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宏祥专利>正文

一种低压直流电发热板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7636 阅读:4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直流电发热板及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和设发热板;所述发热板的侧面设有接线端板,发热板的内部设有永磁部件和隐性吊环;所述板体的四周设有接地线。进一步地说:所述板体包括混凝土板,混凝土板内设有方格钢筋网。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低压直流电发热板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检查制模板;2)固定永磁部件和接线端板;3)调制浆料;4)制作发热板;5)压防热漆;6)制作板体;7)干固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了风力发电设备产生的电能,实现供暖,实现了无污染取暖,同时不会产生噪音,同时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大大的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与楼楼地板实现无缝地接,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及其制作工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压直流电发热板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北方地区,供暖方式大多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通过管道将带有大量热量的水等导热介质输送到用户的取暖设备中,再利用取暖设备将热量散发到用户中,实现供暖。这样的方式,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说需要铺设大量的管道,用户家中需要安装取暖设备,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安装繁琐,局限性大。另外,现有的加热方式采用锅炉加热导热介质的方法,而锅炉需要用到煤等燃料,而煤等燃料燃烧会产生污染,锅炉工作还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影响周围群众的休息。在高层建筑上,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在高层建筑的顶部设置风力发电设备,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如何将风力发电设备与供暖结合起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并且能够产生热能的低压直流电发热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压直流电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上的发热板;所述发热板的侧面分别设置有接线端板,发热板的内部设置有永磁部件和若干隐性吊环;所述板体的四周设置有接地线。进一步地说所述板体包括混凝土板,混凝土板内设置有方格钢筋网。更进一步地说所述永磁部件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放射线型铜片触角;所述外壳通过螺栓固定在模板中;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磁铁。更进一步地说所述发热板是由石墨、炭粉、水泥,加水调成浆料,最后凝固制成的。所述石墨、炭粉、水泥的质量百分比为1:3:1。更进一步地说所述接线端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连接发热板,并且接线端子分别连接外部直流电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低压直流电发热板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检查制作的模板是否符合要求;2)、将模板上下倒置,并在倒置后的模板中通过螺栓固定永磁部件,并在模板四个内侧面上安装接线端板;3)、将石墨、炭粉、水泥按照质量百分比为1:3:1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调制成浆料;4)、将浆料导入模板中,同时将直流24V电源连接接线端板,再通过配料工艺调整至电流为8. 5A ;干固后制成发热板;5)、干固后压上防热漆,再待干;6)、将准备好的方格钢筋网放置到模板中,倒入RC料至适量高度后抹平,并在四边各设置接地线;7 )、待干固后倒出模具即成低压直流电发热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利用风力发电设备产生的直流24V电,流经发热板,产生热能。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的发热板是由石墨、炭粉、水泥按照质量百分比为1:3: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调制成浆料,干固后形成的。在制作的过程中,接线端板一直连接直流24V电源,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8. 5A,实现最佳加热。本专利技术中的发热板在制作过程中,利用石墨永远是圆型的特征,再融入炭粉,并且利用石墨在磁化后导电方向性能增加的特性,在发热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永磁部件,再在发热板的侧面设置接线端板,连接电源。这样的设计,利用了风力发电设备产生的电能,实现供暖,实现了无污染取暖,同时不会产生噪音,同时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大大的降低。另外,低压直流电发热板可以与楼楼地板实现无缝地接,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制作动态流程图。图中1_接线端板;2-隐性吊环;3_发热板;4_永磁部件;5-混凝土板;6_方格钢筋网;7_接地线。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低压直流电发热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上的发热板3。所述发热板3的侧面分别设置有接线端板1,发热板的内部设置有永磁部件4和若干隐性吊环2。所述板体的四周设置有接地线7。隐性吊环2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一般设置两个,分别位于对角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体包括混凝土板5,混凝土板5内设置有方格钢筋网6。所述永磁部件4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放射线型铜片触角,放射线型铜片触角连接外部直流电源。所述外壳通过螺栓固定在模板中,同时在外壳内设置有磁铁,同时,为了接线的方便,所述接线端板I上设置有若干个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连接发热板3,并且接线端子连接外部直流电源。放射线型铜片触角和接线端子,可根据实际需要,取其中任意一个做正极,另一个作为负极。在通常情况下,放射线型铜片触角和接线端子分别作为正负极连接外部直流电源。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发热板3是由石墨、炭粉、水泥,加水调成浆料,最后凝固制成的。而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石墨、炭粉、水泥的质量百分比为1:3:1是一种最佳的配比。特别的指出,本专利技术最佳的电源,是利用在先申请的专利号为200920153614. 8、名称为一种兜风型交叉螺旋叶片转子的技术专利,该专利提供了一种兜风型交叉螺旋叶片转子。利用上述叶片转子制造的发电设备,能够利用风能产生24V的电流。上述技术利用了自然界中的风能,能源免费,无污染,也不会有噪音,并且产生的电流恒定。同时,24V的电流无需进行绝缘处理,解决了原有的绝缘体的隔热问题,也节省了原有的变压设备。本专利技术利用直流24V电,流经发热板,产生热能,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大大的降低。另外,低压直流电发热板可以与楼地板实现无缝地接,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低压直流电发热板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I)、检查制作的模板是否符合要求;2)、将模板上下倒置,并在倒置后的模板中通过螺栓固定永磁部件,并在模板四个内侧面上安装接线端板;3)、将石墨、炭粉、水泥按照质量百分比为1:3:1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调制成浆料;4)、将浆料导入模板中,同时将直流24V电源连接接线端板,再通过配料工艺调整至电流为8. 5A ;干固后制成发热板;5)、干固后压上防热漆,再待干;6)、将准备好的方格钢筋网放置到模板中,倒入RC料至适量高度后抹平,并在四边各设置接地线;7 )、待干固后倒出模具即成低压直流电发热板。本专利技术中的发热板是由石墨、炭粉、水泥按照质量百分比为1:3: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调制成浆料,干固后形成的。在制作的过程中,接线端板一直连接直流24V电源,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8. 5A,实现最佳加热。本专利技术中的发热板在制作过程中,利用石墨永远是圆型的特征,再融入炭粉,并且利用石墨在磁化后导电方向性能增加1000倍的特性,在发热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永磁部件,再在发热板的侧面设置接线端板,连接电源。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低压直流电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上的发热板(3);所述发热板(3)的侧面分别设置有接线端板(1),发热板(3)的内部设置有永磁部件(4)和若干隐性吊环(2);所述板体的四周设置有接地线(7)。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低压直流电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混凝土板(5),混凝土板(5)内设置有方格钢筋网(6)。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低压直流电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部件(4)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放射线型铜片触角;所述外壳通过螺栓固定在模板中;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磁铁。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直流电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上的发热板(3);所述发热板(3)的侧面分别设置有接线端板(1),发热板(3)的内部设置有永磁部件(4)和若干隐性吊环(2);所述板体的四周设置有接地线(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祥
申请(专利权)人:赵宏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