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炔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水稻病原菌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48334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苯炔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水稻病原菌防治上的应用,属于生物防治领域。所述苯炔类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7NO。通过将花脸香蘑(Lepistasordida)活化后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分离得到有抑菌活性的苯炔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苯炔类化合物对水稻细条病和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利用菌株Lepistasordida发酵制得,培养基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苯炔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水稻病原菌防治上的应用,属于生物防治领域。
技术介绍
大型真菌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是“创造系数”很高的生物类群。大型真菌中发现的天然产物结构多样,并且具有抗细菌、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合成、酶抑制剂、抗真菌、细胞毒、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担子菌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发现了一些种对抗肿瘤和预防冠心病方面有作用之后,受到了医药界的重视并引起极大的兴趣。担子菌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有多糖类、多肽和蛋白质、抗生素类、维生素类等,其中抗生素类包含聚乙炔类化合物,如田头菇素(Agrocybin), H0CH2 · (C = C) 3 · C0NH2,来源于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真菌有拮抗作用。微生物源农药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两大类。其中农用抗生素是由抗生菌发酵所产生的具有农药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它是有明确分子结构的化学物质。农用抗生素无疑是农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由于其源于生物,故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在害虫的生物防治方面,真菌是研究、生产和应用最多的生物类群之前。真菌类生物农药主要是生真菌,目前在世界上记载的约有100属,800多种,大部分是兼性或专性病原体。真菌杀虫剂的研究在我国有较长历史,对制剂的安全性、防治松毛虫和玉米螟等研究都做了大量工作,但工业化生产技术至今未解决,因而始终没有正式商品问世。开发具有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重大病害的绿色农药,对保护稻田湿地功能和减少稻田由于化学农药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促进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基于以上背景,开展本专利技术的研究。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真菌发酵产物制备的苯炔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苯炔类化合物,所述苯炔类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ltlH7NO,结构式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苯炔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炔类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ltlH7NO,结构式如下 (y o HO 42.—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炔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液体培养及发酵产物处理将花脸香蘑sorAWa)活化后进行液体深层发酵,液体深层发酵的培养基配方按重量比为马铃薯16-25%,葡萄糖1. 5-2. 5%,余量为水,pH 自然,0. lMpa、121°C灭菌 30min,置于 25 — 28°C, 180 — 230r/min 恒温摇床中培养 10-15天;发酵结束后,用离心法将菌丝体与发酵液分离,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经脱水、浓缩,得到有机粗提物浸膏; 2)产物分离将I)所述的有机粗提物浸膏用甲醇溶解,进行反相硅胶柱层析,用含体积比为1%。一 1%甲酸的甲醇-水梯度洗脱,对洗脱液组份用圆形滤纸片法测定抗菌活性,合并具有活性的组分,用甲醇溶解,进行凝胶柱层析,用含体积比为1%。一 1%甲酸的丙酮或甲醇溶液洗脱,洗脱液组份用圆形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追踪,收集活性组分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氯仿装柱,干法上样,用含体积比为1%。一 1%甲酸的氯仿溶液洗脱,洗脱液组份同样采用圆形滤纸片法进行抑菌实验,得到有抑菌活性的苯炔类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炔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液体深层发酵的培养基配方按重量比为马铃薯20%,葡萄糖2%,余量为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炔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进行反相硅胶柱层析,用含体积比为1%。一 1%甲酸的甲醇-水梯度洗脱,其中甲醇所占体积比分别为10%、20%、30%、40%、50%、6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炔类化合物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苯炔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病害为水稻稻瘟病或水稻细条病。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苯炔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水稻病原菌防治上的应用,属于生物防治领域。所述苯炔类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7NO。通过将花脸香蘑(Lepistasordida)活化后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分离得到有抑菌活性的苯炔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苯炔类化合物对水稻细条病和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利用菌株Lepistasordida发酵制得,培养基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文档编号A01P3/00GK102993030SQ20121051487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专利技术者郑永标, 黄建忠, 刘艳如, 吴小君 申请人:福建师范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苯炔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炔类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7NO,结构式如下:。2012105148773100001dest_path_image002.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标黄建忠刘艳如吴小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