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之支撑骨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546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伞之支撑骨底座,该底座包含有主杆、圆球及垫脚,主杆顶部有套环,近底部内有受压块,并底部内有枢接空间,圆球含纳于主杆的枢接空间内,圆球顶触该受压块,圆球可在枢接空间内旋转,圆球有柱杆,垫脚顶面与圆球的柱杆相结合;以圆球在枢接空间内活动旋转,提供伞的支撑骨全方位支撑,且受压块可缓和圆球的活动,使持伞人员,更稳定行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之支撑骨底座
本技术是与伞有关,尤指在伞的支撑骨增加一底座,作为持杖之用,使伞可作全方位支撑,且缓和偏转的活动,使持伞人员,更稳定行走的一种伞的支撑骨底座。
技术介绍
传统的伞是作为遮雨或遮太阳光为目的,由于伞是由一支撑骨作为支撑,因此常有持伞人直接将伞作为拐杖使用,也非常便利,提供行动不便的人一辅助的行走工具,使行动不便的人于行走时有一支撑,稳定其行走;但是路面有平坦、斜坡或凹凸不平,单一模式的伞不能适应各种路面需求;若是一般的拐杖,在拐杖底部增设一活动式底座,主要是在拐杖底部设有一圆球,底座有一圆槽枢接该圆球,使底座可以活动作角度倾斜,适应各种路面;但是,由于底座是随路面而作角度倾斜,底座作角度倾斜时,其灵活性高,活动速率过快,反而造成持拐杖的行走人无以支撑,甚至跌倒,乃此类拐杖缺失;显然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一种伞的支撑骨底座,其目的是提供伞的支撑骨增加一底座,作为持杖之用,使伞可作全方位支撑,且缓和偏转的活动,使持伞人员,更稳定行走。一种伞之支撑骨底座,该底座包含有一主杆,主杆为中空管状,顶部有一套环,近底部内有一受压块,底部内有一枢接空间,伞的支撑骨有一尖端,主杆与套环供伞的支撑骨插入;一圆球,含纳于主杆的枢接空间内,圆球顶触该受压块,而不脱离枢接空间,圆球在枢接空间内旋转,圆球有一柱杆;一垫脚,顶面与圆球的柱杆相结合;以圆球在枢接空间内活动旋转,提供伞的支撑骨全方位支撑,且受压块缓和圆球的活动,使持伞人员更稳定行走。其中,该套环由顶部缩小内径至底部。其中,该受压块上方有一凹槽。其中,该枢接空间内壁渐收束,使该圆球得以包覆定位于内。其中,该圆球的柱杆为一螺杆,相对该垫脚的顶面内为螺孔。其中,该垫脚是由一上块及一底块相组合,上块底面有一定位凹孔,底块顶面有一定位凸块,定位凸块嵌入于定位凹孔以相结合,底块下方有数凸点。其中,该主杆与套环内涂黏胶与支撑骨的尖端相结合。其中,该主杆与套环之间是以螺接方式相结合,套环内有一紧迫环。其中,该底块的凸点为三个尖点。其中,该底块的凸点为复数个平面凸出点。本技术优点及功效在于提供伞的支撑骨增加一底座,作为持杖之用,使伞可作全方位支撑,且缓和偏转的活动,使持伞人员,更稳定行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主杆与垫脚相对倾斜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以伞的支撑骨尖端插入底座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以伞 的支撑骨尖端插入底座的剖面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0底座11主杆12圆球13垫脚14套环30支撑骨31尖立而15受压块151凹槽16枢接空间121柱杆130凸点1311螺孔131上块132底块1312定位凹孔1321定位凸块20底座21主杆22圆球23垫脚24套环25受压块251凹槽26枢接空间27紧迫环221柱杆230凸点2311螺孔231上块232底块2312定位凹孔2321定位凸块具体实施方式首先,本技术一种伞之支撑骨底座,第一实施例,如图1-5所示,该底座10包含有一主杆11、一圆球12及一垫脚13,主杆11为中空管状,顶部有一套环14,套环14是固定于主杆11的顶部,套环14由底部渐渐扩大内径至顶部,供伞的支撑骨30的尖端31 (如图5所示)插入定位,主杆11近底部内有一受压块15,受压块15如同一器皿,受压块15上方有一凹槽151,主杆11底部内有一枢接空间16,该枢接空间16内壁渐收束,使该圆球12得以包覆定位于内,并产生一阻力摩擦。—圆球12,含纳于主杆11的枢接空间16内,圆球12顶触该受压块15底面,而不脱离枢接空间16,圆球12可在枢接空间16内旋转,圆球12顶触该受压块15底面时,也产生一阻力,枢接空间16包覆圆球12产生的阻力摩擦及圆球12顶触该受压块15底面时,产生一阻力,两双重接触摩擦力,使圆球12有缓合的力,不致于过大活动偏转,圆球12有一柱杆121,该柱杆121为一螺杆,垫脚13顶面与圆球12的柱杆121相结合,垫脚13底面有数凸点130,凸点130凸点为三个尖点作接触地面,止滑之用,柱杆121相对该垫脚13的顶面内为螺孔1311,该垫脚13是由一上块131及一底块132相组合,上块131底面有一定位凹孔1312 (如图3所示,),底块132顶面有一定位凸块1321,定位凸块1321嵌入于上块131的定位凹孔1312以相结合上块131及底块132。由上述的结构组合,本技术一种伞之支撑骨底座,第一实施例组装时是将圆球12入于主杆11内,圆球12的柱杆121朝下,并柱杆121穿出于主杆11底面,柱杆121与垫脚13顶面(上块131)相结合,再将受压块15入于主杆11内,抵压圆球12,且固定受压块15于主杆11内,另将套环14是固定于主杆11的顶部,支撑骨30的尖端31与主杆11之间可涂胶作定位,以完成组装。伞的支撑骨30的尖端31插入套环14内定位,甚至有的伞的支撑骨30的尖端31更长,可深入至受压块15的凹槽151,抵触凹槽151。操作时人体手持伞的手持部(支撑骨30),垫脚13的凸点130作接触地面,遇倾斜地面、凹凸地面时,以圆球12在枢接空间16内活动旋转,因应持伞人员施力,提供伞的支撑骨30全方位支撑,且受压块15及枢接空间16,可缓和圆球12的活动,不致过于灵活,使持伞人员,更稳定行走,而不致于跌倒。第二实施例,如图6-8所示,该底座20包含有一主杆21、一圆球22及一垫脚23,主杆21为中空管状,顶部有一套环24,套环24是螺接于主杆21的顶部,套环24内入一紧迫环27,紧迫环27可为橡胶制品或金属制品,可经套环24及主杆21螺接压缩而供迫紧支撑骨30的尖端31 (如图8所示),供伞的支撑骨30的尖端31插入定位,使支撑骨30与底座20不易脱离,主杆21近底部内有一受压块25,受压块25如同一器皿,受压块25上方有一凹槽251,主杆21底部内有一枢接空间26,该枢接空间26内壁渐收束,使该圆球22得以包覆定位于内,并产生一阻力摩擦。一圆球22,含纳于主杆21的枢接空间26内,圆球22顶触该受压块25底面,而不脱离枢接空间26,圆球22可在枢接空间26内旋转,圆球22顶触该受压块25底面时,也产生一阻力,枢接空间26包覆圆球22产生的阻力摩擦及圆球22顶触该受压块25底面时,产生一阻力,两双重接触摩擦力,使圆球22有缓合的力,不致于过大活动偏转,圆球22有一柱杆221,该柱杆221为一螺杆,垫脚23顶面与圆球22的柱杆221相结合,垫脚23底面有数平面凸出的凸点230,凸点230作接触地面,止滑之用,柱杆221相对该垫脚23的顶面内为螺孔2311,该垫脚23是由一上块231及一底块232相组合,上块231底面有一定位凹孔2312(如图8所示),底块232顶面有一定位凸块2321,定位凸块2321嵌入于上块231的定位凹孔2312以相结合上块231及底块232。组装时将圆球22入于主杆21内,圆球22的柱杆221朝下,并柱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之支撑骨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有:?一主杆,主杆为中空管状,顶部有一套环,近底部内有一受压块,底部内有一枢接空间,伞的支撑骨有一尖端,主杆与套环供伞的支撑骨插入;?一圆球,含纳于主杆的枢接空间内,圆球顶触该受压块,而不脱离枢接空间,圆球在枢接空间内旋转,圆球有一柱杆;?一垫脚,顶面与圆球的柱杆相结合;?以圆球在枢接空间内活动旋转,提供伞的支撑骨全方位支撑,且受压块缓和圆球的活动,使持伞人员更稳定行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之支撑骨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有 一主杆,主杆为中空管状,顶部有一套环,近底部内有一受压块,底部内有一枢接空间,伞的支撑骨有一尖端,主杆与套环供伞的支撑骨插入; 一圆球,含纳于主杆的枢接空间内,圆球顶触该受压块,而不脱离枢接空间,圆球在枢接空间内旋转,圆球有一柱杆; 一垫脚,顶面与圆球的柱杆相结合; 以圆球在枢接空间内活动旋转,提供伞的支撑骨全方位支撑,且受压块缓和圆球的活动,使持伞人员更稳定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之支撑骨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套环由顶部缩小内径至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之支撑骨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受压块上方有一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之支撑骨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空间内壁渐收束,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章
申请(专利权)人:齐威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