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刮泥装置和压路机。该刮泥装置包括:刮泥机构,所述刮泥机构设置有刮泥板;连接机构,其一端与所述压路机的车架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刮泥机构;拉紧机构,其一端与所述车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机构或所述刮泥机构相连,所述拉紧机构用于使所述刮泥板与所述压路机的钢轮表面相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刮泥装置设置的拉紧机构用于拉紧刮泥机构,进而保证刮泥板与钢轮处于贴合状态,即通过拉紧机构实现刮泥板与钢轮间隙的自动调整,因此即使在刮泥板磨损的情况下也无需频繁进行人工调整,操作简便,节省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路机及其刮泥装置。
技术介绍
压路机是一种利用机械自重、振动或冲击的方法,对被压实材料重复加载,排出其 内部的空气和水分,使之达到一定密实度和平整度的工程机械。压路机被广泛应用于高级 公路、铁路路基、机场跑道、堤现等基础建设工程的压实作业。压路机的钢轮在碾压土层时,被压实的材料易粘附于钢轮表面,由此造成碾压后 的土层不平整,降低施工质量。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来避免上述问题一种为人工定 期停机清理钢轮表面,此种方式耗时长,效率低。另一种为在压路机上增设刮泥装置,具体 结构详见图1,现有的刮泥装置大部分采用平板式,安装在前车架前横梁51’和后横梁52’ 的底部,在压路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刮泥板21’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从而加大了刮泥板 21’与钢轮6’的间隙,使刮泥装置不起作用。由于间隙的处在,会影响刮泥效果,这需要调 整刮泥板21’与钢轮6’的间隙,此结构刮泥装置通过刮泥板21’或连接板7’上的腰形孔 调节刮泥板21’与钢轮6’的间隙,因此需要频繁调整此刮泥板21’的位置,操作空间小,调 节不方便,费时又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刮泥板位置调节简便的刮泥装置和压路机。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刮泥装置,用于压路机,包括刮泥机构,所述刮泥机构 设置有刮泥板;连接机构,其一端与所述压路机的车架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刮泥机构; 拉紧机构,其一端与所述车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机构或所述刮泥机构相连,所述拉紧 机构用于使所述刮泥板与所述压路机的钢轮表面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刮泥装置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连接机构的 一端铰接于所述支座。进一步地,所述支座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竖直方向位置可调并与所述连 接机构抵压接触,用于调整所述连接机构在竖直面内的最小摆角。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螺栓。进一步地,所述刮泥机构包括与所述连接机构相连的连接板,和与所述连接板可 拆卸连接的刮泥板。进一步地,所述刮泥板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刮泥板与所述钢轮间隙的腰型孔。 进一步地,所述刮泥板包括第一刮泥板,所述第一刮泥板设置为第一刮泥板与所 述钢轮贴合后,所述第一刮泥板与所述钢轮沿二者接触线的切面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地,所述刮泥板还包括第二刮泥板,所述第二刮泥板设置为第二刮泥板与 所述钢轮贴合后,所述第二刮泥板与所述钢轮沿二者接触线的切面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为角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还包括拉紧机构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焊接于所述连接杆一端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设置铰接孔;焊接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的加强板,所述刮泥机构焊接于所述加强板。进一步地,所述拉紧机构为弹性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机构为弹性橡胶或弹簧。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压路机,设置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刮泥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刮泥装置,该刮泥装置包括连接机构,用于铰接车架和连接刮泥机构,以及拉紧机构,该拉紧机构与刮泥机构或连接机构相连,用于使刮泥机构的刮泥板与钢轮表面相贴合。在使用状态下,拉紧机构的拉力和刮泥机构自身的重力使得将刮泥板紧压在钢轮表面浮动进行刮泥。相对于现有的刮泥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刮泥装置设置的拉紧机构用于拉紧刮泥机构,进而保证刮泥板与钢轮处于贴合状态,即通过拉紧机构的实现刮泥板与钢轮间隙的自动调整,因此即使在刮泥板磨损的情况下也无需频繁进行人工调整, 操作简便,节省人力物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压路机,该压路机设有上述任一种刮泥装置,由于上述刮泥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刮泥装置的压路机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刮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刮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刮泥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刮泥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意图5为第一刮泥板和第二刮泥板设置位置的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刮泥装置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21’刮泥板51’前横梁52’后横梁6’钢轮7’连接板I连接机构11连接杆12铰接板13加强板2刮泥机构21刮泥板211第一刮泥板212第二刮泥板22连接板23拉紧机构连接部3拉紧机构4支座41限位部5车架6钢轮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 述竖直方向以及竖直面均是以刮泥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进行描述的。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刮泥装置的结构,该刮泥装置用于压路机。本 实施例提供的刮泥装置包括连接机构1,其一端用于与压路机的车架5铰接(参见图3和图4),另一端设置有 刮泥机构2,该刮泥机构2设置有刮泥板21 ;拉紧机构3,其一端与车架5相连,另一端与连接机构I或刮泥机构2相连,拉紧机 构3用于使刮泥板21与压路机的钢轮6表面相贴合(参见图3)。如图3所示,在使用状态下,刮泥机构2的刮泥板21与转动着的钢轮6相贴合,用 以清理钢轮表面的泥土等杂质。上述连接机构I用于连接刮泥机构2,连接机构I铰接于车 架5,具体可以铰接于车架5的前框板上。拉紧机构3则用于拉紧刮泥机构2,使刮泥板21能与钢轮6表面保持贴合状态,进 而即使在刮泥板21磨损等情况下,也无需人工频繁调解刮泥板21与钢轮6的间距。拉紧 机构3的一端与车架5相连,具体的,其可以与车架5的前侧架侧板相连,另一端与上述连 接机构I或刮泥机构2相连。本实施中拉紧机构3的另一端与刮泥机构2相连。由于刮泥 机构2与连接机构I是相连的,因此拉紧机构3无论是直接与刮泥机构2相连还是与连接 机构I相连,均可以达到对刮泥机构2施力贴紧的效果。拉紧机构3为可伸缩的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拉紧机构3为弹性机构,如弹性橡胶 或弹簧。弹性机构具有灵活的自调节性能,能够及时对刮泥机构2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刮泥 板21能实时保持在与钢轮6表面的贴合状态。此外,通过对弹性材料的选择和/或对弹性 机构预紧力的调节,实现刮泥板21对钢轮6表面作用力大小的调节。上述刮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状态下,利用刮泥机构2自身的重力和拉紧 机构3的拉力,将刮泥板21紧压在钢轮6表面浮动进行刮泥。由此可知,相对于现有的刮 泥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刮泥装置设置的拉紧机构3用于拉紧刮泥机构2,进而保证刮泥板 21与钢轮6处于贴合状态,即通过拉紧机构3实现刮泥板21与钢轮6间隙的自动调整,因 此即使在刮泥板21磨损的情况下也无需频繁进行人工调整,操作简便,节省人力物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刮泥装置中,为了便于连接机构I的安装和拆卸,该刮泥装 置还优选包括支座4,该支座4设置于车架,优选设置于前侧架侧板,连接机构I的一端铰接 于该支座4。进一步地,上述支座4还优选设置有限位部41,该限位部41沿竖直方向位置可调 并与连接机构I抵压接触,该限位部41用于调整连接机构I在竖直面内的最小摆角。当无 需清理钢轮6表面的泥土时,需要使刮泥板21和钢轮6处于分离状态(即不相接触状态), 若频繁的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刮泥装置,用于压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刮泥机构(2),所述刮泥机构(2)设置有刮泥板(21);连接机构(1),其一端与所述压路机的车架(5)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刮泥机构(2);拉紧机构(3),其一端与所述车架(5)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机构(1)或所述刮泥机构(2)相连,所述拉紧机构(3)用于使所述刮泥板(21)与所述压路机的钢轮(6)表面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战猛,李大生,钟向京,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