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061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既能满足小型化的要求,又能抑制向可动电极的负荷而实现长寿命化与耐冲击性的提高的开关。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壳体(2)具有凹部(2a)。在凹部(2a)内配置有多个固定电极(3a、3b)和可动电极5。可动电极(5)能在使多个固定电极(3a、3b)彼此为导通状态的第一位置与为非导通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按压部件(6)覆盖凹部(2a)而配置,利用来自外部的按压力使可动电极(5)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位移。按压部件(6)通过利用按压力弹性变形,与可动电极(5)的接触面积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各种小型电子设备的开关,尤其涉及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推断开关。
技术介绍
在这种装置中,在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壳体上形成凹部,在该凹部内配置有多个固定电极、可动电极。可动电极配置有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能在使该多个固定电极彼此为导通状态的第一位置与为非导通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弹性位移,且在通常时与位于第二位置的可动电极相对。当利用来自外部的按压力,按压部件使可动电极向第一位置位移时,固定电极彼此为导通状态。当解除按压力时,可动电极弹性复位到第二位置,固定电极彼此为非导通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作为按压部件,使用在具有柔软性的薄膜状部件上粘结按压部件的部件。按压部件由热塑性树脂或光固化性树脂构成,具有较高的刚性。构成为通过来自外部的按压力,按压部件与可动电极抵接,使可动电极位移或变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938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0-118200号公报伴随近年来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开关自身也要求各结构部件小型化。随此,随着可动电极的小型化,由具有较高的刚性的按压部件的接触产生的向可动电极的负荷相对地变大。其结果,可动电极塑性变形后有时无法弹性复位。另外,因为具有较高的刚性的按压部件无法追随可动电极的弹性变形,因此产生应力的局部集中,不仅可动电极塑性变形,还会产生按压部件的破损或粘结剥离之类的状况。另外,在对开关施加未预期的冲击的场合,由于具有较高的刚性的按压部件与可动电极碰撞,因此产生可动电极的塑性变形或按压部件的破损。其结果,无法维持开关原本要求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满足小型化的要求,并且抑制向可动电极的负荷而能实现长寿命化与耐冲击性的提高的开关。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本专利技术能够采用以下列举的多种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是一种开关,其具备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具有凹部的壳体;配置在上述凹部内的多个固定电极;配置在上述凹部内,能在使上述多个固定电极彼此为导通状态的第一位置与为非导通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的可动电极;以及覆盖上述凹部而配置,利用来自外部的按压力使上述可动电极从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一位置位移的按压部件,上述按压部件通过利用上述按压力弹性变形,与上述可动电极的接触面积增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是一种开关,其具备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具有凹部的壳体;配置在上述凹部内的多个固定电极;配置在上述凹部内,能在使上述多个固定电极彼此为导通状态的第一位置与为非导通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的可动电极;以及覆盖上述凹部而配置,利用来自外部的按压力使上述可动电极从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一位置位移的按压部件,上述按压部件通过利用上述按压力弹性变形,在上述可动电极位移到上述第一位置后还位于上述凹部内的部分的体积增大。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按压部件追随由按压力产生的可动电极的位移而弹性变形,因此能够避免可动电极与按压部件相互间的局部的应力集中。在上述各方案中,上述按压部件具备覆盖上述可动电极整体的第一部分、沿上述可动电极位移的方向从上述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与上述第二部分可以为呈一体结构的构成。在此,所谓“一体结构”,是指上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边界部由相同原材料构 成,并且连续的状态(整体的状态)。以与利用粘结或焊接使原材料或特性不同的两个以上的部件成为一体的结构有区别。根据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地将上述第二部分作为按压部件使用,还能够避免由冲击引起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剥尚。在上述按压部件使用含有具有耐热性的硅橡胶或氟类橡胶的材料的场合,能够利用回流处理将开关安装在电路板上。在上述按压部件在面向上述可动电极的一侧具备热塑性树脂层的场合,能够防止由与可动电极的反复接触产生的按压部件的破损。在上述热塑性树脂层使用含有聚酰亚胺、PEEK树脂、氟类树脂的任一种材料的场合,能够利用回流处理将开关安装在电路板上。在上述可动电极具有弹性的场合,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复位能够更顺畅地进行,还能促进按压部件的弹性复位。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能够避免可动电极与按压部件相互间的局部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满足对开关的小型化的要求,并且抑制向可动电极的负荷而实现长寿命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推断开关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推断开关的外观的四面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仰视图,(d)是右侧视图。图3是图1的推断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图2 Ca)的线IV-1V的剖视图。图5是说明从外部对图1的推断开关施加按压力的场合的、按压部件的变形的剖视图。图6是说明从外部对图1的推断开关施加按压力的场合的、按压部件的变形的剖视图。图7是说明从外部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推断开关施加按压力的场合的、按压部件的变形的剖视图图中1 一推断开关,2—壳体,2a —凹部,3a—第一固定电极,3b—第二固定电极,5—可动电极,6—按压部件,6a—平坦部,6b—凸部,6c—树脂层,6d—支撑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为了成为能识别各部件的大小,适当改变比例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关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表示推断开关I的立体图,图2表示四面图。在图2中,(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仰视图,(d)是右侧视图。由于从背面及左侧面观察的形状分别与主视图与右侧视图所示的形状对称,因此省略图示。如这些图所示,推断开关I呈在电路板上所安装的绝缘性树脂制的壳体2的上表面设有按压部件6的外观。 如图3的分解立体图所示,壳体2具有凹部2a开口的上表面2b。在凹部2a的底部的四角配置有多个第一固定电极3a,在底部中央配置有多个第二固定电极3b。第一固定电极3a及第二固定电极3b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固定电极起作用。第一固定电极3a分别在壳体2内与第一外部连接端子4a导通。第二固定电极3b分别在壳体2内与第二外部连接端子4b导通。第一外部连接端子4a及第二外部连接端子4b利用软钎焊连接在分别形成在电路板的安装面上的配线端子的焊盘上。在壳体2的底面2c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d,在各贯通孔2d中,第一固定电极3a、第二固定电极3b、第一外部连接端子4a及第二外部连接端子4b的任一个的一部分露出。各露出部分通过各贯通孔2d并利用软钎焊连接在形成在电路板的安装面上的规定的焊盘上。在壳体2的凹部2a内收放有可动电极5。可动电极5是能弹性变形的圆顶形状的导电性部件。如图4的剖视图所示,可动电极5以外缘部5a与第一固定电极3a接触的方式并且中央部5b与第二固定电极3b隔着间隔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凹部2a内。S卩,可动电极5在平时向上侧凸。按压部件6以覆盖凹部2a的方式配置在壳体2的上表面2b (参照图3)上,通过未图示的按钮等的操作从上方(外部)承受按压操作。该操作的按压力通过按压部件6按压向下方位移的可动电极5的中央部5b。当施加在可动电极5上的负荷超过规定值时,中央部5b伴随咔咕感反转并成为向下方凸的状态,并且与第二固定电极3b接触。随此,第一固定电极3a与第二固定电极3b通过可动电极5成为导通状态。当解除按压力时,利用可动电极5的自身复原力(弹性),中央部5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具有凹部的壳体;配置在上述凹部内的多个固定电极;配置在上述凹部内,能在使上述多个固定电极彼此为导通状态的第一位置与为非导通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的可动电极;以及覆盖上述凹部而配置,利用来自外部的按压力使上述可动电极从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一位置位移的按压部件,上述按压部件通过利用上述按压力弹性变形,与上述可动电极的接触面积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池秀武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