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细燃料积聚性增燃非机械进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7543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6:19
一种轻细燃料积聚性增燃非机械进给方法,对锅炉炉膛内负压区部位给进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或返料细粉利用具有一定压力的锅炉用一次或二次风专门组织形成一个具积聚和补燃作用的特别燃烧区,延长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或返料细粉在次炉底停留时间,结合各种燃料特点。该技术能有效解决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或返料细粉因停留时间不足导致的燃烧效率偏低或含水较高轻浮燃料如轻质秸秆、垃圾中朔料薄膜、高细粉燃料煤等技术难题,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磨损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是指稻草、麦草、玉米秸杆等,稻壳、甘蔗渣、糠醛渣等类粉状生物质可燃物及造纸废渣、城市垃圾中的轻飘可燃物等,细粉(筛分直径小于1_)含量超过30%的低挥发份燃煤等。其共同特点是当其入炉后在还未完全燃尽后就被吹出炉膛,极大地影响了燃料一次燃尽率,更为严重的是进到尾部受热面处的轻浮或细粉燃料往往引起二次燃烧甚至爆燃造成锅炉及相关辅助设备的严重损坏甚至造成人员丧亡事故的发生。同时秸杆等生物燃料的易搭桥性及给料口处的易回火性往往导致燃料进给中断或火灾事故的频频发生。因此有效提高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一次燃尽率及保证燃料顺畅入炉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点解决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一次燃尽率及保证燃料顺畅入炉等问题。本专利技术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积聚性增燃非机械流化床或层燃锅炉用高效进给装置包括锅炉炉膛内负压区利用具有一定压力的锅炉用一次或二次风专门组织形成一个具积聚和补燃作用的特别燃烧区;炉膛水冷壁适当部位配合设置的单层或多层直流或旋流二次风喷口及相关解决方案。本
技术实现思路
是1、由于不同生物质其密度、颗粒度、水份,以及燃烧速率等存在较大差异,为满足高效燃烧多种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利用具有一定压力的锅炉用一次或二次风专门组织形成一个具积聚和补燃作用的特别燃烧区,按所需风比及炉膛具体相关尺寸大小设定的关切角度形成有效负压回流区,强制积聚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在该区强化燃烧,同时实现阻隔炉膛正压产生回火。2、在炉膛水冷壁适当部位配合设置单层或多层直流或旋流二次风喷口方案进一步强化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和因燃烧二次细化的未燃尽的轻浮或细粉颗粒。通过直向气流或切向旋流形成强制,补充燃烧空气,最大限度提高粒子炉内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燃料的燃尽率及降低NOx污染物的排放。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实现该方法包括分选风管、压制风管、助推风管、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落料机构,其特征是炉膛的一侧底端连有落料机构,落料机构的出料口下方设有分选风管,所述落料机构的中部连有压制风管,压制风管的上部连有助推风管,所述炉膛的上部设有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所述压制风管的压制风关切角度为13° 20°,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的强旋二次风关切角度为13° 20°,分选风管的分选风关切角度为(T5°,助推风管的助推风及落料机构关切角度为50°飞5°,落料机构出料口中心高度为流化床密相区上方0. 8^1. 5米,层状燃烧上方1. 5 3米;压制风喷口到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喷口高度炉膛宽度=0. 3^0. 6 ;分选风+压制风+助推风占锅炉总燃烧风量比=8 15%,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占锅炉总燃烧风量比=10 20%,分选风的风速25 45m/s。利用二次风的特别组织形成一个具积聚和补燃作用的特别燃烧区,强制积聚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的强化燃烧并阻隔回火。通过炉膛腰部直向或切向旋流形成强制气流场,最大限度提高粒子炉在内停留时间,提高燃料的燃尽率及降低NOx污染物的排放。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能有效提高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一次燃尽率,杜绝尾部受热面处二次燃烧甚至爆燃;解决轻质秸杆等生物燃料搭桥、回火及燃料顺畅入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在图中1、分选风管2、压制风管3、助推风管4、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5、落料机构。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实现该方法包括分选风管1、压制风管2、助推风管3、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4、落料机构5,炉膛的一侧底端连有落料机构5,落料机构5的出料口下方设有分选风管1,所述落料机构5的中部连有压制风管2,压制风管2的上部连有助推风管3,所述炉膛的上部设有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4,所述压制风管2的压制风关切角度为13° 20°,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的强旋二次风关切角度为13° 20°,分选风管的分选风关切角度为(T5°,助推风管的助推风及落料机构关切角度为50°飞5°,落料机构出料口中心高度为流化床密相区上方0. 8^1. 5米,层状燃烧上方1. 5 3米;压制风喷口到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喷口高度炉膛宽度=0. 3^0. 6 ;分选风+压制风+助推风占锅炉总燃烧风量比=8 15%,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占锅炉总燃烧风量比=1(T20%,分选风的风速25 45m/s。权利要求1.一种,实现该方法包括分选风管、压制风管、 助推风管、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落料机构,其特征是炉膛的一侧底端连有落料机构,落料机构的出料口下方设有分选风管,所述落料机构的中部连有压制风管,压制风管的上部连有助推风管,所述炉膛的上部设有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所述压制风管的压制风关切角度为13° 20°,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的强旋二次风关切角度为13° 20°,分选风管的分选风关切角度为(Γ5°,助推风管的助推风及落料机构关切角度为50°飞5°,落料机构出料口中心高度为流化床密相区上方O. 8^1. 5米,层状燃烧上方1. 5^3米;压制风喷口到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喷口高度炉膛宽度=0. 3、. 6;分选风+压制风+助推风占锅炉总燃烧风量比=8 15%,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占锅炉总燃烧风量比=1(Γ20%,分选风的风速 25 45m/s0全文摘要一种,对锅炉炉膛内负压区部位给进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或返料细粉利用具有一定压力的锅炉用一次或二次风专门组织形成一个具积聚和补燃作用的特别燃烧区,延长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或返料细粉在次炉底停留时间,结合各种燃料特点。该技术能有效解决轻浮生物质或细粉燃料或返料细粉因停留时间不足导致的燃烧效率偏低或含水较高轻浮燃料如轻质秸秆、垃圾中朔料薄膜、高细粉燃料煤等技术难题,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磨损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文档编号F23C10/00GK102997229SQ201210544719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桂百芳, 黄守雄, 危朝阳, 肖雄信, 佘宏飞 申请人: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细燃料积聚性增燃非机械进给方法,实现该方法包括分选风管、压制风管、助推风管、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落料机构,其特征是炉膛的一侧底端连有落料机构,落料机构的出料口下方设有分选风管,所述落料机构的中部连有压制风管,压制风管的上部连有助推风管,所述炉膛的上部设有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所述压制风管的压制风关切角度为13°~20°,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管的强旋二次风关切角度为13°~20°,分选风管的分选风关切角度为0~5°,助推风管的助推风及落料机构关切角度为50°~55°,落料机构出料口中心高度为流化床密相区上方0.8~1.5米,层状燃烧上方1.5~3米;压制风喷口到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喷口高度:炉膛宽度=0.3~0.6;分选风+压制风+助推风占锅炉总燃烧风量比=8~15%,炉膛腰部强旋二次风占锅炉总燃烧风量比=10~20%,分选风的风速25~45m/s。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百芳黄守雄危朝阳肖雄信佘宏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