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雪松专利>正文

新的挂轮选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848285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的挂轮选配方法是关于齿轮加工中挂轮的计算和选配方法,专用于在两台不同类型的机床上分别加工相啮合的两个斜(螺旋)齿轮时机床的差动(展成)挂轮的计算和选配。本方法分两步,每一步先按理论螺旋角分别求出每一台机床的挂轮,然后分别求出此时一工件的实际螺旋角,再将此实际螺旋角分别代入挂轮传动比公式,求出另一台机床的挂轮。将以上两步求出的两组挂轮进行比较,优先选用两齿轮的实际螺旋角误差最小的挂轮组。该方法主要用于要求啮合齿轮的实际螺旋角应当高度一致的精密加工的场合。(*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是关于齿轮加工中挂轮的计算和选配方法,专用于在两台不同类型的机床上分别加工相啮合的两个斜(螺旋)齿轮时,机床的差动(展成)挂轮的计算和选配。本说明书中的“齿轮”是专指斜齿轮或螺旋齿轮。现以滚齿加工为例说明。现有的滚齿差动挂轮计算选配方法按国内外书刊资料介绍(例如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的金福贵、赵淑芬等编的《精密通用比值挂轮表》第一页~第十六页;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的近畿齿轮恳话会会田俊夫主编,金公望翻译的《圆柱齿轮的制造》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等等)是利用下面公式计算差动挂轮传动比i。i =ab×cd=c1SinβKmn]]>式中a、b、c、d-差动挂轮齿数;c1-滚齿差动定数;B-斜齿轮的螺旋角;mn-斜齿轮的法向模数;k-滚刀头数。通常k=1,为简便起见,本说明书只以k=1作说明。当k=1时,i =ab×cd=c1Sinβmn]]>……(1)一对相啮合的两个齿轮1和2,往往需要分别在两台不同类型的机床1和2上滚齿,此时可根据公式(1)分别计算两台机床的i值,然后通过计算或查挂轮表(按,挂轮表都是经过慎密计算编排的,因此计算与查表并无实质区别,本说明书只以查表为例作说明)。分别得出与计算出的i值最接近的挂轮比值i,最后根据i求出差动挂轮a、b、c、d。选出的挂轮a、b、c、d应当校核其螺旋角的绝对误差和传动比的绝对误差。(1)设|△β|为螺旋角的绝对误差,则|△β|=|β-β′|式中β-工件设计螺旋角;β′-挂轮传动实际螺旋角。当齿轮为8级精度以上时,应保证|△β|≤4……(2)(2)设|△|为传动比的绝对误差,则|△|=|i理-i桂|式中i理-理论传动比;i桂-所选挂轮传动比。当齿轮为8级精度以上时,应保证;|△|≤0.002C1mnKB……(3)]]>式中B-被加工齿轮宽度。当齿轮满足(2)、(3)两式时,就能保证其互换性,也能满足设计对螺旋角和传动比的要求。以上就是目前国内外文献资料介绍的滚齿差动挂轮的计算和选配方法,我们称之为传统方法。传统方法有其优点,它使得齿轮1、2的实际螺旋角与理论值的误差均为最小。因此不同型号的机床上按理论值生产的齿轮,在螺旋角这一参数上互换性强。传统方法也有其缺点1、它不能使齿轮1、2的实际螺旋角之差|β1′-β2′|在满足(2)、(3)式的前提下尽量小。在圆弧齿轮传动和某些精度要求很高的渐开线斜齿轮传动中,要求生产者在现有条件下使得|β1′-β2′|尽量小。我们认为,对于6级精度以上或者噪音要求很低的圆弧齿轮,在理论上计算和选配挂轮时,应满足;|β1′-β2′|≤10-4度……(4)对于高精度的渐开线齿轮也应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根据目前多数精密加工单位所具有的函数表的精确度、计算器的精确位数、挂轮表的精密程度以及所具有的挂轮齿数等,达到以上要求是完全可能的。传统方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能“碰巧”使|β′1-β′2|满足(4)式,但不能保证在一般情况下总能满足(4)式。特别是当使用传统方法选好了挂轮组而生产者又不具备其中某个挂轮,采用扩倍、约分、掉换等方法仍行不通时,根据传统方法,此时只能在i理值的附近再就近选择一组或两组挂轮,此时造成的β′1与β′2的误差将会更大。2、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者往往要求在满足(2)、(3)式的前提下,根据|β′1-β′2|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挂轮供选用。显然,传统方法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出一种新的挂轮计算公式和选配方法,使被加工的一对相啮合齿轮在满足(2)、(3)式的前提下其实际螺旋角的误差尽量小,最好能满足(4)式。从而提高齿轮的工作平稳性精度和接触精度。设相啮合的齿轮1、2分别在机床1、2滚齿(机床1、2的定数为c11和c12),齿轮1、2的模数为mn,螺旋角为β,滚刀头数1。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两步选配挂轮第一步1、计算机床1的理论传动比i1理i1理=C11Sinβmn……(5)]]>2、在挂轮表上查出与i1理最接近的挂轮比i11挂,从而得出机床1的第一组挂轮a11、b11、c11、d11i11挂=a11b11×c11d11……(6)]]>3、计算差动挂轮为a11、b11、c11、d11时,齿轮1的实际螺旋角β′11β′11=arcSini11挂·mnc11……(7)]]>4、计算机床2的第一个传动比i21,仍用公式(1),但与传统方法不同,本专利技术用β′11代替公式中的βi21=c12Sinβ′11mn……(8)]]>按公式(8)是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方法的最大区别。5、在挂轮表上查出与i21最接近的挂轮比i21挂得出机床2的第一组挂轮a21、b21、c21、d21i21挂=a21b21×c21d21……(9)]]>6、计算差动挂轮为a21、b21、c21、d21时,齿轮2的实际螺旋角β′21β′21=arcSini21挂·mn、c12……(10)]]>7、本步得出机床1、2的第一组挂轮 (其中上半组为机床1用,下半组为机床2用,下同)8、使用挂轮组(11)时,齿轮1、2的实际螺旋角之差|β′21-β′11|= |arcSini21挂·mnc12- arcSini11挂·mnc11|……(12)]]>第二步1、计算机床2的理论传动比i2理i2理=c12Sinβmn……(13)]]>2、在挂轮表上查出与i2理最接近的挂轮比i22挂,从而得出机床2的第二组挂轮a22、b22、c22、d22i22挂=a22b22×c22d22……(14)]]>3、计算差动挂轮为a22、b22、c22、d22时,齿轮2的实际螺旋角β′22β′22=arcSini22挂·mnc12……(15)]]>4、用β′22代替β代入公式(1),计算机床1的第二个传动比i12i12=c11Sinβ′22mn……(16)]]>5、在挂轮表上查出与i12最接近的挂轮比i12挂,得出机床1的第二组挂轮a12、b12、c12、d12i12挂=a12b12×c12d12……(17)]]>6、计算差动挂轮为a12、b12、c12、d12时,齿轮1的实际螺旋角β′12β′12=arcSini12挂·mnc11……(18)]]>7、本步得出机床1、2的第二组挂轮 8、使用挂轮组(19)时,齿轮1、2的实际螺旋角之差|β′22-β′22|= |arcSini22挂·mnc12- arcSini12挂·mnc11|……(20)]]>将以上两步求出的两组挂轮进行比较,优先选用两齿轮的实际螺旋角误差最小的挂轮组。显然,在两台不同类型的万能铣床或磨齿机上分别加工相啮合的两件螺旋齿轮或斜齿轮时,虽然其展成挂轮的计算公式与滚齿差动挂轮公式不同,但同样可以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1、用本专利技术方法选配挂轮,在两台不同类型的机床上分别加工出的相啮合的两件齿轮,其实际螺旋角之差通常比传统方法要小,至少是相等,有时要小许多(见实例),从而提高了相啮合齿轮的工作平稳性精度和接触精度。2、本专利技术方法能根据相啮合齿轮的实际螺旋角之差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出两组或两组以上挂轮供生产者选用。这一点在实际生产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的挂轮选配方法是利用公知的差动(展成)挂轮传动比i的计算公式,其特征在于当相啮合的齿轮1、2分别在两台不同类型的机床1、2加工时,机床1、2的差动(展成)挂轮的选配分两步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周雪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