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知专利>正文

大径蜗杆和蜗轮的设计与滚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284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大径蜗轮和大径蜗杆是一类用于机械传动的新型蜗轮和蜗杆。大径蜗轮的特点是采用齿轮滚刀滚切蜗轮的轮齿,所以在不增添滚刀的条件下。即能进行生产;既能方便制造,又可方便维修,便于推广应用。大径蜗杆的特点是螺旋升角较小,直径较大,可将蜗杆的头数增至6~18头,使传动比降至1.55~4.66,替代齿轮传动;适于采用套装结构。大径蜗杆的规格较为齐全,其常用系列即有23种模数,和40种分度圆直径。(*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机械工程,涉及传动装置,特别是蜗杆、蜗轮的品种和规格。蜗杆和蜗轮的现有技术,是由(JB2318-78)所规定的标准系列,该系列品种单一,并存在如下缺陷。1蜗杆的规格1.1规格太少在蜗杆的标准系列中,只有12种模数,含18种分度圆直径,难于满足机械产品日益多样化的要求,及设计和工艺上的需要。1.2直径偏小如模数ms=5;蜗杆直径系数q=12的蜗杆,其齿根圆直径只有48mm。由于径向尺寸的普遍偏小,致使现有蜗杆的结构,几乎全是整体结构也难于实现油涵蜗轮副结构。2蜗轮的加工在现有的技术中,有两种加工蜗轮轮齿的方法一是用飞刀,其操作繁琐,工效和质量也比较低二是用蜗轮滚刀,而蜗轮滚刀和蜗杆存在同样的缺点,即品种偏少,和直径偏小,不能满足设计和工艺上的需要。对于“第1.1条”缺陷,即规格太少的问题,在国防出版社86年版的《机械零件设计手册》中,已推出了拥有56种规格的蜗杆系列,这对于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无疑是提供了方便,但蜗杆的型号多了,滚刀也要随之增多,这样一来,就会给机械的使用单位,尤其是从事维修的中、小工厂,增加负担。56把滚刀,若不买可能误事,买来了利用率不高,甚至会长期积压,造成浪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在不增加滚刀的条件下,提供一类新型的蜗轮和蜗杆。该蜗轮的特点,是采用齿轮滚刀滚切蜗轮的轮齿,关键在于滚切的原理和方法;该蜗杆的特点,是要与用齿轮滚刀滚切的蜗轮配对,关键在于设计和计算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及其产品系列,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即大径方案。为了避免与标准系列、在图样和技术文件上出现混淆,本专利技术根据这类蜗杆的直径较大的特点,以大写拉丁文字母“D”,作为分度圆直径的代号,并简写为大D蜗杆和大D蜗轮。大D蜗杆和大D蜗轮的实现,是基于现有的、和现成(一般工厂现在已有)的齿轮滚刀。由于齿轮滚刀的规格较多,可使蜗轮和蜗杆的品种与规格,获得明显的增加由于齿轮滚刀的直径较大,使大D蜗杆具有较大的直径,便于采用套装结构和实现油涵蜗轮副的广泛应用;由于齿轮滚刀的广泛分布,使大D蜗轮和蜗杆,不仅可为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方便,同时也为机械的维修提供方便。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按目前国内外一致的技术见解,滚刀、蜗轮和蜗杆三者的各种参数,如模数、齿形角、螺旋角等,必须相同。因此,当本专利技术要在蜗轮和蜗杆之间,插进齿轮滚刀时,应对三者的主要参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予以简要的说明。1.1齿形角由于齿轮、蜗轮和蜗杆的齿形角均统一为20°,所以在要求三者齿形角的相同方面,不存在问题。1.2螺旋角因本专利技术所确定的大D蜗轮和蜗杆的螺旋角,是按不同的模数,采用相应的齿轮滚刀的螺旋角,所以在要求三者螺旋角的相同方面,也不成为问题。1.3模数模数具有两种值,一是模数的计算值,符号为m;二是模数的标准值,有法向和轴向之分,符号分别为n和s。1.3.1模数的计算值(m)在用于蜗轮和齿轮的齿高计算时,1m均等于π,等于3.1416mm,以致大D蜗轮、蜗杆和齿轮滚刀在齿高方面,完全相同。为了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的一致性,避免图样注ms,工艺又注mn之类的混乱,在大D蜗轮和蜗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中,一般只标注模数的计算值,即m。1.3.2模数的标准值(n或s)模数的标准值是针对具有螺旋角的蜗轮、蜗杆和齿轮,用以计算齿距。由于齿轮滚刀是以法向模数为标准值,而蜗轮是以轴向(端面)模数为标准值,所以两者的轴向齿距,存在着下述区别。设模数m=5螺旋升角λ=3°46′齿轮滚刀的轴向齿距(Pns)为Pns= (mnπ)/(cosλ)= (5×3.1416)/0.99784=15.742(mm)(1)蜗杆、蜗轮的轴向齿距(Pss)为Pss=ms×π=5×3.1416=15.708(mm)(2)2大D蜗轮的滚切本专利技术的关键之一,就是怎样用法向模数的齿轮滚刀,滚切出轴向(端面)模数的蜗轮的轮齿。按“1.3条”的推理和计算,即要解决怎样用轴向齿距为15.742mm的滚刀,滚切出轴向齿距为15.708mm的轮齿的方法。2.1齿厚(S)和槽宽(V)在齿轮和蜗轮的标准中,均将齿厚和槽宽规定为齿距的1/2,因此,就可按式(1)和(2)所计算的齿距,推算出齿轮滚刀和蜗轮各自的齿厚(S)和槽宽(V)。2.1.1 齿轮滚刀的轴向齿厚(Sns)和轴向槽宽(Vns)为Sns=Vns= (Pns)/2= 15.742/2=7.871(mm) (3)2.1.2 蜗轮的端面槽宽(Vss)和端面齿厚(Sss)为Vss=sss= (Pss)/2= 15.708/2=7.854(mm)(4)2.2槽宽(Vss)的切出在滚切过程中,蜗轮上的齿槽是由滚刀的刀齿切出,并且其最终形成的尺寸,是当径向进刀完毕、滚刀刀齿的中心线与蜗轮齿槽的中心线完全对正的时候,这时所切出的蜗轮分度圆上的槽宽与滚刀的分度圆上的齿厚,基本相同。2.2.1如齿轮滚刀的齿厚为7.871mm,在蜗轮上切出的槽宽就也是7.871mm,但蜗轮所要求的是7.854mm,两者的差为7.871-7.854=0.017(mm)(5)2.2.2对此,本专利技术提供正变位的方法,即减少径向进刀量的方法,以便切出所需要的槽宽。变位量的计算,是将滚刀的刀齿看作一个锥体,锥体两侧均有20°的斜度,大头直径为7.871mm,小头直径为7.854mm,就可计算出锥体的长度,即变位量(X)。X= (D-d)/(2tg20°)= 0.017/0.72794=0.023(mm)(6)2.2.3在用齿厚为7.871mm的齿轮滚刀滚切蜗轮时,应将径向进刀量减少0.023mm,即正变位0.023mm,便可切出大D蜗轮所需要的槽宽,使Vss=7.854(mm)。2.3 齿厚(Sss)的获得2.3.1 在用蜗轮滚刀切制蜗轮时,蜗轮的轮齿是由滚刀的齿槽切出,在这种情况下,轮齿的齿厚是取决于滚刀的槽宽。而根据式(3)和式(4)的计算,齿轮滚刀的槽宽(Vns),和蜗轮的齿厚(Sss)存在下述关系Vns=7.871>Sss=7.854 (7)2.3.2当齿轮滚刀的槽宽大于蜗轮的齿厚,滚刀的齿槽显然不会切削到蜗轮轮齿的齿面,在这种情况下,蜗轮轮齿的形成,包括齿厚的获得,就不能依靠齿轮滚刀的齿槽的切削,换言之,蜗轮的轮齿的齿厚,不再取决于齿轮滚刀的槽宽。2.3.3 设模数ms=5;齿数Z2=20。则蜗轮的分度圆直径(D2)为D2=ms×Z2=100(mm) (8)其分度圆的圆周长(I)则为I=D2×π=314.16(mm) (9)从式(4)知道,蜗轮的槽宽为7.854mm,那么,20个齿的总的槽宽(V总)则为V总=Vss×Z2=7.854×20=157.08(mm)(10)如果从分度圆的圆周长上减去总的槽宽,所剩余的部分,就是总的齿厚(S总)。总齿厚除以齿数,就是每个轮齿的齿厚。Sss=(I-V总)÷Z2=157.08÷20=7.854(mm)(11)2.3.4从以上可以看出,当齿轮滚刀在蜗轮的分度圆的圆周长上,切出了20个齿槽的槽宽之后,所剩余的圆周长,就正好是20个轮齿的齿厚。大D蜗轮的轮齿的实质,是蜗轮被切去齿槽之后,留在分度圆上的剩余的部分。剩余部分的大小,即齿厚的精度,取决于蜗轮分度圆直径的设计,和齿顶圆直径的加工,本专利技术将这种剩余获得法,称为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大D蜗轮和大D蜗杆属机械工程,涉及传动装置,本专利技术是由产品(大D蜗轮和大D蜗杆)和方法(大D蜗轮的滚切方法和大D蜗杆的设计方法)构成,其特征是:a大D蜗轮的轮齿是用齿轮滚刀滚切而成;b大D蜗杆的尺寸是按齿轮滚刀的基本参数进行计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知
申请(专利权)人:周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