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环形带状的图像承载部件、环形带状的传送部件、转印部件、第一检测部件、第一偏移校正部件、第一校正控制部、第二检测部件、第二偏移校正部件和第二校正控制部。如果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图像承载部件偏移,则第一校正控制部使第一偏移校正部件沿着用于校正图像承载部件的偏移的方向倾斜,从而校正偏移。如果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传送部件偏移,则第二校正控制部使第二偏移校正部件沿着用于校正传送部件的偏移的方向倾斜,从而校正偏移。当第一偏移校正部件倾斜时图像承载部件每单位时间沿其宽度方向移动的量被设定为比当第二偏移校正部件倾斜时传送部件每单位时间沿其宽度方向移动的量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已知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环带状传送部件(S卩,传送带),在环带状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的可视图像在转印区中转印到介质上之后,该传送部件在其表面上支撑介质的同时传送介质。在此构造中,采用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 No. 2009-251322(段落至以及段落至,图 2)和 No. 2007-11107(段至,图2)中所讨论的所谓主动转向技术,以用来检测带的偏移和蛇行并且用于校正偏移。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2009-251322中所讨论的技术中,以可接触且可分离的方式支撑中间转印带(21)和二次转印带(24),并且如果中间转印带(21)的偏移度和二次转印带(24)的偏移度均小,则交替地控制用于校正中间转印带(21)的偏移的转向辊(62)和校正二次转印带(24)的偏移的转向辊(28c)以执行偏移校正处理。此外, 在这种技术中,如果偏移度不大,则用于具有较小偏移度的转印带(21或24)的转向辊(62 或28c)被停止,而对用于具有较大偏移度的另一转印带(24或21)的转向辊(28c或62) 进行控制,从而针对一条转印带执行偏移校正处理。而且,在这种技术中,如果偏移度大,则转印带(21和24)移动而远离彼此,从而利用转向辊(62和28c)对于转印带单独执行偏移校正处理。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布No. 2007-11107讨论了这样一种技术即,与中间转印带(15)相接触的用于二次转印传送带(21)的带校正机构(80)基于传感器(86和87) 的检测结果来使分离辊(23)相对于其轴向倾斜,从而校正二次转印传送带(21)的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校正环形带状图像承载部件的偏移和环形带状传送部件的偏移,同时也减轻对图像承载部 件上的图像的不利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环形带状的图像承载部件、 环形带状的传送部件、转印部件、第一检测部件、第一偏移校正部件、第一校正控制部、第二检测部件、第二偏移校正部件和第二校正控制部。图像承载部件在其表面上承载可视图像的同时而旋转。传送部件布置在转印区中,在所述转印区中,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介质上。而且,传送部件在其表面上支撑介质的同时传送介质。转印部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传送部件并且布置在所述转印区中以便面向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并且所述传送部件置于所述转印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用于将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介质上的转印电压施加到转印部件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第一检测部件检测检测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沿其宽度方向的偏移。第一偏移校正部件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宽度方向倾斜。而且,第一偏移校正部件支撑图像承载部件。如果所述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偏移,则所述 第一校正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偏移校正部件沿着用于校正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偏移的方向 倾斜,从而校正所述偏移。第二检测部件检测所述传送部件沿其宽度方向的偏移。第二偏 移校正部件沿所述传送部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传送部件的宽 度方向倾斜。而且,第二偏移校正部件支撑所述传送部件。如果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 所述传送部件偏移,则所述第二校正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偏移校正部件沿着用于校正所述传 送部件的偏移的方向倾斜,从而校正所述偏移。当所述第一偏移校正部件倾斜时所述图像 承载部件每单位时间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宽度方向移动的量被设定为比当所述第二偏 移校正部件倾斜时所述传送部件每单位时间沿所述传送部件的宽度方向移动的量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传送部件能够 沿其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二可移动范围可被设定为比图像承载部件能够沿其宽度方向移动 的第一可移动范围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可进一步 包括驱动部件,其支撑传送部件并且使传送部件旋转;以及传动系统,其将旋转力传输至 所述驱动部件,并且具有传动限制部件,如果为所述驱动部件设定大于或等于预设驱动力 的驱动力,则所述传动限制部件限制对所述驱动部件传输的所述旋转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与图像承载部件每单位时间沿宽度方向移动的量不设定 为比传送部件每单位时间沿宽度方向移动的量大的情况相比,在可以减轻对于图像承载部 件上的图像的不利影响的同时,可以校正环形带状的图像承载部件的偏移和环形带状的传 送部件的偏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与第二可移动范围不设定为比第一可移动范围宽的情况 相比,可以减少传送部件的破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与不设置传动限制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轻传送部件 的旋转对于图像承载部件的不利影响。附图说明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转印单元的相关部分;图3A至图3C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转向辊,图3A示出了传送转向 辊移动到初始位置的状态,图3B示出了传送转向辊移动到前校正位置的状态,图3C示出了 传送转向辊移动到后校正位置的状态;图4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向辊、转印传送带和传 送转向辊之间沿带宽方向的位置关系;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器的功能图,即框 图6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偏移校正处理的流程图;以及图7示出了实验例并且为以水平轴表示实验中使用的纸张类型而以竖直轴表示 颜色配准失调量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尽管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 下面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了更易于理解下面的说明,在图中将前后方向限定为“X轴方向”,将左右方向限 定为“Y轴方向”,并且将上下方向限定为“Z轴方向”。而且,由箭头X、-X、Y、-Y、Z和-Z表 示的方向或侧边分别限定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和下方或者分别为前侧、后侧、右 侧、左侧、上侧和下侧。此外,在每个图中,中心有点的圆圈表示从图面的背面朝向正面延伸的箭头,而内 部有“ X”的圆圈表示从图面的正面朝向背面延伸的箭头。在用于解释下述说明的图中,适当地省略了除用以易于理解说明的那些部件之外 的部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图。参照图1,图像形成装置U包括操作部U1、用作图像读取器实例的扫描仪U1、馈送 装置U2、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和片材输出单元U4。操作部UI包括电源按钮、复印开始键、复印数量设定键和用作输入部实例的数字 键盘,以及显示器。扫描仪Ul读取文档(未示出)并且将其转换为图像信息,然后将图像信息输入到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馈送装置U2具有作为馈送器实例的多个馈送托盘TRl至TR4以及馈送路径SH1, 容纳在每个馈送托盘TRl至TR4中的用作介质实例的记录纸张S朝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 传送。参照图1,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包括控制器C和电源电路E,控制器C控制电源电 路E以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中的每个部件供电。控制器C接收由扫描仪Ul读取的文档 的图像信息以及从用作与图像形成装置U连接的信息发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环形带状的图像承载部件,其在其表面上承载可视图像的同时旋转;环形带状的传送部件,其布置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的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介质上的转印区中,并且所述传送部件在其表面上支撑所述介质的同时传送所述介质;转印部件,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传送部件并且布置在所述转印区中以便面向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并且所述传送部件置于所述转印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用于将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的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所述介质上的转印电压施加于所述转印部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第一检测部件,其检测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沿其宽度方向的偏移;第一偏移校正部件,其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宽度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偏移校正部件支撑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第一校正控制部,如果所述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偏移,则所述第一校正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偏移校正部件沿着用于校正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偏移的方向倾斜,从而校正所述偏移;第二检测部件,其检测所述传送部件沿其宽度方向的偏移;第二偏移校正部件,其沿所述传送部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传送部件的宽度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偏移校正部件支撑所述传送部件;以及第二校正控制部,如果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传送部件偏移,则所述第二校正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偏移校正部件沿着用于校正所述传送部件的偏移的方向倾斜,从而校正所述偏移,其中,当所述第一偏移校正部件倾斜时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每单位时间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宽度方向移动的量被设定为比当所述第二偏移校正部件倾斜时所述传送部件每单位时间沿所述传送部件 的宽度方向移动的量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政明,岛田靖广,星野高志,佐藤弘一,杉谷和俊,酒井裕介,出口宏治,萩原和义,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