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编织机的选针系统、选针器及横编织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8558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横编织机的选针系统、选针器及横编织机。横编织机的选针系统能够比以往更稳定地进行选针。选针系统(1)具有:构成织针(200)的一部分的选针器(4)、设置于在针床(100)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的滑架(300)的选针装置(2)。选针器(4)具有向与齿口侧相反的一侧的尾端侧延伸的衔铁(43)和弹性脚片(44)。另外,选针装置(2)具有选针促动器(10)和挤入三角(20)。挤入三角(20)推到与选针促动器(10)相对的位置而设置,当滑架(300)在针床(100)上行走时,该挤入三角(20)挤入选针器(4)的衔铁(43)和弹性脚片(44)之间并扩展两者(43、44)的间隔。其结果是,选针器(4)被设置有挤入三角(20)的滑架(300)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相比现有结构更难以产生选针错误的横编织机的选针系统、使用了该 选针系统的横编织机以及构成选针系统的一部分的选针器。
技术介绍
横编织机具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配置于在各针床上并列的多个针槽的各针槽 中的织针、沿针床的长度方向(与针槽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往复运动的滑架。在滑架上 搭载有编织三角,利用该编织三角使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编结、集圈、浮线及前后的针床之 间的线圈交接)。通过利用选针系统选择织针来决定使各织针进行怎样的编织动作。作为 如上所述的选针系统,已知有采用电磁选针方式的选针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图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电磁选针方式的选针系统的说明图,其表示针床的横截面 中的选针器附近的结构。在该图7中,滑架300沿纸面纵深方向往复运动。在该滑架300 往复运动时,配置于针床100的针槽101的织针201被选针,基于该选针结果,织针201沿 针槽101的延伸方向(纸面左右方向)移动而进行编织。该图7的选针系统由各织针201所 具有的选针器9和设置于滑架300的选针装置2T构成。织针201具有具有针钩的针本体(省略图示)、使针本体沿针槽101的延伸方向进 退的针踵7、对是否使针踵7进退进行控制的选择挺针片8、改变针槽101的延伸方向上的 选择挺针片8的位置的选针器9。根据选择挺针片8的位置,相对于针踵7所具有的编织 用针脚71和导针片所具有的驱动用针脚(省略图示)的编织三角30的作用状态改变,织针 201的编织动作也改变。选择挺针片8在针槽101的延伸方向上能够处于如下的三个位置(B、H、A)(根据 不同的横编织机,也存在处于两个位置的情况)。例如,B位置对应于浮线编织。H位置是比 上述B位置更靠齿口侧(纸面右侧)的位置,对应于集圈编织或移圈。A位置是比H位置更 靠齿口侧的位置,对应于编结或移圈。上述位置由位于选择挺针片8尾端侧(与齿口侧相反 的一侧)且被分为两股的位置保持部82维持。在位置保持部82上形成有三个凹部,沿针床 100的长度方向(纸面纵深方向)延伸的线Sw卡合于各凹部,从而进行选择挺针片8的定位。改变上述选择挺针片8的位置的选针器9具有基体91、设置于基体91的齿口侧 的前端部92、设置于基体91的尾端侧的衔铁93、自基体91向尾端侧延伸的弹性脚片94。 另外,在衔铁93的上端侧(在纸面上方侧处于针床101的表面侧)设置有上升用针脚95,在 基体91的上端侧设置有下降用针脚96。通过使后述的选针三角39作用于上升用针脚95, 选针器9向齿口侧移动,利用该选针器9的前端部92将选择挺针片8的针脚81向齿口侧 挤压,从而使选择挺针片8自B位置向H位置或A位置移动。此后,选针器9迅速返回到B 位置,准备下一次选针。需要说明的是,选针器9总是处于B位置,选针器9的上升用针脚 95处于自针槽101突出的状态。另一方面,选针装置2T具有与选针器9的各针脚95、96相对的选针三角39、与 选针器9的衔铁93的下端面(被吸附端面93s)相对的选针促动器10。在选针促动器10上设置有永久磁石露出的吸附面10s,在该吸附面IOs可以吸附选针器9的衔铁93 (被吸附 端面93s)。在此,在吸附面IOs上,在其宽度方向(纸面纵深方向)设定有两个脱离区域,在 该脱离区域,利用通过向选针促动器10通电而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减弱由永久磁石产生 的磁力。在利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横编织机进行编织的情况下,若滑架在针床100上行走以 使选针促动器10靠近选针器9,则选针促动器10的吸附面IOs吸附选针器9的衔铁93(图 7中表示被吸附前的状态),使上升用针脚95沉入针槽101内。该状态是所谓的非选针状 态。若不向选针促动器10通电,则选针三角39不能作用于上升用针脚95,选针器9不移动 到齿口侧而被维持在B位置。与此相对,在选针器9的衔铁93被吸附的状态下滑架行走,当衔铁93临近吸附面 93s的脱离区域时,若向选针促动器10通电,则衔铁93自吸附面IOs脱离。于是,利用与选 择挺针片8的位置保持部82上端面抵接的弹性脚片94的弹力,上升用针脚95自针槽101 浮起,成为选针三角39能够作用于该上升用针脚95的选针状态。若选针三角39作用于选 针器9的上升用针脚95,则选针器9向齿口侧移动的同时,选针器9的前端部92将选择挺 针片8的上升用针脚81向齿口侧挤出,于是选择挺针片8的位置也变更。另外,根据在两 个脱离区域中的哪一个使衔铁93自吸附面IOs脱离这样的不同情况,选针器9 (选择挺针 片8)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459514号公报近年来,存在进一步提高横编织机的编织效率的要求,于是正在探讨对已有的选 针系统进行重新认识。在图7的选针装置中,在使编织速度加速的情况下,因伴随着滑架300的行走而引 起的滑架300和针床100之间的间隔的微小变动,衔铁93相对于吸附面IOs的吸附和脱离 变得不稳定,恐怕会产生选针错误。这是因为,在选针器9的衔铁93被吸附面IOs吸附时, 选针器9被针床100和滑架300双方支承。在此,使弹性脚片94产生弹力的弹簧支点94b 位于选针器9的弹性脚片94所抵接的选择挺针片8的位置保持部82的顶面,随着滑架300 的行走,向使衔铁93自针槽101浮起这一方向作用的弹性脚片94的弹力一点一点地变动, 导致上述吸附和脱离变得不稳定。另外,在图示的结构中,弹簧支点94b的位置和衔铁93的被吸附端面93s的位置 在针槽101的长度方向上错开,因此,容易绕弹簧支点94b产生大的力矩。这种情况也是衔 铁93相对于吸附面IOs的吸附和脱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此外,在使横编织机达到高机号时,选针器9的衔铁93的宽度变细,被吸附端面 93s的面积减小。在该情况下也使得衔铁93相对于吸附面IOs的吸附和脱离变得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作出的,其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以往能够更稳定地 进行选针的横编织机的选针系统及使用该选针系统的选针器。另外,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应用了上述横编织机的选针系统的横编织机。本专利技术的横编织机的选针系统具有选针器,其构成织针的一部分,该织针配置于 在横编织机的针床的长度方向上并列的多个针槽的各针槽中;选针装置,其设置于在所述针床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的滑架,通过变更沿着所述针槽的延伸方向的选针器的位置,改变 使所述织针进行的编织动作。选针装置具有选针促动器,该选针促动器根据使所述选针器 的一部分吸附于利用磁力吸附选针器的一部分的吸附面上或自该吸附面脱离这样的不同 情况,改变所述针槽的深度方向上的所述选针器的位置,从而选择所述织针。本专利技术的选针 系统的选针器具有基体;设置于所述基体中的所述针床的齿口侧的前端部;设置于所述 基体中的与所述齿口侧相反的一侧的尾端侧且与所述选针促动器的吸附面相对地配置的 衔铁;以及与所述前端部相连并向所述尾端侧延伸的弹性脚片。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选针系统的 选针装置除具有所述选针促动器之外还具有挤入三角,该挤入三角推到与所述选针促动器 相对的位置而设置,当所述滑架在所述针床上行走时,所述挤入三角挤入所述选针器的衔 铁和弹性脚片之间并扩展两者的间隔,以使所述衔铁吸附于所述选针促动器的吸附面。在 具有以上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编织机的选针系统,具有:选针器,其构成织针的一部分,该织针配置于在横编织机的针床的长度方向上并列的多个针槽的各针槽中;以及选针装置,其设置于在所述针床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的滑架,通过变更沿着所述针槽的延伸方向的选针器的位置,改变使所述织针进行的编织动作,所述选针装置具有选针促动器,该选针促动器根据使所述选针器的一部分吸附于利用磁力吸附所述选针器的一部分的吸附面上或自该吸附面脱离这样的不同情况,改变所述针槽的深度方向上的所述选针器的位置,从而选择所述织针,所述横编织机的选针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选针器具有:基体;设置于所述基体中的所述针床的齿口侧的前端部;设置于所述基体中的与所述齿口侧相反的一侧的尾端侧且与所述选针促动器的吸附面相对地配置的衔铁;以及与所述前端部相连并向所述尾端侧延伸的弹性脚片,所述选针装置具有挤入三角,该挤入三角推到与所述选针促动器相对的位置而设置,当所述滑架在所述针床上行走时,所述挤入三角挤入所述选针器的衔铁和弹性脚片之间并扩展两者的间隔,以使所述衔铁吸附于所述选针促动器的吸附面,在所述挤入三角通过所述选针器期间,所述选针器的弹性脚片与挤入三角抵接,通过该抵接,所述选针器被所述挤入三角支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山裕之田岛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