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849106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包括具有层状结构并且掺杂有镁、钛、锆和铝中至少一种元素的钴酸锂,所述钴酸锂表面分布有活性富锂层,并且所述正极材料的结构式为Lia(LiCo1-xMxO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中,a含量的Li属于活性组分,这些Li处于亚稳态,在电池首次充电时,a含量的Li从正极脱出,向负极移动,增加a含量的不可逆Li+用于在负极片表面形成SEI膜,会增加返回钴酸锂的可逆Li+,从而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可逆容量,增加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该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包含该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相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消费电子类产品日益朝着轻薄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于移动电源的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常用移动电源中能量密度最闻的,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青陳。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主要受到正极材料、隔离膜、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常用的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和镍钴锰复合三元材料,常用的负极材料为石墨。在 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是唯一的Li+源,在电池首次充电时,Li+从正极材料中脱出,向负极材料移动,并在负极材料表面形成固态电解质膜(SEI膜),该膜的形成过程中会消耗一部分Li+,其余的Li+则进入负极中并在放电时从负极材料返回正极材料,通过这样的Li+可逆移动来实现能量的转移。在锂离子电池中,可逆的Li+受到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影响,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为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首次效率。石墨的首次效率通常在90%左右,而正极材料钴酸锂的首次效率则为96%左右,当将分别含有这两种材料的负极片和正极片、以及隔离膜和电解液等组合成锂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层状结构并且掺杂有镁、钛、锆和铝中至少一种元素的钴酸锂,所述钴酸锂表面分布有活性富锂层,并且所述正极材料的结构式为Lia(LiCo1?xMxO2),其中,M为Mg,Ti,Zr和Al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