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
对供电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用电设备如通信设备或设备中的某些重要器件如存储器、实时时钟及一些重要的报警电路等,都不允许因市电停电或电源出现故障而停止工作,均设置有备用电源,以当主电源不正常或断电时,备用电源能不间断的快速自动切换,以保证设备及上述器件、电路能正常工作;若是供电系统的供电突然中断,极易造成重要资料的遗失,甚至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突然断电给系统设备造成损失,对一些重要的用电设备,除了采用主电源供电外,还采用电池组等作为备用电源,而对主/备用电源之间的切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主/备用电源之间的切换方案有:图1是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采用继电器进行主/备用电源之间切换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主电源、备用电源分别与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连接,而用电设备则与继电器的动触点连接,且在用电设备端设置一大容量电容C1接地,而继电器控制单元控制继电器的动触点的连接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括主电源、备用电源和用电设备,所述主电源与所述用电设备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单元、控制单元、切换单元和保护单元;所述主电源通过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切换单元连接;所述主电源依次通过所述隔离单元与所述备用电源连接;所述备用电源通过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用电设备连接;所述保护单元与所述切换单元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高速三极管,所述切换单元包括P沟道场效应管,所述保护单元包括两反向串联的稳压二极管,所述隔离单元包括正向连接的多个低导通电压二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括主电源、备用电源和用电设备,所述主电源与所述用电设备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单元、控制单元、切换单元和保护单元;所述主电源通过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切换单元连接;所述主电源依次通过所述隔离单元与所述备用电源连接;所述备用电源通过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用电设备连接;所述保护单元与所述切换单元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所述切换单元包括P沟道场效应管,所述保护单元包括两反向串联的稳压二极管,所述隔离单元包括正向连接的多个低导通电压二极管;所述主电源通过正向连接的第一低导通电压二极管与用户设备连接,且该主电源还依次通过第一电阻、正向连接的第二二极管和第五电阻接地;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正向连接的第二低导通电压二极管与用户设备连接,所述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七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备用电源还分别通过并联的第二电容和第六电阻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且该备用电源还依次通过反向连接的第一稳压二极管和正向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备用电源还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并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接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且该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其中,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电源给所述用户设备供电,且所述备用电源等待时,电路中各器件需满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民,曹淑玉,杭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