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包涤氨包芯纱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551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4:46
一种棉包涤氨包芯纱的加工方法,包括:原料、生产步骤及其生产工艺改进;原料为:涤氨长丝、棉纱;其生产步骤:将较粗的棉纱碾压成扁条状,在进入纺丝室之前将涤氨长丝导入到扁条状棉纱中间位置,然后将扁条状棉纱以涤氨长丝为对折线对折,并将涤氨长丝包裹在扁条状棉纱里面的折线处,涤氨长丝与棉纱一同进入纺丝室,并进行“8”字型拉伸搓捻形成棉包涤氨包芯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所制成的布料不仅具有布面平整、富有弹性、面料挺括、悬垂感强等特点,而且反正面表层均是纯棉,因此不管是穿者的感受,还是手感,舒适度都很高,具有极高的吸汗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芯纱的生产工艺,确切地说公开了。
技术介绍
涤纶属于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面料挺括,不起皱,保形性好,强度高,弹性又好,经久耐穿并有优良的耐光性能,但容易产生静电和吸尘吸湿性差。氨纶具有优良弹性又称弹力纤维,也称莱卡,弹性好,手感平滑,吸湿性小,有良好耐气候和耐化学品性能,可机洗,但耐热性差。涤氨合成的产品集中了二者的优点,也兼具了共同的不足。涤氨长丝产品目前在织造上被大量使用,用涤氨长丝生产的产品布面比较平整且富有弹性,但用涤氨长丝生产出的布最大的不足就是由于涤氨长丝的吸汗性能较差,穿着不舒适。为了克服上述纺织业存在的问题,许多纺织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进,将涤氨合成长丝作为纱芯,将纯棉纱作为包裹层制成纱线,这样制造出的布料既挺括、不起皱、保形性好强度高弹性佳的特点,又具有极强的吸湿性,穿着舒适等优点。因此,采用棉包涤氨长丝制作包芯纱的方法,得到许多纺纱加工企业的青睐。这种包芯纱的织造无需对现有设备做改进即可完成,例如有的企业通过将纱芯丝拉伸后,再将棉纱或其他原料螺旋式包裹其上,然后让纱芯丝放松张力,这样外层的棉纱或其他原料就被紧密地附着在纱芯丝上。这种包芯纱织出的布料,具有很好的弹性,面料挺括,吸湿性能高等特点,但是由于棉纱线是因纱芯丝的弹力而附着在纱芯丝上,因此当制作成服装时,人体关节的突出部位或者局部受力、水洗的情况下,面料容易起球、结块、收缩不均。还有的企业通过将涤氨长丝与棉纱混纺的形式,以克服前述纺织法导致的产品缺陷,即将涤氨长丝与纯棉纱线同时拉伸同时进入纺丝室,分别作为“8”字形中的一股混纺在一起,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前述纺织方式存在缺陷,使产品具有弹性,面料挺括,吸湿性能高、不易起球、不结块、水洗后收缩率小等特点。通过实践及广大消费者的体验,该种技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最大的缺陷就是因为该包芯纱中的涤氨长丝,不管布料的里外面,都会有部分暴露出来,特别是作为内衣的原料,直接与皮肤接触,或者与内层或外层的衣服之间产生摩擦,在衣服上会产生大量静电,给人体造成不舒适之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公开的一种新型包芯纱的生产加工方法,包括原料、生产步骤及其生产工艺改进;原料为涤氨长丝、棉纱;其生产步骤将较粗的棉纱碾压成扁条状棉纱,在进入纺丝室之前将涤氨长丝导入到扁条状棉纱中间位置,然后将扁条状棉纱以涤氨长丝为对折线对折,并将涤氨长丝包裹在扁条状棉纱里面的折线处,涤氨长丝与对折后的扁条状棉纱一同进入纺丝室,并进行“8”字型拉伸搓捻形成棉包涤氨包芯纱;生产工艺改进在原有设备上方设置涤氨长丝锭座(6)及长丝导入装置(7),在纺丝室(4)入口处设置扁条状棉纱对折装置(8),在棉纱(2)导入纺丝室(4)之前的途中分别设置第一组罗拉(9)、第二组罗拉(10)及第三组罗拉(11),将第一组罗拉(9)的转速调整为比第二组罗拉(10)的转速慢O.1 O. 5秒,但两组罗拉的压力相同,以便在第一组罗拉(9)与第二组罗拉(10)之间形成初步碾压拉伸区(12),第三组罗拉(11)的转速与第二组罗拉(10)的转速相同、压力相同,在第二组罗拉(10)与第三组罗拉(11)之间形成碾压区(13),在第三组罗拉(11)的前上方设置导向轮(18);扁条状棉纱对折装置(8)是一种入口( 15)为“V”字型、至出口处渐变成狭长的“U”字型出口( 16)的凹槽构件,出口( 16)的深度为入口( 15)深度的一半,从入口( 15)的底部至出口( 16)的底部形成逐渐抬升、拱起、略带R角的坡状槽底(17),侧视透视时坡状槽底(17)靠近入口( 15)的一端呈拱起的弧线形,靠进出口(16)的一端呈上升状,其中R=O.1 O. 3mm,该凹槽构件的上口呈“人”字形敞口状;扁条状棉纱对折装置(8)出口(16)紧密固置在纺丝室(4)的入口处,并使扁条状棉纱对折装置(8)的入口(15)与第三组罗拉(11)的输出端相对;第一组罗拉(9)、第二组罗拉(10)及第三组罗拉(11)均由前罗拉(3)和后罗拉组成。棉纱(2)经第一组罗拉(9)初步碾压后进入初步碾压拉伸区(12),由于第二组罗拉(10)的转速比第一组罗拉(9)的转速快O.1 O. 5秒,因此棉纱(2)在初步碾压拉伸区(12)的区域内同时被拉伸碾压形成扁条状棉纱(2’),扁条状棉纱(2’)经第二组罗拉(10)拉伸碾压后进入碾压区(13),由于第三组罗拉(11)的压力与转速与第二组罗拉(10)的压力、转速均相同,所以初步碾压拉伸形成的扁条状棉纱(2’)在碾压区(13)的区域内形状与张力稳定;涤氨长丝(I)经长丝导入装置(7)导至导向轮(18),导向轮(18)正对第三组罗拉(11)的中心位置,确保涤氨长丝(I)正对碾压区(13)内的扁条状棉纱(2’)的中心位置,然后与扁条状棉纱(2’)一同经过第三组罗拉(11)碾压后进入扁条状棉纱对折装置(8)的入口(15)内,并从扁条状棉纱对折装置(8)的出口(16)处进入纺丝室(4),在纺丝室(4)内完成“8”字形拉伸搓捻,形成成品棉包涤氨包芯纱(5 ),并缠绕在包芯纱锭(14 )上。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1.不需对现有设备作较大的改进,操作简单;2.改变了传统技术中包纱围绕包芯做螺旋式缠绕的方式,以及包纱与包芯相互作“8”字形搓捻的两种纺纱方式,使棉纱作为包裹层紧密包裹在包芯(涤氨长丝)的外表,并且经拉伸搓捻形成棉包涤氨包芯纱,因而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即使纺织成布料,涤氨长丝也始终紧密地被包裹在棉纱内,不会因受力不均、搓洗等经常性操作,导致涤氨长丝突露出棉纱层之外;3.本专利技术的产品所制成的布料不仅具有布面平整、富有弹性、面料挺括、悬垂感强等特点,而且反正面表层均是纯棉,因此不管是穿者的感受,还是手感,舒适度都很高,且具有极高的吸汗性能;4.由于涤氨长丝被层层包裹在棉纱内,不会与皮肤直接接触,所以基本避免了静电的产生,减少了穿著的烦恼。附图说明参见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结构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涤氨长丝导入到扁条状棉纱中间部位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涤氨长丝与扁条状棉纱对折后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涤氨长丝与扁条状棉纱对折后进入纺丝室搓捻方向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涤氨长丝与扁条状棉纱在纺丝室内拉伸搓捻示意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扁条状棉纱对折装置的结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 图6,包括在传统生产设备上方添置的涤氨长丝锭座(6)、长丝导入装置(7)、导向轮(18),在纺丝室(4)入口处设置扁条状棉纱对折装置(8),在扁条状棉纱对折装置(8)的入口(15)前至棉纱锭导入装置之间,设置三组罗拉,即由棉纱锭到扁条状棉纱对折装置(8)入口(15)处依次为第一组罗拉(9)、第二组罗拉(10)及第三组罗拉(11),第一组罗拉(9)和第二组罗拉(10)之间为初步拉伸碾压区(12),第二组罗拉(10)与第三组罗拉(11)之间为碾压区(13),各组罗拉均由前、后两个罗拉组成。实施例棉纱(2)由棉纱锭经棉纱导入装置依次导入至第一组、第二组及第三组罗拉内,在初步拉伸碾压区(12)内形成扁条状棉纱(2’),但由于第一组罗拉(9)及第二组罗拉(10)的转速不同,而压力相同,因此扁条状棉纱(2’)不仅处于被碾压状态,而且处于拉伸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棉包涤氨包芯纱的加工方法,包括:原料、生产步骤及其生产工艺改进;原料为:涤氨长丝、棉纱;其生产步骤:将较粗的棉纱(2)碾压成扁条状棉纱(2’),在进入纺丝室(4)之前将涤氨长丝(1)导入到扁条状棉纱(2’)中间位置,然后将扁条状棉纱(2’)以涤氨长丝(1)为对折线对折,并将涤氨长丝(1)包裹在扁条状棉纱(2’)里面的折线处,涤氨长丝(1)与对折后的扁条状棉纱(2’)一同进入纺丝室(4),并进行“8”字型拉伸搓捻形成棉包涤氨包芯纱(5);生产工艺改进:在原有设备上方设置涤氨长丝锭座(6)及长丝导入装置(7),在纺丝室(4)入口处设置扁条状棉纱对折装置(8),在棉纱(2)导入纺丝室(4)之前的途中分别设置第一组罗拉(9)、第二组罗拉(10)及第三组罗拉(11),将第一组罗拉(9)的转速调整为比第二组罗拉(10)的转速慢0.1~0.5秒,但两组罗拉的压力相同,以便在第一组罗拉(9)与第二组罗拉(10)之间形成初步碾压拉伸区(12),第三组罗拉(11)的转速与第二组罗拉(10)的转速相同、压力相同,在第二组罗拉(10)与第三组罗拉(11)之间形成碾压区(13),在第三组罗拉(11)的前上方设置导向轮(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友常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天虹时代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