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8913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设置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的背光源,液晶面板的背面与背光源通过搭扣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解决了无边框显示装置设计中的高成本、工艺复杂、拆卸维修困难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成本较低、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便、拆卸维修比较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静态方法显示可变信息的指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显示器正向薄体化、窄边化、轻量化高速发展。目前的 平面显示器,基本都包括液晶面板、覆盖于液晶面板的正面的前框以及设置于液晶面板的 背面的背板,前框与背板连接,对液晶面板进行限位或固定。近年来,一种无边框结构的显示器因其简洁、精美的外观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无 边框结构的显示器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胶将液晶面板粘贴在中框或背板上;另一 种方法是在液晶面板道的背面的边缘上粘贴挂环,然后通过企口边框将挂环和背板连接在一起。上述两种结构虽然可以实现显示器的无边框设计,但都有缺点第一种的粘贴连 接将导致返修时拆卸困难,在拆卸液晶面板时,则很可能将液晶面板损伤;第二种粘贴挂环 后用企口边框连接导致组装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其工艺的可靠性也较差,同时和第一种 方式一样,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解决无边框显示装置设计中的高成本、工艺复杂、 拆卸维修困难等问题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的背光源,所 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与所述背光源通过搭扣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源的背面还设置有用于包裹所述液晶面板的 背板,所述背板的侧边的端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正面在同一平面内。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搭扣的宽度为5毫米,所述搭扣为不透光的尼龙搭 扣。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和包围所述导光板的模组框架, 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与所述模组框架通过搭扣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模组框架为柔性的模组框架。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搭扣包括第一扣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扣体配合连接 的第二扣体,所述第一扣体连接于所述模组框架的面向所述液晶面板的面上,所述第二扣 体连接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通过所述第一扣体与所述第二扣体的配合,所述液晶面板 的背面与所述模组框架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扣体包括连接于所述模组框架的面向所述液 晶面板的面上的柔性的第一带体,所述第一带体上垂直设置有多个向所述液晶面板延伸的 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扣体包括连接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的柔性的第二带体,所述第二带体上垂直设置有多个向所述模组框架延伸的第二凸起,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分别伸入多 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空隙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伸入多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空 隙,所述第一扣体与所述第二扣体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凸起包括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带体上并向所 述液晶面板延伸的第一柱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另一端的第一球体,所述第一球体 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柱体的直径,所述第二凸起包括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带体上并向 所述模组框架延伸的第二柱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柱体的另一端的第二球体,所述第二球 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的直径,通过所述第一球体被所述第二球体限位于多个所述第 二柱体之间的空隙以及所述第二球体被所述第一球体限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柱体之间的空 隙,所述第一扣体与所述第二扣体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模组框架包括首尾相连接的多个支架,所述搭扣的 第一扣体连接于所述支架的面向所述液晶面板的面上,所述搭扣的第二扣体连接于所述液 晶面板的背面上的与所述第一扣体相对应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模组框架为矩形且包括首尾相连接的第一支架、第 二支架、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靠近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支架与所 述第三支架分别与所述第四支架垂直,所述搭扣为多个,所述多个搭扣的所述第一扣体连 接于所述模组框架的一个或多个支架的面向所述液晶面板的面上,所述多个搭扣的所述第 二扣体连接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上的对应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搭扣的所述第一扣体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一支 架上和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多个搭扣的所述第二扣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上 的对应位置,通过所述第一扣体与所述第二扣体的一一对应配合,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与 所述模组框可拆卸的架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搭扣的所述第一扣体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一支 架上、所述第三支架上以及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多个搭扣的所述第二扣体分别连接于所 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上的对应位置,通过所述第一扣体与所述第二扣体的一一对应配合,所 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与所述模组框可拆卸的架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搭扣的所述第一扣体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一支 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三支架上以及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多个搭扣的所述第二 扣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上的对应位置,通过所述第一扣体与所述第二扣体的 一一对应配合,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与所述模组框可拆卸的架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解决了无边框显示装置设计中的高成本、工艺复杂、拆卸维修 困难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成本较低、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便、拆卸维修比较容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3为图1中液晶面板与背光源的连接示意图4为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的配合连接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一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示出了第一扣体的布置位置;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一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示出了第 一扣体的布置位置;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一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示出了第 一扣体的布置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设置于的液晶 面板I的背面一侧的背光源2。其中,液晶面板I的背面与模组框架4通过搭扣5可拆卸的 连接在一起。为加强结构强度,背光源2的背面还设置有用于包裹液晶面板I的背板。背 板10形成一个用于包裹背光源2和液晶面板I的容纳腔,由于液晶面板I的背面与模组框 架4通过搭扣5可拆卸的连接,液晶面板I的正面无需边框,背板10的侧边9的端面与液 晶面板I的正面在同一平面内,由此实现了显示装置的无边框设计。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为加强对液晶面板的保护,背板的侧边也可以以较小 宽度延伸至液晶面板I的正面。液晶面板I的正面还覆盖有上偏光片71,液晶面板I的背面覆盖有下偏光片7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源2包括导光板3和包围导光板3的模组框 架4。液晶面板I的背面与模组框架4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模组框架4为柔性的模组框架,这样可以使得其 与液晶面板I的背面的连接与拆卸均更为方便。这样当拆解液晶面板I时,可以将液晶面 板I朝下放置,然后弯曲模组框架4,逐步将搭扣5解开,取下整个液晶面板I。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搭扣5为宽度为5毫米的不透光的尼龙搭扣,例 如,3M商标的SJ3551型号搭扣。具体来说,搭扣5包括第一扣体11以及与第一扣体11配 合连接的第二扣体12。第一扣体11连接于模组框架4的面向液晶面板I的面上,第二扣 体12连接于液晶面板I的背面,通过第一扣体11与第二扣体12的配合,液晶面板I的背 面与模组框架4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与所述背光源通过搭扣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向春何建民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