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斌专利>正文

变幅齿条的液压胀形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17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变幅齿条的液压胀形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适合制作变幅齿条的管材放置在成型模具的密闭型腔中,并且将管材的一端顶靠在密闭型腔的内壁上,管材的另一端与一个进给压力装置相接触,再将管材的内腔与一个高压油路相连通;    (2)启动进给压力装置来顶推管材,使管材受到轴向挤压的作用力,同时,通过高压油路往管材的内腔中注入高压油,使管材的内腔壁受到高压油的膨胀压力;这样,管材就会逐渐贴模,即:管材的管壁材料填充模具的内腔,最终形成所需的变幅齿条。    (3)最后解除高压油路对管材内腔的压力,再反向启动进给装置、以解除对管材的轴向作用力,打开模具,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汽车零部件的加工方法,尤其涉及到汽车转向装置中的变幅齿条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的转向装置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控制着汽车前进的方向。而变幅齿条又是转向装置中的重要零件,它连接方向盘和转向机构,并传递转向动作。因此,变幅齿条的强度和加工精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性能。变幅齿条的通常结构为在圆管状的管材基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扁平状齿纹。目前,变幅齿条的常用加工方法是热锻、再加机械加工,通过热锻加工出所需的毛坯,再通过进一步的机械加工来达到产品所要求的精度。上述传统加工方法的缺点是一、热锻加工时会产生飞边,而飞边总要被切除掉,这就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二、机械加工的精度与其加工成本成正比关系,即加工精度越高,其加工成本必然越贵,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品精度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刀具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的稳定性不高。三、整个加工工艺的路线较长,生产周期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四、经过机械加工后,锻造时材料内部形成的纤维组织会被切断,从而会影响到产品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加工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将提供一种加工工艺快捷、生产效率高、零件质量好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将适合制作变幅齿条的管材放置在成型模具的密闭型腔中,并且将管材的一端顶靠在密闭型腔的内壁上,管材的另一端与一个进给压力装置相接触,再将管材的内腔与一个高压油路相连通;(2)启动进给压力装置来顶推管材,使管材受到轴向挤压的作用力,同时,通过高压油路往管材的内腔中注入高压油,使管材的内腔壁受到高压油的膨胀压力;这样,管材就会逐渐贴模,即管材的管壁材料填充模具的内腔,最终形成所需的变幅齿条。(3)最后解除高压油路对管材内腔的压力,再反向启动进给装置、以解除对管材的轴向作用力,打开模具,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成型模具主要由上模和上模组成,并且齿形模块固定在上模中。上述的进给压力装置主要包括一只进给油缸,进给油缸的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成型模具后可与管材的一端相接触;上述的高压油路为在进给油缸的活塞杆中设置有可与管材内腔相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与一个高压进油口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工方法,能节省原材料,生产出的产品的强度较高,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加工方法所使用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工方法、及其优点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将适合制作变幅齿条的管材13放置在由上模5和下模9所组成的成型模具的密闭型腔中——在本实施例中,加工齿纹的齿形模块6固定嵌设在上模5中,另外,为了加工方便,可对管材13进行预加工,即将管材13上需加工齿纹的那一端预先锤平,这样,可使后道加工工序更加方便。并使管材13的右端顶靠在下模9的内壁上,将管材13的左端与进给油缸3的活塞杆10相接触,在活塞杆10中设置有可与管材内腔14相连通的通孔4,该通孔4与一个高压进油口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通孔4通过一个油箱12与高压进油口1相连通。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一根回油管7,回油管7穿过下模9后也与管材13的内腔14相连通。二、在实际工作时,可将高压进油口1与高压油泵相连接,在回油管7上可设置一个阀门8。在进行成型操作时,先启动进给油缸3——即从油口2进油、油口11出油,使得活塞杆10紧压在管材13上、并对管材13始终保持一定的轴向压力,同时关闭阀门8,启动高压油泵,使高压油通过高压进油口1、通孔4而进入到管材13的内腔14中,随后使高压油的压力升高到某一设定的值、并保持一定时间,这样,管材13的内壁在一定时间内就会始终受到向外的膨胀压力,此时,由于管材13还受到活塞杆10施加的轴向压力,这样,可将管材13中非齿形变形部分的材料补充给齿形变形处,在这两个作用力共同作用下,管材13就会逐渐贴模,即管材13的管壁材料填充成型模具的内腔,最终形成所需的变幅齿条。三、成型工作结束后,可打开阀门8,同时解除管材13内腔中的压力、并回收液压油,然后反向启动进给油缸3——即从油口2出油、油口11进油,使活塞杆10向左移动、并离开管材13,最后打开上模5和下模9,取出加工好的产品——变幅齿条。由上所述可知,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工方法,可大大缩短加工周期,加工条件稳定,既提高了精度又降低了成本,生产效率较高。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将适合制作变幅齿条的管材放置在成型模具的密闭型腔中,并且将管材的一端顶靠在密闭型腔的内壁上,管材的另一端与一个进给压力装置相接触,再将管材的内腔与一个高压油路相连通;(2)启动进给压力装置来顶推管材,使管材受到轴向挤压的作用力,同时,通过高压油路往管材的内腔中注入高压油,使管材的内腔壁受到高压油的膨胀压力;这样,管材就会逐渐贴模,即管材的管壁材料填充模具的内腔,最终形成所需的变幅齿条。(3)最后解除高压油路对管材内腔的压力,再反向启动进给装置、以解除对管材的轴向作用力,打开模具,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模具主要由上模和上模组成,并且齿形模块固定在上模中。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给压力装置主要包括一只进给油缸,进给油缸的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成型模具后可与管材的一端相接触;所述的高压油路为在进给油缸的活塞杆中设置有可与管材内腔相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与一个高压进油口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一根回油管穿过成型模具后也与管材内腔相连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装置中的变幅齿条的加工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适合制作变幅齿条的管材放置在成型模具的密闭型腔中,并将管材的一端与一个进给压力装置相接触,将管材的内腔与一个高压油路相连通;通过往管材的内腔中注入高压油的方法使管材的管壁贴模,同时通过进给压力装置给管材施加轴向压力,使管材中非齿形变形部分的材料补充给齿形变形处,最终形成所需的变幅齿条;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工方法,可大大缩短加工周期,加工条件稳定,既提高了精度又降低了成本,生产效率较高。文档编号B23F3/00GK1618559SQ20031010637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谢斌 申请人:谢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斌
申请(专利权)人:谢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