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含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277的放线菌CZ1367的孢子,以及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276的短小芽胞杆菌WX812的菌体和芽胞。其中的放线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相配合协同防控稻瘟病菌,不仅弥补了彼此防效上的不足,而且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依然保证了对环境友好,无毒副作用,相比单一稻瘟病拮抗菌更加不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治稻瘟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水稻稻瘟病(BlastFungus)是全世界稻区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对水稻造成危害,其危害遍及水稻的各个部位,有苗稻瘟、叶瘟、叶枕瘟、节稻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20%。以我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380万公顷hm2以上,年损失稻谷达数亿公斤。目前,化学农药是防治稻瘟病的一种主要措施,但是大量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既增加生产成本,也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降低防治效果,同时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健康及环境安全带来严重隐患。而由于稻瘟病病原菌遗传复杂、致病多样和极易变异等特点,新培育的抗病品种需辛苦培育,且常在推广数年内失去抗性,降低了该方法控制稻瘟病的效果。为此,发展安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不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微生物农药至关重要。拮抗菌是一种能够在植物体内存活而不对寄主植物具有明显危害的微生物,且由于田间操作、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其生长、繁殖和防治效果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天然的微生物活体农药。目前所分离得到的抗病性拮抗菌大多是易培养的细菌和真菌类群。中国专利CN104195064A公开了一种体外高效拮抗稻瘟病菌的水稻拮抗放线菌,其从籼稻谷梅4号中筛选获得一株水稻拮抗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其能够对至少5种不同生理小种的梨孢霉菌(稻瘟病的致病真菌)有拮抗作用;中国专利CN105567596A公开了一种放线菌及其应用,其公开了一种富阳链霉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检测出该菌株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48.6%;文献《稻瘟病生防放线菌A11菌株的发酵条件研究》(张宇等,中国农学通报,第21卷第5期,2005年5月)也公开了放线菌A11对稻瘟病菌的拮抗能力,在特定条件下抑菌率平均达到57.4%。中国专利CN101962623A公开了一种可防止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短小芽孢杆菌,在田间稻瘟病试验中,喷有该菌株次生代谢物的水稻,病感指数为16.7%,而对照的病感指数为67.8%。虽然以抗稻瘟病菌的拮抗菌活体作为农药制剂,不仅能以其更安全的生物代谢物避免化学农药产生的隐患,还可以利用拮抗菌与病原菌之间的拮抗对应关系,减少稻瘟病病菌多样、易变异带来的影响,但是筛选出来的拮抗菌本身能力高低不一,且单一使用仍有所欠缺,易产生抗药性,同时在防效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使得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具有较高的防效,可应用于稻瘟病的防治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稻瘟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含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277的放线菌CZ1367的孢子粉,以及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276的短小芽胞杆菌WX812的菌体和芽胞。针对现有水稻稻瘟病拮抗菌在稻瘟病防治效果上不足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放线菌和短小芽孢杆菌两种微生物菌株组成复合微生物菌剂,两种菌株通过协同作用提高了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所述放线菌CZ1367和短小芽胞杆菌WX812均于2016年5月2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作为优选,所述放线菌CZ1367的孢子浓度为1~50亿/g,短小芽胞杆菌WX812的菌体和芽胞浓度为50~200亿/g。作为优选,所述放线菌CZ1367的孢子由以下方法制备获得:步骤1、将放线菌CZ1367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值7.4,于28℃下培养7天,获得试管种;步骤2、先配制液体种子培养基,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4g,葡萄糖4g,麦芽膏10g,琼脂20g,水1000ml,pH值7.2;在每个三角瓶中装入100ml液体培养基,121℃灭菌30分钟,冷却后接入1cm2所述试管种,28℃下于转速为200r/min震荡培养7天,获得种子液;步骤3、先配制固体发酵培养基,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1000g,121℃灭菌60分钟,冷却后烘干,以30%的接种量接入步骤2中得到的种子液,并补加无菌水,至含水量为50%,28℃下固体发酵7天,获得所述孢子粉。作为优选,所述短小芽胞杆菌WX812的菌体和芽胞由以下方法制备获得:步骤1、将短小芽胞杆菌WX812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基配方为:NaCl10g,蛋白胨10g,酵母粉5g,琼脂20g,水1000ml,pH7.2,于30℃下培养1天,获得试管种;步骤2、先配制液体种子培养基,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为NaCl10g,蛋白胨10g,酵母粉5g,水1000ml,pH7.2;在每个三角瓶中装入100ml液体培养基,121℃灭菌30分钟,冷却后接入1cm2所述试管种,30℃下于转速为200r/min震荡培养6-8h,获得种子液;步骤3、先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粉2%,蔗糖1%,可溶性淀粉0.5%,蛋白胨0.2%,NaCl0.2%,CaCO30.1%,MgSO4·7H2O0.05%,KH2PO40.05%,pH7.0;121℃灭菌30分钟,冷却后接入2%的步骤2中得到的种子液,30℃下于转速为220rpm的发酵罐中培养3天得发酵液,用转速为4000rpm的离心机离心发酵液10分钟,取沉淀干燥,获得所述短小芽胞杆菌WX812的菌体和芽胞。本专利技术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稻瘟病菌多个生理小种,如62、RB3、131、稻农具有较高的抑制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同时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中具有比对照农药稻瘟灵更佳的防效和增产率。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在防治稻瘟病以及在制备防治稻瘟病农药制剂中的应用。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放线菌CZ1367的孢子和短小芽胞杆菌WX812的菌体和芽胞,然后调整两者的浓度混合,获得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作为优选,所述制备放线菌CZ1367的孢子步骤具体如下:步骤1、将放线菌CZ1367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值7.4,于28℃下培养7天,获得试管种;步骤2、先配制液体种子培养基,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4g,葡萄糖4g,麦芽膏10g,琼脂20g,水1000ml,pH值7.2;在每个三角瓶中装入100ml液体培养基,121℃灭菌30分钟,冷却后接入1cm2所述试管种,28℃下于转速为200r/min震荡培养7天,获得种子液;步骤3、先配制固体发酵培养基,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1000g,121℃灭菌60分钟,冷却后烘干,以30%的接种量接入步骤2中得到的种子液,并补加无菌水,至含水量为50%,28℃下固体发酵7天,获得所述孢子粉。作为优选,所述制备短小芽胞杆菌WX812的菌体和芽胞步骤具体如下:步骤1、将短小芽胞杆菌WX812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基配方为:NaCl10g,蛋白胨10g,酵母粉5g,琼脂20g,水1000ml,pH7.2,于30℃下培养1天,获得试管种;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含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277的放线菌CZ1367的孢子粉,以及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276的短小芽胞杆菌WX812的菌体和芽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含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277的放线菌CZ1367的孢子粉,以及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276的短小芽胞杆菌WX812的菌体和芽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菌CZ1367的孢子浓度为1~50亿/g,短小芽胞杆菌WX812的菌体和芽胞浓度为50~200亿/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菌CZ1367的孢子粉由以下方法制备获得:步骤1、将放线菌CZ1367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值7.4,于28℃下培养7天,获得试管种;步骤2、先配制液体种子培养基,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4g,葡萄糖4g,麦芽膏10g,水1000ml,pH值7.2;在每个三角瓶中装入100ml液体培养基,121℃灭菌30分钟,冷却后接入1cm2所述试管种,28℃下于转速为200r/min震荡培养3天,获得种子液;步骤3、先配制固体发酵培养基,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1000g,121℃灭菌60分钟,冷却后烘干,以30%的接种量接入步骤2中得到的种子液,并补加无菌水,至含水量为50%,28℃下固体发酵7天,获得所述孢子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短小芽胞杆菌WX812的菌体和芽胞由以下方法制备获得:步骤1、将短小芽胞杆菌WX812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基配方为:NaCl10g,蛋白胨10g,酵母粉5g,琼脂20g,水1000ml,pH7.2,于30℃下培养1天,获得试管种;步骤2、先配制液体种子培养基,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为NaCl10g,蛋白胨10g,酵母粉5g,水1000ml,pH7.2;在每个三角瓶中装入100ml液体培养基,121℃灭菌30分钟,冷却后接入1cm2所述试管种,30℃下于转速为200r/min震荡培养6-8h,获得种子液;步骤3、先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粉2%,蔗糖1%,可溶性淀粉0.5%,蛋白胨0.2%,NaCl0.2%,CaCO30.1%,MgSO4·7H2O0.05%,KH2PO40.05%,pH7.0;121℃灭菌30分钟,冷却后接入2%的步骤2中得到的种子液,30℃下于转速为220rpm的发酵罐中培养3天得发酵液,用转速为4000rpm的离心机离心发酵液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积东,谭志奇,周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神隆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