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8924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将行星齿轮机构的各齿轮构成为斜齿轮后来提高啮合率并降低啮合周期的速度变动和啮合噪声,且能够抑制历时的动力损失和发热磨耗。在各行星齿轮架(16、19)与太阳轮相对的侧面的转动中心部里设置圆筒形状的凹部(16a、19a),并在各太阳轮(12、17)的转动中心里设置先端为球面形状的突起部(12a、17a)。各突起部(12a、17a)的推力方向的长度要比凹部(16a、19a)的深度长,各突起部(12a、17a)的一部分位于凹部(16a、19a)的内部里。然后,各凹部(16a、19a)和各突起部(12a、17a)的间隙里充填润滑脂,并在突起部(12a、17a)的周围里形成润滑脂保持部(H1、H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传递装置及设置了该驱动传递装置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包括了感光体等的像载置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随着像载置体的转动,是通过对像载置体实施带电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转印工序等来进行图像形成的。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虽然设置了用于转动驱动像载置体的马达等驱动源,但驱动源的转动数一般地要大于像载置体的转动所要求的转动数。于是就使用了采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来对驱动源的转动速度减速后传递到像载置体里的驱动传递装置(如专利文献I)。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了受到驱动源的转动驱动力后转动的太阳轮,和被配设为与太阳轮同轴并在装置内被固定为不能转动的固定内齿轮,和在固定内齿轮内的圆周方向里以等间隔配设后与太阳轮和固定内齿轮啮合的多个的行星齿轮,以及在将行星齿轮支持为可以转动的同时和太阳轮及固定内齿轮在同轴上可以转动的行星齿轮架,被减速后的转动驱动力从行星齿轮架来输出。另外,为了提高啮合率、降低齿轮啮合周期的速度变动和齿轮啮合噪声,在太阳轮、固定内齿轮以及和它们啮合的行星齿轮里采用了斜齿轮。采用斜齿轮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因为斜齿轮的齿线相对于转动轴是倾斜的,随着太阳轮的转动,就在太阳轮和行星齿轮之间、固定内齿轮和行星齿轮之间的各自的转动轴方向(推力方向)里产生负载(推力负载)。行星齿轮因为与太阳轮的啮合产生的推力负载的方向,和因为与固定内齿轮哨合的推力负载的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后不会在推力方向里位移。固定内齿轮因为不转动,通过与行星齿轮啮合产生的推力负载向推力方向移动后,即使与推力方向里邻接的部件抵接,也不会发生转动磨耗等的动力损失、发热磨耗的问题。然而,太阳轮因为与行星齿轮的啮合而在推力方向里位移后,当太阳轮抵接到作为与太阳轮的推力方向相向而对的抵接部件的对方部件里时,由于太阳轮是转动的,就会在转动的同时与对方部件抵接。其结果是,在太阳轮和对方部件的抵接部,会发生因为转动摩擦而导致的动力损失、发热磨耗等问题。在专利文献2里记载了通过将太阳轮借助于轴承支持在固定部件里后,使得太阳轮不在推力方向里位移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另外,在专利文献3里记载了将太阳轮和对方部件的抵接部位形成为球面状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中,虽然能够防止太阳轮和对方部件的抵接,但需要采用即使推力负载借助于太阳轮施加在轴承里也不会发生动力损失那样的轴承,所以就有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另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中,虽然可以减少与对方部件的接触面积,并抑制与对方部件抵接时的动力损失、发热磨耗,但历时使用会造成太阳轮的球面状的部分被磨耗,从而不能在历时中抑制动力损失、发热磨耗。这里,本专利技术者在太阳轮的球面状的部分里涂敷润滑脂后进行了实验,结果是润滑脂因太阳轮的转动的离心力而飞散后,得不到足够的润滑脂的降低摩擦效果。专利文献I(日本)特许第426880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59029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079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将行星齿轮机构的各齿轮构成为斜齿轮后来提高啮合率并降低啮合周期的速度变动和啮合噪声,且能够抑制历时的动力损失和发热磨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I提供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其包括 固定内齿轮;太阳轮,其与所述固定内齿轮同轴配设,并从驱动源接受转动驱动力后转动;多个的行星齿轮,其在所述固定内齿轮内以圆周方向被配设,并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固定内齿轮啮合;行星齿轮架,其在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持为自由转动的同时,与所述太阳轮或所述固定内齿轮在同轴上自由转动,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固定内齿轮、所述太阳轮及所述行星齿轮由斜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机构的驱动传递装置中,当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行星齿轮因啮合而在推力方向里位移时,邻接于所述太阳轮所抵接的抵接部件和所述太阳轮的抵接部位,形成有保持润滑脂的润滑脂保持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保持有润滑脂的润滑脂保持部设置为邻接于抵接部件和太阳轮的抵接部位,就能够从润滑脂保持部来将润滑脂向抵接部位供给,从而能够降低平时抵接部件和太阳轮的抵接部位的摩擦阻力。由此,就能够抑制平时的太阳轮的磨耗,并能够抑制抵接部件和太阳轮在抵接时的动力损失、发热磨耗。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打印机的一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全体的概要构成图。图2所示是驱动感光体鼓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说明图。图3所示是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的横截面图。图4所示是第二级行星齿轮机构的横截面图。图5所示是支持处理卡盒内的感光体鼓的机构的说明图。图6所示是因各齿轮的啮合而产生的推力负载的方向的说明图。图7所示是以往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说明图。图8所示是实施例1的构成的要部构成图。图9所示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要部构成图。图10所示是实施例2的构成的要部构成图。图11所示是图10的虚线围成的L部分的放大构成图。图12所示是实施例2的第一变形例的要部构成图。图13所示是实施例2的第二变形例的要部构成图。图14所示是由实施例3中的第二太阳轮、第一行星齿轮架、第一行星齿轮构成的移动体的立体图。图15所示是从第一太阳轮看到的该移动体的正面图。图16所示是该移动体的概要截面图。符号说明I感光体鼓5中间转印带 8定影棍对12第一太阳轮12a第一突起部13马达固定法兰14内齿轮15第一行星齿轮16第一行星齿轮架16a第一凹部16b密封部件17第二太阳轮17a第二突起部18第二行星齿轮19第二行星齿轮架19a第二凹部20圆筒轴21花键部22端盖23内齿轮固定法兰31贯通孔32筋条60马达70鼓轴110本体前侧板111面板121,171 凹部Hl第一润滑脂保持部H2第二润滑脂保持部Ml马达轴Q1、Q2 抵接部位T移动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于将本专利技术适用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复印机(以下称为“复印机”)里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印机是所谓的串列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采用的是使用干式双成分显影剂的干式双成分显影方式。图1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印机中的图像形成部全体的概要构成图。该复印机从未图示的图像读取部接受作为图像情报的图像数据后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在该复印机里,如图所示地并排设置了作为黄色(以下简写为“Y”)、品红色(以下简写为“M”)、青色(以下简写为“C”)、黑色(以下简写为“Bk”)的各色用的四个转动体的潜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lY、lM、lC、lBk。这些感光体鼓lY、lM、lC、lBk沿着环状的中间转印带5被并排配置后,与被支持在包括驱动辊的多根可以转动的辊里的该轮带接触。还有,在感光体鼓1Y、1M、1C、IBk的周边里,带电器2Y、2M、2C、2Bk,和对应于各色的显影装置9Y、9M、9C、9Bk,清洁装置4Y、4M、4C、4Bk,以及除电灯3Y、3M、3C、3Bk等电子照相处理用部件分别按处理次序被配设。另外,感光体鼓1、带电器2、除电灯3、清洁装置4及显影装置9作为可以装卸在打印机本体里的处理卡盒而被形成为一体。在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印机来形成全彩色图像时,首先是如图1所示地,通过后述的感光体驱动装置,将感光体鼓IY在图中箭头的方向里转动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其包括:固定内齿轮;太阳轮,其与所述固定内齿轮同轴配设,并从驱动源接受转动驱动力后转动;多个的行星齿轮,其在所述固定内齿轮内以圆周方向被配设,并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固定内齿轮啮合;行星齿轮架,其在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持为自由转动的同时,与所述太阳轮或所述固定内齿轮在同轴上自由转动,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固定内齿轮、所述太阳轮及所述行星齿轮由斜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机构的驱动传递装置中,当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行星齿轮因啮合而在推力方向里位移时,邻接于所述太阳轮所抵接的抵接部件和所述太阳轮的抵接部位,形成有保持润滑脂的润滑脂保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裕道宫肋胜明渡边哲夫前田康广清水圭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