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越障功能的线路机器人驱动臂,是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巡线及作业机器人驱动臂,尤其是用在沿输电导线行走、进行检测、作业的机器人驱动臂。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驱动轮机构、旋转关节和升降关节,驱动轮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活动连接有驱动装置;旋转关节包括旋转轴和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套设在旋转轴上,旋转轴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连接件;升降关节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滑动装置和丝杠装置,两者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驱动轮机构通过固定板与旋转关节的连接件连接,旋转关节旋转轴的一端与升降关节的连接板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机器人总体结构进行自由组合,每个驱动臂都可以为机器人提供驱动力,近似于模块化设计,可互换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驱动臂,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越障功能的线路机器人驱动 臂,尤其是用于沿输电导线行走、进行检测、作业的机器人驱动臂。属于机器人
技术介绍
超高压输电线路是高压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需要定期的开展巡检工作;由于输电线路分布点多,远离城镇,地形复杂,并且导线 暴漏在野外,长期风吹雨淋,且受到持续的机械张力,电气闪烙,材料老化的影响,容易引起 磨损,断股,腐蚀等损伤,若不及时修复更换,易引起严重的事故,造成大面积停电及经济财 产损失。所以,必须对输电线路进行定期的巡视检查,随时掌握和了解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长期以来,我国对输电线路的巡检主要依靠人工,或望远镜,或红外热成像仪,边 走边看,一些特殊的巡检还需要电力工人攀上高压线路进行检查,费时费力,危险性极大, 有些原始森林、山崖线路人工根本无法巡检。利用机器人带电巡检和维护超高压输电网络, 不但可以减轻工人千里巡线和带电作业的劳动强度,而且可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取 代人直接工作在高危险的场合,同时大大减少人力资源,对提高电网自动化作业水平、保障 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专利ZL200410061316. 8公开了一种沿架空高压输电线路行驶的机器人,包 括一对沿输电线运动的小臂机械手机构,二个小臂机械手的下端分别联接在一个能改变二 个小臂相对距离的大臂的传动机构上,各小臂分别具有4个自由度,小臂上方为末端执行 机构,该末端执行机构具有一个挂在输电线上的驱动轮及其第一驱动机构、一个从动轮和 一个可抓握输电线的夹紧机构。综合分析,此专利主要有如下缺点该专利机器人在遇到防 震锤或者绝缘子串时,通过底部的滑台将前后两个小臂相互交替,来实现越障的功能。每个 小臂都连接在底部的大臂上,并且每个小臂都分别具有4个自由度,其自由度数过多,机械 结构及控制系统都比较复杂。中国专利201010525761.0公开了一种悬挂型巡线机器人,它由,包括行走和吊舱 两部分。行走部分由两节躯干和三个驱动轮爪组成。两节型躯干成双平行四边形结构,保 证三个驱动轮爪朝向相同,躯干上的5台电机驱动躯干纵摆、横摆和伸缩,使每一个越障驱 动轮可以实现三自由度平动上下线。每个驱动轮爪包含驱动轮和夹紧装置,电机带动驱动 轮使机器人在线上移动。由电机、滚珠丝杆副、弹簧以及夹紧轮等构成的夹紧装置保证驱动 轮与线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吊舱与行走部分通过两条钢带连接,吊舱上的两台电机通过 钢带调整自身相对于躯干的重心位置,以保证跨越障碍时机构的灵活性。综合分析,此专利 主要有如下缺点该专利行走机构由两节型躯干和三个驱动轮爪组成,两节型躯干成双平 行四边形结构,其机械结构复杂,并且驱动部分的躯干上需要5台电机来驱动纵摆、横摆和 伸缩,躯干机械结构复杂,不易控制;在越障过程中需要通过钢带带动吊舱来调整整个机器 人的重心位置,这种方式极易导致机器人在重心调整过程中发生倾覆,控制复杂。中国专利ZL201010580041. 4公开了一种分裂线路移动平台,主要由行走装置、驱 动臂装置、防倾倒装置以及电源控制箱组成,其中,驱动臂装置采用4臂结构,分别为驱动 臂1、驱动臂I1、驱动臂III和驱动臂IV,以驱动臂I为例,其包括机械臂、丝杠传动电机、旋 转臂和旋转驱动电机,丝杠传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啮合方式带动丝杠运动,并进一步 的,带动机械臂实现竖直方向的移动(抬起或落下),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啮合 方式带动旋转臂转动,由于旋转臂与机械臂通过螺栓固定,因此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机械臂 转动。通过以上丝杠传动装置和旋转装置的配合运动,使移动轮I实现脱离和重新返回导 线的动作。从而实现跨越并避开各种障碍物(防震锤、压接管、间隔棒、悬垂线夹及绝缘子串 等)。该专利主要有如下缺点虽然采用了升降和旋转配合的方法,来实现越障的目的,具有 两个自由度,但在旋转方式上采用的是垂直旋转,这种旋转方式在自适应导线的间距变化 时,驱动轮非常容易发生偏转,导致行进方向不再与导线轴线方向平行,阻力变大,驱动电 机容易发生堵转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巡线及作业 机器人驱动臂,尤其是用在沿输电导线行走、进行检测、作业的机器人驱动臂。其结构简单 紧凑,模块化设计,互换性强,可互换性强,能够用在高压输电线路地线、单股导线及高压多 分裂导线巡检作业机器人上,作为机器人的越障驱动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具有越障功能的线路机器人驱动臂,包括驱动轮机构、旋转关节和升降关节,所述 驱动轮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活动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旋转关节包括旋转轴和电磁 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套设在旋转轴上,旋转轴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升降关节包括 底板,底板上设有滑动装置和丝杠装置,两者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机构通过固 定板与旋转关节的连接件连接,所述旋转关节旋转轴的一端与升降关节的连接板相连。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驱动轴铰接在固定板上,驱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 轮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下端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臂通过驱动轮悬挂在分裂导线上。所述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同步带传动或涡轮蜗杆传动。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顺次设置的电磁离合器法兰、电磁离合器转子和电磁离合器 定子,所述电磁离合器法兰固定在连接件上,电磁离合器转子与旋转轴键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两端设有旋转轴承座,一端的旋转轴承座与升降关节的连接板相 连,另一端的旋转轴承座内侧固定电磁离合器定子,外侧固定旋转电机。所述滑动装置包括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卡设自由滑动的滑块。所述丝杠装置包括丝杠,所述丝杠通过轴承座I与底板相连,丝杠的一端与直流 电机连接,所述丝杠设有丝杠螺母,丝杠通过丝杠螺母固定到连接板上。所述直流电机固定在轴承座II上,并通过轴承座II与丝杠连接。丝杠的底部还固定有限位开关。使用的驱动臂个数可根据机器人总体结构来确定。本专利技术可根据机器人总体结构 进行自由组合,每个驱动臂都可以为机器人提供驱动力,并且每个驱动臂都包括结构相同的驱动轮机构、升降关节及旋转关节,驱动轮机构通过旋转关节与升降关节相连;近似于模 块化设计,可互换性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应用在高压输电线路地线、单股导线及高压多分裂导线巡检作业机器人 上,可根据机器人总体结构方案自由组合,每个驱动臂都能为机器人提供驱动力,在机器人 遇到防震锤时无需做越障动作即可压过;在无障碍的导线段上运行时,电磁离合器法兰和 电磁离合器转子是分离的,驱动轮机构可通过与之相连的U型连接件围绕旋转轴自由转 动,这样机器人可有效适应由间隔棒、悬垂绝缘子串引起的导线间距变化;在机器人接近间隔棒、悬垂绝缘子串时,机器人停止前进,驱动臂开始进行越障动 作,旋转关节上的电磁离合器上电,电磁离合器转子将电磁离合器法兰吸合,使两者牢牢闭 合,在旋转电机的作用下保持住驱动轮机构的当前位置状态,然后升降关节的直流电机驱 动丝杠转动,通过直线导轨和滑块带动驱动轮机构向上移动,驱动轮脱离导线后,升降关节 停止动作;此时,旋转关节上的旋转电机通过旋转轴带动驱动轮机构向导线外侧摆动,从而 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越障功能的线路机器人驱动臂,包括驱动轮机构、旋转关节和升降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活动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旋转关节包括旋转轴和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套设在旋转轴上,旋转轴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升降关节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滑动装置和丝杠装置,两者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机构通过固定板与旋转关节的连接件连接,所述旋转关节旋转轴的一端与升降关节的连接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雷,郭锐,张峰,仲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