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613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属建筑结构型材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所述预制底板由钢筋混凝土下层和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组成,在所述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其相邻球形蜂窝孔间是连续关联的球形肋架,在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在施工现场,于预制底板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浇筑一层混凝土现浇层而形成叠合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叠合板球形蜂窝式连续肋架结构,各向均匀传力,结构稳定,增强叠合板双向受力能力,增强叠合面的抗剪性能,?提高了叠合板的抗震性能,满足大跨度建筑需求,并且减小自重,保温隔热降噪的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属建筑结构型材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以及建筑结构形式的多样化,现有施工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大跨度空间结构需要新的结构型材。现有的叠合板基本上适用于小跨度框架结构,且不能解决保温隔热的问题,随着建筑层高的增加,减轻自重也变得很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可以有效限制叠合面的相对滑移,增强其抗剪能力,蜂窝肋增加力的传递途径,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孔内的隔热层提高板的保温隔热降噪性能,并减轻自重,满足大跨度建筑结构对高性能型板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预制底板由钢筋混凝土下层和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组成,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下层,沿成板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受力钢筋,在受力钢筋上,垂直间隔连接有分布钢筋;在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其相邻球形蜂窝孔间是连续关联的球形肋架,在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预制底板成型后,在施工现场,于预制底板逑M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浇筑一层混凝土层而形成叠合板。所述受力钢筋由预应力钢筋,或者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组成。所述预制底板的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为发泡水泥混凝土层。本专利技术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通过使用预应力钢筋使叠合板产生适度反拱值,可延缓板底裂缝的发展,提高预制构件的抗弯刚度,在整个叠合板设计中,在不影响结构受力的情况下,采取蜂窝孔式连续肋架减轻叠合板的自重,利用球形孔洞空间,填充保温层以提升叠合板的保温隔热和降噪的性能,连续的肋架结构,使叠合板的传力路径增多,各向传力均匀,因此结构更加稳定,提升叠合板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满足大跨度建筑结构对高性能叠合板的需求。并且本专利技术预制构件在施工中可以充当模板来使用,避免大量的支模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叠合板结构示意2是本专利技术预制底板之钢筋混凝土下层受力钢筋布置示意3是本专利技术预制底板之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之球形蜂窝孔和肋架示意4是本专利技术预制底板之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球形蜂窝孔填充保温隔热层不意图图5是上述图4之A-A向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本专利技术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预制底板由钢筋混凝土下层I和逑M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组成,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下层1.沿成板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受力钢筋4,所述受力钢筋4上,垂直间隔连接有分布钢筋5 ;在所述的逑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其蜂窝孔K是球形孔,其相邻蜂窝孔间是关联的球形肋架;在所述的逑巡蜂窝孔K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6,预制底板成型后,运至施工现场装配,在预制底板的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上现浇一层混凝土 3,即形成叠合板。制备预制底板的钢筋混凝土下层I时,沿成板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受力钢筋4由预应力钢筋,或者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组成,先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当采用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时,两种钢筋间隔布置,浇筑制备混凝土下层I ;浇筑完成后,立即在钢筋混凝土下层I上,间隔排布并固定球体形保温材料,再在球体形保温材料的间隙中浇筑混凝土,所浇筑混凝土层全覆盖球体形保温材料,形成球形蜂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6的球体肋架混凝土层2 ;至此,即形成预制底板;当预制底板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将其运至施工现场装配并现浇混凝土层3,即形成与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结合形成一体叠合层。权利要求1.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其特征在于,预制底板由钢筋混凝土下层和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组成,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下层,沿成板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受力钢筋,在受力钢筋上,垂直间隔连接有分布钢筋;在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其相邻球形蜂窝孔间是连续关联的球形肋架,在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预制底板成型后,在施工现场,于预制底板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浇筑一层混凝土层而形成叠合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 受力钢筋由预应力钢筋,或者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 预制底板的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为发泡水泥混凝土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属建筑结构型材领域,本专利技术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所述预制底板由钢筋混凝土下层和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组成,在所述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其相邻球形蜂窝孔间是连续关联的球形肋架,在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在施工现场,于预制底板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浇筑一层混凝土现浇层而形成叠合板,本专利技术叠合板球形蜂窝式连续肋架结构,各向均匀传力,结构稳定,增强叠合板双向受力能力,增强叠合面的抗剪性能, 提高了叠合板的抗震性能,满足大跨度建筑需求,并且减小自重,保温隔热降噪的效果好。文档编号E04C2/288GK102995825SQ201210551358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专利技术者吴顺红, 王少重, 吴小银, 王艳华 申请人:湖北弘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其特征在于,预制底板由钢筋混凝土下层和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组成,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下层,沿成板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受力钢筋,在受力钢筋上,垂直间隔连接有分布钢筋;在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其相邻球形蜂窝孔间是连续关联的球形肋架,在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预制底板成型后,在施工现场,于预制底板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浇筑一层混凝土层而形成叠合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顺红王少重吴小银王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弘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