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俊雄专利>正文

自动包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111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包胶机,包括上料机构(10)、极耳整形机构(20)、包胶机构、下料机构(70),上料机械与极耳整形机构之间通过第一中转机械手实现电池的转移,极耳整形机构与包胶机构之间通过第二中转机械手实现电池的转移,包胶机构与下料机构之间通过第三中转机械手实现电池的转移;所述包胶机构包括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40),两转盘之间有中转机械手连接,所述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与第一送胶机构(50)和第二送胶机构(60)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旋转方向相反的双转盘结构,每个转盘上设有用于完成不同工序的若干工位,该包胶机采用自动化操作,操作简易,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电池用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电池外壳包胶的一种自动包胶机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电码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而这些数码产品的供能电池也随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但在电池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更注重提高其储能量,而忽视对电池外形等方面的改进,导致电池生产产业化之际,电池外形的发展极为缓慢。无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池的容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也不能忽视实际生活中人们对电池的外壳的重视力度在进一步加强的现象,当前电池生产商越来越注重电池外壳的包胶以满足对电池外形的需求,然而一直以来包胶这一作业基本为手工作业模式,工作效率低下,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产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操作,容易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极大地制约着电池包胶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包胶机,采用自动化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包胶机,包括上料机构、极耳整形机构、包胶机构、下料机构,上料机械与极耳整形机构之间通过第一中转机械手实现电池的转移,极耳整形机构与包胶机构之间通过第二中转机械手实现电池的转移,包胶机构与下料机构之间通过第三中转机械手实现电池的转移;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机构包括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两转盘之间有中转机械手连接, 所述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与第一送胶机构和第二送胶机构连接。优选的,所述的极耳整形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烫胶组件、极耳压平组件、切极耳组件、定位组件,各组件均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位、用于移动工件的吸嘴和移料气缸。优选的,所述烫胶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烫胶工位、用于对工件进行热烫处理的压料块和控制压料块运动的烫胶气缸。优选的,所述的极耳压平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极耳压平工位、设置在极耳压平工位之上的滚压轴和控制滚压轴运动的移动气缸。优选的,所述的切极耳组件包括设置有切极耳工位的固定座和由滑动气缸控制上下运动的下滑块,下滑块上设有用于对极耳进行修剪的切刀。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包括取胶贴胶组件、滚边压紧组件、端面包胶组件以及中转机械手,所述的取胶贴胶组件分别与第一送胶机构和第二送胶机构连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送胶机构和/或第二送胶机构包括用于传送胶带的卷轮和用于将胶带剪切开的撕胶块。优选的,所述的取胶组件包括用于取胶贴胶的两个上下错位的第一取胶吸嘴和第二取胶吸嘴、控制两吸嘴旋转的旋转轴和控制组件移动的前后移动气缸。优选的,所述的滚边压紧组件包括前后气缸和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与前后气缸相连的支撑架,支撑架内设有一端与支撑架同轴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与支撑架相连的两块活动块,两活动块之间形成用于压紧电池的压合位。优选的,所述的端面包胶组件包括端面包胶气缸、齿条气缸及由齿条气缸控制转动的齿轮齿条传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旋转方向相反的双转盘结构,每个转盘上设有用于完成不同工序的若干工位,该包胶机采用自动化操作,操作简易,提闻生广效率及广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料机构的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极耳整形机构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极耳整形机构中烫胶组件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极耳整形机构中极耳压平组件的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极耳整形机构中切极耳组件的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极耳整形机构中定位组件的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转盘机构治具的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转盘机构治具的放大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转盘机构的放大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转盘机构中取胶贴胶组件的放大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转盘机构中滚边压紧组件的放大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转盘机构中端面包胶组件的放大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转盘机构中中转机械手的放大图。其中10、上料机构;20、极耳整形机构;30、第一转盘;40、第二转盘;50、第一送胶机构;60、第二送胶机构;70、下料机构;80、中转机械手;101、传送带;102、电机;103限位槽;104、中转位置;105、感应器;106、管位气缸;201、传送带吸嘴;202、烫胶吸嘴;203、 烫胶工位;204、极耳压平吸嘴;205、极耳压平工位;206、切极耳吸嘴;207、切极耳工位; 208、定位盘工位;209、旋转气缸;210、顶料气缸;211、压料块;212、烫胶气缸;213、移料气缸;214、滚压轴;215、移动气缸;216、滑动气缸;217、下滑块;301、弹簧;302、齿条;303、 齿轮;304、夹板;305、上料工位;306、取胶贴胶工位;307、滚边压紧工位;308、端面包胶工位;309、中转工位;310、卷轮;311、撕胶块;312、旋转轴;313、前后移动气缸;314、第一取胶吸嘴;315、第二取胶吸嘴;316、前后气缸;317、支撑架;318、活动板;319、端面包胶气缸; 320、齿条气缸;321、齿轮齿条传动装置;322、滚轮;323、左右移料气缸;324、上下移料气缸;325、中转吸嘴。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包胶机,用于对电池外形进行自动包胶,使得电池外形更美观,所述自动包胶机包括上料机构10、极耳整形机构20、包胶机构、下料机构70,上料机械10与极耳整形机构20之间通过第一中转机械手(图中未显示)实现电池的转移,极耳整形机构20与包胶机构之间通过第二中转机械手(图中未显示)实现电池的转移,包胶机构与下料机构70之间通过第三中转机械手(图中未显示)实现电池的转移;所述包胶机构包括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40,两转盘之间有中转机械手80连接,第一转盘 30和第二转盘40分别与第一送胶机构50和第二送胶机构60连接。图1结合图2,所述的上料机构10的包括电机102及由电机102带动前进的传送带101,传送带101上等距设有放置电池的限位槽103,使得电池传送过程的能够准确定位, 限位槽103大小可调节,以便对不同型号的电池进行包胶 。传送带101接近极耳整形机构 20的一端设有由管位气缸106控制定位的中转槽104,中转槽104处设有感应电池到位的感应器105,当感应器将到位信号传给控制自动包胶机动作的PLC程序,由PLC程序控制的第一中转机械手(图中未显示)将电池抓取到极耳整形机构20。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极耳整形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烫胶组件、极耳压平组件、 切极耳组件、定位组件,其中,烫胶组件包括烫胶吸嘴202和烫胶工位203,极耳压平组件包括极耳压平吸嘴204和极耳压平工位205,切极耳组件包括切极耳吸嘴206和切极耳工位 207,定位组件包括由旋转气缸209控制旋转的定位盘工位208和用于定位的顶料气缸210, 所述极耳整形机构还包括将电池从上料机构的中转槽104移动到烫胶工件203的传送带吸嘴201。工作时,所述传送带吸嘴201、烫胶吸嘴202、极耳压平吸嘴204和切极耳吸嘴206 分别将中转槽104、烫胶工位203、极耳压平工位205和切极耳工位207中的电池同时吸起, 并在移料气缸的作用下同时移动到烫胶工位203、极耳压平工位205、切极耳工位207和定位盘工位208,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包胶机,包括上料机构(10)、极耳整形机构(20)、包胶机构、下料机构(70),上料机械与极耳整形机构之间通过第一中转机械手实现电池的转移,极耳整形机构与包胶机构之间通过第二中转机械手实现电池的转移,包胶机构与下料机构之间通过第三中转机械手实现电池的转移;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机构包括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40),两转盘之间有中转机械手连接,所述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与第一送胶机构(50)和第二送胶机构(6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雄周俊豪周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周俊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