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装配结构及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848907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的装配结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通过位于胶架四周内侧的胶架卡位、位于导光板侧壁上的导光板卡位和位于导光板背面的反射片固定于胶架上,所述胶架包围导光板的侧壁,所述导光板卡位位于胶架卡位和反射片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导光板的装配结构及装配方法,使导光板卡位的背面与导光板的背面齐平,且导光板卡位的厚度小于导光板的厚度,在装配时导光板能够顺利的与胶架上的胶架卡位紧密贴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导光板的正面与背面均有卡位,而引起的导光板装配必须靠人工装配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导光板装配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光板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导光板是一种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高科技产品,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具有超薄、超亮、导光均匀、节能、环保、无暗区、耐用、不易黄化、安装维修简单快捷等优点。由于导光板通常设计的非常薄,比较容易发生形变,导致导光板出光不均匀,因此,需要将导光板固定在胶架上。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现有技术中导光板正面的俯视图,其中图2为现有技术中导光板的立体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导光板与胶架的装配结构的俯视图,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的固定方式是,在导光板100的正面(非网点面)设置上卡位102,背面(网点面)设置下卡位101,胶架103四周的内侧与导光板100的各个卡位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凹槽或凸起,使上卡位102和下卡位101分别与胶架103上的凹槽或凸起相贴合,从而使导光板100固定于胶架103上。但是,上述的导光板的固定方式只能人工装配,无法实现自动化装配,致使生产效率无法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的装配结构及装配方法,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自动化装配的问题,提高实际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的装配结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通过位于胶架四周内侧的胶架卡位、位于导光板侧壁上的导光板卡位和位于导光板背面的反射片固定于胶架上,所述胶架包围所述导光板的侧壁,所述导光板卡位位于所述胶架卡位和所述反射片之间;其中,所述导光板卡位的背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背面齐平,且所述导光板卡位的厚度小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所述胶架卡位的位置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胶架卡位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相贴合,二者之间没有空隙,且所述胶架卡位的数目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的数目相同。优选的,所述导光板卡位为位于所述导光板侧壁上的凸起。优选的,所述胶架卡位为位于所述胶架四周内侧的凹槽。优选的,所述导光板卡位为位于所述导光板侧壁上的凹槽。优选的,所述胶架卡位为位于所述胶架四周内侧的凸起。优选的,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侧壁上的导光板卡位的数目相同,且位置相同。优选的,所述导光板卡位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两侧壁相交处的凹槽和位于所述导光板侧壁上除所述凹槽所在位置外的其它位置的凸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的装配方法,包括采用移位装置将胶架置于工作台上,使所述胶架的背面朝上;采用移位装置将导光板背面朝上置于所述胶架的中间,使所述导光板上的导光板卡位与所述胶架上的胶架卡位紧密贴合,二者之间没有空隙,所述导光板卡位的背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背面齐平,所述胶架卡位的位置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胶架卡位的数目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的数目相同;在所述导光板的背面粘贴反射片,使所述导光板通过位于胶架四周内侧的胶架卡位、位于导光板侧壁上的导光板卡位和位于导光板背面的反射片固定于胶架上,所述胶架包围所述导光板的侧壁,所述导光板卡位位于所述胶架卡位和所述反射片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导光板的装配结构及装配方法,使导光板卡位的背面与导光板的背面齐平,且导光板卡位的厚度小于导光板的厚度,即只在导光板的背面设置导光板卡位,正面不设卡位,在装配时,只需利用机械将导光板背面朝上置于胶架上,就能使导光板顺利的与胶架上的胶架卡位紧密贴合,并且利用粘贴在导光板背面的反射片形成了导光板卡位位于胶架卡位和反射片之间的结构,使导光板牢固的固定于胶架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导光板的正面与背面均有卡位,而引起的导光板装配无法由机械完成,必须靠人工装配的问题,从而使导光板能够完全靠机械装配,实现了导光板装配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导光板正面的俯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导光板的立体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导光板与胶架的装配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装配结构中导光板正面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装配结构中导光板背面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装配结构中导光板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装配结构中胶架正面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装配结构中胶架背面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装配结构中导光板卡位与胶架卡位位置关系的剖面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装配结构正面的俯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装配结构背面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正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技术中导光板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卡位,导致导光板装配到胶架上时只能人工完成,无法实现自动化装配,生产效率无法提高。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产生上述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导光板的正面有上卡位,背面有下卡位,胶架上有与上卡位和下卡位相对应的凹槽或凸起,导光板上的全部卡位需要完全的与胶架上的凹槽或凸起紧密贴合,使胶架上的凹槽或凸起位于导光板的上卡位和下卡位之间,以使导光板固定于胶架之上。而实际装配时,由于导光板只能从一个方向装入胶架,比如导光板正面朝上装入胶架时,导光板的上卡位需要和胶架上与之对应的凹槽或凸起相贴合,但是导光板装入的路径中必须首先越过下卡位,此时,下卡位便成为导光板装入胶架的路径上的障碍,使导光板的上卡位无法顺利的与胶架上与之对应的凹槽或凸起相贴合,必须靠人工来完成上述动作,机械是无法完成的,所以降低了生产效率。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的装配结构及装配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通过位于胶架四周内侧的胶架卡位、位于导光板侧壁上的导光板卡位和位于导光板背面的反射片固定于胶架上,所述胶架包围所述导光板的侧壁,所述导光板卡位位于所述胶架卡位和所述反射片之间;其中,所述导光板卡位的背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背面齐平,所述导光板卡位的厚度小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所述胶架卡位的位置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胶架卡位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相贴合,二者之间没有空隙,且所述胶架卡位的数目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的数目相同。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导光板的装配结构及装配方法,使导光板卡位的背面与导光板的背面齐平,且导光板卡位的厚度小于导光板的厚度,即只在导光板的背面设置导光板卡位,正面不设卡位,在装配时,只需利用机械将导光板背面朝上置于胶架上,就能使导光板顺利的与胶架上的胶架卡位紧密贴合,并且利用粘贴在导光板背面的反射片形成了导光板卡位位于胶架卡位和反射片之间的结构,使导光板牢固的固定于胶架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导光板的正面与背面均有卡位,而引起的导光板装配无法由机械完成,必须靠人工装配的问题,从而使导光板能够完全靠机械装配,实现了导光板装配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通过位于胶架四周内侧的胶架卡位、位于导光板侧壁上的导光板卡位和位于导光板背面的反射片固定于胶架上,所述胶架包围所述导光板的侧壁,所述导光板卡位位于所述胶架卡位和所述反射片之间;其中,所述导光板卡位的背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背面齐平,且所述导光板卡位的厚度小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所述胶架卡位的位置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胶架卡位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相贴合,二者之间没有空隙,且所述胶架卡位的数目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的数目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福新戴佳民何基强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