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路和一种放大电路。该电路包括第一电路模块,其具有第一输入节点、第二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模块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输入节点接收输入信号并且在所述输出节点生成放大信号;以及第二电路模块,其耦接于参考电位线和所述输出节点之间,配置成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从所述输出节点吸收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大电路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电子电路,并且具体涉及用于音频系统中的放大电路。
技术介绍
很多音频放大电路在其电源波动时会产生听得见的声音。例如,当放大电路初始通电时,电源中的改变可能在该放大电路的输出节点引入噪声电压。该噪声电压将通过耦接到输出节点的负载转化成声音,其通常表现为噪音。因为该噪音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干扰,因此需要消除或者至少部分地降低该噪音。图1示出了一种传统的音频放大电路10。放大电路10由正电源+Vsupply和负电源-Vsupply供电,其配置成提供对称的电源以用于抑制噪声。具体地,音频放大电路10包括运算放大器11,其具有非倒相输入节点12、倒相输入节点13和输出节点14。运放11的非倒相输入节点12通过输入电容16耦接至第一端点15。第一端点15配置成接收音频信号。非倒相节点12还通过第一电阻17耦接至地。运放11的倒相输入节点13通过第二电阻18耦接至地、以及通过第三电阻19耦接至输出节点14。该第二电阻18和第三电阻19作为运放11的反馈网络,其阻值的比值决定了放大电路10的放大增益。运放11的输出节点耦接到负载20,该负载20通常为扬声器,其能够根据通过其中的电流发出声音。虽然放大电路10被这样设计以抑制噪音,但是噪音无法完全消除,特别是当放大电路10刚通电时。图2示出了图1的运放11的一个示例的输出级。如图2所示,运放包括用于输出高动态范围放大信号的输出级。该输出级包括第一PMOS晶体管21和第二PMOS晶体管22。第一PMOS晶体管21耦接于正电源+Vsupply和运放的输出节点14之间,且第一PMOS晶体管21的栅配置成接收经运放的前级放大的输入信号。第二PMOS晶体管22耦接于第一PMOS晶体管21的栅和正电源+Vsupply之间,其配置成控制第一PMOS晶体管21的运行。由于MOS晶体管的器件结构,第一PMOS晶体管21的栅和漏之间的寄生电容Cgd可能耦接于该放大电路中。当该放大电路初始通电时,第二PMOS晶体管22被打开,由此第二PMOS晶体管22和寄生电容Cgd形成电流路径,允许差动电流Idiff从正电源+Vsupply流到输出节点14,该电流又经过负载20流至地。负载20可能响应于该差动电流Idiff而生成显著的噪声。因此,需要提高音频放大电路的噪声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该电路包括第一电路模块,其具有第一输入节点、第二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其中该第一电路模块配置成在该第一输入节点接收输入信号并且在该输出节点生成放大信号。该电路还包括第二电路模块,其耦接于参考电位线和该输出节点之间,配置成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从该输出节点吸收电流。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放大电路。该放大电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路。上文已经概括而非宽泛地给出了本公开内容的特征。本公开内容的附加特征将在此后描述,其形成了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主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容易地使用所公开的构思和具体实施方式,作为修改和设计其他结构或者过程的基础,以便执行与本专利技术相同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这些等同结构没有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和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以及其优点,现在结合附图参考以下描述,其中:图1示出了一种传统的音频放大电路10;图2示出了图1的运算放大器11的一个示例性输出级;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图4示出了图3的电路300的一个示例性的电路图;图5示出了图3的电路300的另一个示例性的电路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图7示出了图6的电路600的一个示例性的电路图;图8和9示出了图7的电路的示例性的运行。除非指明,否则不同附图中的相应标记和符号一般表示相应的部分。绘制附图是为了清晰地示出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有关方面,而未必是按照比例绘制的。为了更为清晰地示出某些实施方式,在附图标记之后可能跟随有字母,其指示相同结构、材料或者过程步骤的变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在该实施例中,电路300用于放大信号,例如音频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300可以用于,例如,电视机、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并且由相应的电源供电。如图3所示,电路300包括第一电路模块301和第二电路模块302。第一电路模块301具有第一输入节点303、第二输入节点304和输出节点305。第一电路模块301配置成在第一输入节点303接收输入信号并且在输出节点305生成放大信号。在该例子中,第一电路模块301可以是具有倒相节点和非倒相节点的集成的运算放大器。应当理解,第一电路模块301可以是差动放大器或者其他放大设备。此外,第一电路模块301可以由单电源或者对称电源供电。第二电路模块302耦接于第一电路模块301的输出节点305和参考电位线306之间。参考电位线306耦接至,例如,地或者其他电位。第二电路模块302配置成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从输出节点305吸收电流。在一个例子中,第二电路模块302具有控制节点307,其配置成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路模块301的输出节点305通常耦接至负载308,从而在输出节点305生成的放大信号可以产生经过负载308流向参考电位线的电流。在该例子中,负载308是扬声器,流过其中的电流产生声音。当第一电路模块301正常工作时,第一控制信号处于第一态,其使得第二电路模块302被禁用。由此,第二电路模块302被禁止吸收流过输出节点305的电流,并且放大信号可以如预期的那样被提供给负载308。当第一电路模块301的电源明显波动时,第一控制信号位于不同于第一态的第二态,其使得第二电路模块302被启用。结果是,第二电路模块302从输出节点305吸收或者抽取电流。换言之,负载308被第二电路模块302旁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当波动电流流过扬声器时其产生声音。由于响应于位于第二态的该第一控制信号,来自输出节点305的波动电流被第二电流模块302吸收或者抽取,因此没有波动电流流过负载308,从而阻止了负载308产生声音。以电路300是具有图2所示的输出级的集成运放为例。当差动电流Idiff,例如以电流尖峰的形式,由于正电源+Vsupply的上升沿而引入电路300,第二电路模块302响应于位于第二态的第一控制信号而打开。从而,差动电流Idiff被从负载308分流,阻止电阻308生成任何噪声。结果是,电路300相对于传统的放大电路具有提高的噪声性能。图4示出了图3的电路300的一个示例性的电路。如图4所示,电路400包括第一电路模块和第二电路模块。具体地,第一电路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401,其具有倒相节点403、非倒相节点404和输出节点405。倒相节点403配置成经由电容411和第一电阻412接收输入信号,其中电容411和第一电阻412串联。倒相节点403还经由第二电阻413耦接至输出节点405。第一电路模块的放大增益由第一电阻412和第二电阻413的阻值比例决定。第二电路模块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MOS晶体管402。第一MOS晶体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路,包括:第一电路模块,其具有第一输入节点、第二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模块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输入节点接收输入信号并且在所述输出节点生成放大信号;以及第二电路模块,其耦接于参考电位线和所述输出节点之间,配置成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从所述输出节点吸收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电路模块,其具有第一输入节点、第二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模块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输入节点接收输入信号并且在所述输出节点生成放大信号;以及第二电路模块,其耦接于参考电位线和所述输出节点之间,配置成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从所述输出节点吸收电流;其中,当所述第一电路模块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使得所述第二电路模块被禁用;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电路模块的电源产生波动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使得所述第二电路模块被启用并从所述输出节点吸收所述电流;所述第二电路模块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MOS晶体管,所述第一MOS晶体管的栅极配置成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MOS晶体管的体二极管反向耦接于所述输出节点和所述参考电位线之间;所述第二电路模块还包括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MOS晶体管,其与所述第一MOS晶体管串联,所述第二MOS晶体管的栅极配置成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反相信号,以及其中所述第二MOS晶体管的体二极管与所述第一MOS晶体管的所述体二极管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模块还包括耦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节点和所述第二输入节点之间的开关,以及其中所述开关配置成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而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大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鸿武,
申请(专利权)人:意法半导体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