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吸收的医疗器械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187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可吸收的医疗器械部件,其包括对铁基原材料的预制部件进行离子渗氮处理而制成的可吸收部件,所述可吸收部件内部的物质成分随着距表面的深度而变化,所述可吸收部件包括至少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围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高于第二部分的硬度,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界面,在所述第一部分内产生的裂纹向所述第二部分扩展时受到所述界面的阻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支架径向强度的前提下,减小铁基支架的壁厚,提高支架腐蚀速率以及柔顺性,并且具有更广的适应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可吸收的医疗器械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经过渗氮处理的生物可吸收的医疗器械(如铁基血管支架)部件上的多层结构。
技术介绍
1977年Gruentzig进行首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打破了药物和外科手术的治疗格局,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发展以来,共经历了球囊扩张时代(PTCA),裸金属支架(BMS)时代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药物支架将血管再狭窄率从单纯球囊扩张的50%、金属裸支架的20-30%,降低到了 10%以下,特别是小血管病变或病变较长的时候,药物支架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临床常用的冠脉支架,分为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这两大类。目前在中国,药物洗脱支架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5%,但是在国外,裸支架的市场仍有30-50%。这是因为,尽管DES可减少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率,但现有的聚合物载体药物支架仍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晚期及极晚期支架内血栓问题,内皮愈合延迟和管腔丢失的晚期追赶,而聚合物载体引起的炎症反应是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一直为国际研究领域广泛争论。开发完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载药支架是一个研究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可吸收的医疗器械部件,其包括对铁基原材料的预制部件进行离子渗氮处理而制成的可吸收部件,所述可吸收部件内部的物质成分随着距表面的深度而变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部件包括至少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围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高于第二部分的硬度,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界面,在所述第一部分内产生的裂纹向所述第二部分扩展时受到所述界面的阻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可吸收的医疗器械部件,其包括对铁基原材料的预制部件进行离子渗氮处理而制成的可吸收部件,所述可吸收部件内部的物质成分随着距表面的深度而变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部件包括至少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围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高于第二部分的硬度,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界面,在所述第一部分内产生的裂纹向所述第二部分扩展时受到所述界面的阻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吸收的医疗器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部件包括从表面开始连续分布的弥散层但不包括耐腐蚀的化合物层,所述弥散层包括低氮固溶体和高氮颗粒,所述高氮颗粒弥散于所述低氮固溶体之中,所述可吸收部件还包括被所述弥散层包围的固溶层,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整个弥散层,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整个固溶层,所述弥散层与固溶层分别处于所述界面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吸收的医疗器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部件包括从表面开始连续分布的弥散层但不包括耐腐蚀的化合物层,所述弥散层包括低氮固溶体和高氮颗粒,所述高氮颗粒弥散于所述低氮固溶体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界面都位于所述弥散层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可吸收的医疗器械部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元林文娇刘香东王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