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小芽孢杆菌LNXM12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473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于西藏具促生和防病作用的低温适生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LNXM12?CGMCC?No.3380及其在防治小麦赤霉病害中的应用。所述的短小芽孢杆菌是从西藏拉萨尼木县小麦根围土中分离获得的生防芽孢杆菌,其在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利于促生和生防作用的发挥,对于小麦赤霉病的生防效果可达68%,增加产量12%,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和农业病害防治
,涉及短小芽孢杆菌,具体涉及一种低温适生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及其在防治小麦赤霉病害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遍及全世界,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以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 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杆腐和穗腐,其中又以穗腐为害最重。小麦赤霉病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在黄淮海平原麦区、西北麦区和东北春麦也多次发生过大流行,在大流行年份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10%_40%。赤霉病不仅造成麦类产量的减少,还使得病粒失去种用和工业价值,同时由于赤霉菌的低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还会引起中毒。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手段为喷洒化学农药,后者的大量应用不仅造成了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的污染,更重要的是经过化学农药的定向选择使许多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为该病的防治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严重威胁我国麦类生产安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来防治小麦赤霉病,其中尤以生物农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际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有很多种类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植物病害、增加作物产量,这类微生物一般被称为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简称PGPR)。PGPR与植物之间有很好的互利共生关系,不仅能使植物产生诱导抗病性,而且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所以,从PGPR分离和利用具有促生和防病作用的益生菌并应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和增加产量,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CN 101836638A公开了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其有效成分为三唑酮和戊唑醇。该杀菌剂化学性质稳定,混合时三唑酮与戊唑醇两成份互容,不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广泛,增效显著,使用安全,对于目前田间不同类型的小麦赤霉群体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且明显高于三唑酮或是戊唑醇单剂,即两者复配有增效作用。该复配剂对于小麦生产上其他重要病害如小麦白粉病亦具有良好的防效,杀菌谱广,并能延缓病原菌对配方中的单剂产生抗药性,对于抗性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CN 101617698A公开了一种植物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配制方法,松针5000克、烟叶2000克、马钱子3000克、茶枯8000克、雷公藤粉3000克、石硫合剂5000克。按比例取松针、烟叶、马钱子、茶枯、雷公藤粉分别碾碎组合到一起放入大铁锅内,加200斤温水浸泡5分钟,然后大火熬煮30分钟停火过滤取药液与石硫合剂充分混合搅拌10分钟即成成品OCN 102405908A公开了一种用于抗小麦赤霉病的壳寡糖组合物及其用途和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抗小麦赤霉病的农药组合物,该农药组合物中包含壳寡糖,壳寡糖占该农药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O. 003%-0. 028%。该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包含壳寡糖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包含壳寡糖的农药组合物中壳寡糖的重量百分比为O. 003%-0. 028%。该专利技术的组合物解决了抗小麦赤霉病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用包含壳寡糖的农药组合物在处理小麦的种子和植株后,不仅抗小麦赤霉病,而且不会对作物产生药害,没有农药残留。CN 1305721A公开了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等作物病害的植物活性低聚寡糖农药,所述的植物活性低聚寡糖农药为以植物渣为原料,用以下工艺获得在植物渣原料中以10-15万果胶酶单位/每公斤原料渣加入果胶酶,搅拌加热至30-48°C水解,灭活,灭活后的溶液经过滤、筛分后再经真空减压浓缩处理,灭菌罐封即得该产品。目前尚未见有利用PGPR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详细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针对当前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其对小麦赤霉病等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有潜在的生防价值。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短小芽孢杆菌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短小芽孢杆菌,分类命名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于2009年11月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GMCCNo.3380。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LNXMl2 CGMCC No. 3380,是从西藏拉萨尼木县小麦根围土中分离获得。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 CGMCC No. 3380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革兰氏染色阳性,杆状,能产芽孢,能在10°c生长,但是不能在50°C生长,能耐受pH5. 7和7%NaCl的培养,接触酶试验、V-P试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和酪素试验均为阳性,淀粉水解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厌氧生长试验和丙酸盐利用试验均为阴性。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 CGMCC No. 3380的分子鉴定特征利用PCR技术扩增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 CGMCCNo. 3380的部分16S rRNA序列,获得长度为485bp的片段,其测序结果如序列表所示,在GenBank中经与已知的16S 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与Bacillus pumilus GQ911554.1的相似性为99%。 根据菌株的革兰氏染色、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的结果,参照《芽孢杆菌属》(蔡妙英等译,农业出版社,1988年)和《微生物分类学》(张继忠,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的检索表进行检索,本专利技术的菌株经多相分类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命名为 LNXMl2。 含有短小芽抱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CGMCC No. 3380的菌剂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二,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 CGMCC No. 3380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 CGMCC No. 3380对于赤霉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 CGMCC No. 3380对于水稻白叶枯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 CGMCC No. 3380对于酵母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 CGMCC No. 3380对于小麦具有显著的促进生长效果。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 CGMCC No. 3380对于拟南芥具有显著的促进生长效果。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LNXMl2 CGMCC No. 3380菌株的应用方法为发酵培养一稀释一喷洒一效果测定。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小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LNXM12,于2009年11月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GMCC?No.33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学文伍辉军沈波薛鹏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亚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