端连线转动,因此,该角膜环钻的底座的下端面可以自动地紧贴在略略鼓起的角膜上。这样,在整个手术中,就很容易将该角膜环钻固定在患者的角膜上并避免该角膜环钻在术中出现移位或脱离。另外,在进 刀过程中,通过转柄来转动转动件,因此很容易在转动件上施加合适的压力,特别是,由于刀头露出底座下端面的最大高度是预定的,因此,可以精确地控制进刀的最大深度,从而使手术更加安全和精确。在本技术所述的角膜环钻中,在底座的上端部和转动件的延伸部的下表面之间,通过凹凸结合设计,使得转动件与底座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使转动件与底座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这就便于转动件相对于底座的转动,从而可以更容易地控制进刀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角膜移植手术中环切患者角膜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角膜移植手术中环切患者角膜的剖面示意图;图3示出了目前使用的一种角膜环钻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角膜环钻的透视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角膜环钻中的Y型手柄的透视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角膜环钻中的底座、转动件和刀头组合体的一个立体剖视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角膜环钻中的底座、转动件和刀头组合体的另一个立体剖视图;以及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角膜环钻中的底座、转动件和刀头组合体的立体分解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角膜;2、巩膜;3、虹膜;4、晶状体;EK前房;6、现有的角膜环钻;7、体部;8、刀部;100、本技术的角膜环钻;10、Y型手柄;11、手持部;12、叉指;20、底座;22、环形凹槽;22a、内槽壁;22b、外槽壁;30、转动件;31、延伸部;32、环形凸起;33、转柄;40、刀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所述的角膜环钻的实施例。很显然,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 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 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角膜环钻的透视图,图5示出了该角膜环钻中的Y型手柄的透视图,图6和图7从不同的角度示出了该角膜环钻中的底座、转动件和刀头组合体的立体剖视图,而图8示出了该角膜环钻中的底座、转动件和刀头组合体的立体分解剖视图。参看图4-图8,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角膜环钻100包括Y 型手柄10、底座20、转动件30和刀头40。如图5所示,Y型手柄10包括手持部11和一对叉指12。如图6-8所示,底座20呈中空圆柱状,其外侧面与Y型手柄10的一对叉指12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角膜环钻,其特征在于,包括:Y型手柄,该Y型手柄包括手持部和一对叉指;底座,该底座呈中空圆柱状,其外侧面与所述Y型手柄的一对叉指结合,使得该底座可以所述一对叉指的指端连线为轴转动;转动件,该转动件呈中空圆柱状,其上端形成有横向外延的延伸部,该转动件可转动地插在所述底座中,并且该转动件上端的延伸部支撑在所述底座的上端部上;以及刀头,该刀头固定在所述转动件的下端,并且该刀头露出所述底座下端面预定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膜环钻,其特征在于,包括Y型手柄,该Y型手柄包括手持部和一对叉指;底座,该底座呈中空圆柱状,其外侧面与所述Y型手柄的一对叉指结合,使得该底座可以所述一对叉指的指端连线为轴转动;转动件,该转动件呈中空圆柱状,其上端形成有横向外延的延伸部,该转动件可转动地插在所述底座中,并且该转动件上端的延伸部支撑在所述底座的上端部上;以及刀头,该刀头固定在所述转动件的下端,并且该刀头露出所述底座下端面预定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环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件的延伸部的上表面设置有转柄。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根肖真洪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