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振造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9389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在受测者目标区域的磁振造影系统,包括用于从受测者接收射频讯号的第一和第二射频线圈。第一射频线圈固定于一定位装置且在受测者的目标区域内为可移动。第二射频线圈大于第一射频线圈且具有超过第一射频线圈的较大视域。该系统还包括一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处理从第一射频线圈和第二射频线圈耦合的射频讯号以形成一磁振造影影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学造影系统,且更特别为涉及一种磁振造影系统
技术介绍
磁振造影(MRI)是因其能够非侵入性地提供具强烈软组织对比的高度详细解剖 影像,因此而为临床上重要的医学造影技术。MRI的这些性质使得其成为使用高强度聚焦超 音波(HIFU)、射频(RF)波、微波、冷冻治疗、雷射以及辐射的影像导引切片术和影像导引治 疗的主要工具。在MRI过程中,受测者置于维持稳定的静磁场中。在受测者体内原子核磁矩变得 依照该磁场排列。在外加相同频率的RF电磁波激发,原子核磁矩会偏转,于外加RF电磁波 停止时原子核磁矩的偏转会回复。这会导致磁场改变,被侦测以作为MRI讯号。RF接收线圈也可以用在接收自受测者的共振发射。对于具有固定几何的RF共振 接收线圈,来自样品的磁共振讯号的讯噪比(SNR)会以大约线性于磁场而增加。RF接收线 圈距离样品越近,讯噪比越大。因此,对于低磁场,接收线圈接近人体的距离是非常重要的。 在线圈与人体的距离越大,MRI影像越差。于是,在典型的磁共振导引(MR-guided)介入性 过程中,受测者可以置于体积接收线圈内、或是接近于放在需被造影区域的表面接收线圈、 或是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1.05 US 12/652,4501.一种用于一受测者目标区域中的磁振造影系统,该系统包括 一第一 RF线圈,用以接收来自该受测者的RF讯号,该第一 RF线圈固定于定位装置且在受测者目标区域中为可移动; 一第二 RF线圈,用以接收来自受测者的RF讯号以造影,第二 RF线圈大于第一 RF线圈而具有超过第一 RF线圈的较大视域;以及 一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处理从第一 RF线圈和第二 RF线圈耦合的RF讯号以形成一磁振造影影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振造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F线圈和第二 RF线圈位于受测者的不同侧且其中第一 RF线圈和第二 RF线圈彼此相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振造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RF线圈经配置为将受测者夹置其中且彼此相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振造影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受测床,且其中第二RF线圈设置在受测床且这样配置使用,受测者躺在第二 RF线圈上且第一 RF线圈在受测者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振造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F线圈经配置为当一治疗装置在受测者的目标区域执行时跟随治疗装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振造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F线圈为环形且定义出大于治疗装置顶端之一内部开放空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振造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F线圈具有一表面线圈。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振造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RF线圈具有相位数组线圈。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振造影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去耦电路以消除该第一RF线圈和该第二 RF线圈间或是在该第二 RF线圈内的耦合。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振造影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平行处理单元平行处理从该第一 RF线圈和该第二 RF线圈耦合的RF讯号而形成该磁振造影影像。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振造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F线圈和该第二 RF线圈具有一单回路、一正交回路以及一数组线圈至少其中之一。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振造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RF线圈包括一可挠数组线圈以形成用以缠绕受测者的带。13.一种在受测者的目标区域中的医疗期间使用的磁振造影系统,该系统包括 一治疗装置,用以将能量传送给受测者; 一第一 RF线圈,用以接收来自受测者的RF讯号,第一 RF线圈固定于一定位装置且在其中心定义出一开放空间,该开放空间足以让治疗装置的顶端通过; 一第二 RF线圈,用以接收来自受测者的RF讯号,第二 RF线圈大于第一 RF线圈且具有超过第一 RF线圈的较大视域;以及 一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处理从第一 RF线圈和第二 RF线圈耦合的RF讯号以形成一磁振造影影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恕姚晶黄三照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卫生研究院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