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直插式汽车踏板锁,包括有锁体、内锁钩组件、以及于前述锁体之套合部与内锁钩组件之内滑杆之间设置的伸缩定位结构和旋转定位结构,该伸缩定位结构包括有分别设置于套合部与内滑杆上的定位锁槽和由锁头控制活动的锁销,该定位锁槽沿轴向间距分布有复数个;该旋转定位结构包括有分别设置于套合部与内滑杆上的导槽和凸柱,该导槽包括有彼此呈夹角连通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开锁状态时,该锁钩之钩部旋转至夹持空间外;上锁状态时,该锁钩之钩部旋转至夹持空间中封挡住夹持空间的开口侧并钩于汽车踏板下缘。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时可直插式卡住汽车踏板杆体,对位操作直接,再一拉一转即可完成上锁过程,整个过程使用更为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防盗锁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简单方便的直插式汽车踏板锁。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都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丢失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不但破坏了社会治安,也给众多的车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各种各样的汽车防盗产品纷纷涌入市场,例如有锁汽车方向盘的汽车方向盘锁,也有电子声控报警的防盗装置,还有汽车踏板锁等等。然而,前述汽车方向盘锁主要是采用两端分别勾住方向盘的方向盘锁,此种方向盘锁的防盗性能极差,盗车者能快速锯断方向盘,或强力撬开外露的锁头,使汽车锁的防盗作用丧失;前述电子声控报警的防盗装置则易产生噪音扰民,不适合于在市场推广;该种汽车踏板锁则通过限制住行车制动踏板、油门踏板或离合器踏板的方式实现汽车防盗,具有结构强度好、结构隐秘、不易被撬的诸多优点,从而倍受人们的青睐。然而,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汽车踏板锁结构,虽可提供消费者基本的防盗需要,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归纳而言包含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例如,有专利号为200520075604. 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踏板锁定式汽车锁”,其所公开的锁具中,采用L形锁槽,该种L形锁槽的开口位于侧面,从而用户在使用时,需要从侧面对正汽车踏板之杆体套入,而不能直接正向自上而下插入,用户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带来使用上的不便,进而给用户的上锁过程带来困扰。其次,例如,有专利号为201020198224. 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智能汽车踏板锁”,其所公开的锁具中设置了主锁和副锁,使操作过程复杂繁琐;以及其用于顶住踏板的锁座位于锁体的外部,并需要体积庞大的底座进行支撑,该锁认和底座使锁具的空间体积扩大和重量增加,过多地占用汽车内有限的空间资源,过重的产品重量也给女士用户等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前述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简单方便的直插式汽车踏板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直插式汽车踏板锁,包括一锁体,该锁体包括有下部的夹持部和上部的套合部,该夹持部上开设有一可直插式卡于汽车踏板之杆体两侧的夹持空间,夹持空间具有位于夹持部之底部的向下开口 ;一内锁钩组件,该内锁钩组件包括有内滑杆和连接于该内滑杆下端的锁钩,该内滑杆可转动和轴向滑动伸缩地内套于前述套合部内;该锁钩随该内滑杆同步转动和轴向伸缩,锁钩位于前述夹持部内,呈L状,包括有沿夹持部之轴向延伸的连接杆部和垂直于连接杆部横向延伸出的钩部;以及,于前述套合部与内滑杆之间设置有伸缩定位结构和旋转定位结构,该伸缩定位结构包括有分别设置于套合部与内滑杆上的定位锁槽和由锁头控制活动的锁销,该定位锁槽沿轴向间距分布有复数个;该旋转定位结构包括有分别设置于套合部与内滑杆上的导槽和凸柱,该凸柱的外端伸入该导槽中,该导槽包括有彼此呈夹角连通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开锁状态时,该内锁钩组件向下滑移,该锁钩之钩部旋转至夹持空间外;上锁状态时,该内锁钩组件向上滑移,该锁钩之钩部旋转至夹持空间中封挡住夹持空间的开口侧并钩于汽车踏板下缘。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利用可旋转和伸缩的锁钩来挡住夹持空间的开口侧和钩于汽车踏板杆体的下缘,并利用锁体支撑于车身与汽车踏板之间,以限制住汽车踏板的活动,进而实现一种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汽车踏板的上锁防盗锁具,归纳而言,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几点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锁体内部的有效空间,将实现锁钩、旋转和伸缩功能所需要的各部件和配合结构全浓缩于锁体内部,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使产品整体呈直棒形,结构简单紧凑,不占用车内空间资源。2、本专利技术采用更人性化之操作设计,使用时,可直插式卡住汽车踏板杆体,对位操作直接,再一拉一转即可完成上锁过程,整个过程使用更为简单方便。3、本专利技术采用合理的结构布局设计,简化了整个产品的生产组装,有利于提升生产组装效率,进而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4、由于限制了汽车踏板的活动,在自动档汽车中,还可限制汽车不能启动,汽车排档杆不能排档,具有多重防盗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中内锁钩组件的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图中处于开锁状态。图5是图4中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中处于上锁状态。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中锁体的内部透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截面图,图中处于上锁状态。图10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中内锁钩组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中内锁钩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5是图14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处于上锁状态。图1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中锁体的立体截面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四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五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六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八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八实施例的另一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锁体10和安装于该锁体10中的内锁钩组件20和复位弹簧30。其中,参照图2所示,该锁体10包括有下部的夹持部12和上部的套合部11,该夹持部12与套合部11最好是由一体制成的金属管体,即为内部空心的圆筒体。夹持部12的外径需要大于汽车踏板杆体40的宽度,这样可以在该夹持部12上开设一可卡于汽车踏板之杆体40两侧的夹持空间13,并使夹持空间13的宽度略大于汽车踏板杆体40的宽度。夹持空间13具有位于夹持部12之底部的向下开口 14,使夹持空间13呈U形,利用该向下开口 14以便可直插式卡于汽车踏板之杆体40上。最好于该夹持部12的下端缘两侧分别向外一体延伸出有脚掌部15,利用该脚掌部15以加大与汽车车身的接触面积,使锁具保持直立的同时,起到防止锁具被翻转而丧失防盗功能的作用。该套合部11的局部外径最好小于夹持部12的外径,这样便于在该套合部11外加装可更换的套件50,例如带花纹的软性胶套,使产品美观、高档和多样。参照图3所示,该内锁钩组件20包括有位于中间的内滑杆21和分别连接于该内滑杆21上下端的手柄22和锁钩23。该手柄22用于方便人们进行伸缩与旋转的操作。结合图4和图5所示,该内滑杆21可转动和轴向滑动伸缩地内套于前述套合部11内,内滑杆21包括有实心的内杆211和空心的外杆212,该外杆212的下端自上而下紧套于内杆211上。该锁钩23随前述内滑杆21同步转动和轴向伸缩,锁钩23位于前述夹持部12内,呈L状,包括有沿夹持部12之轴向延伸的连接杆部231和垂直于连接杆部231横向延伸出的钩部232。该锁钩23之连接杆部231和钩部232最好为与夹持部12同心的圆弧形金属片体,其连接杆部231和钩部232的外径略小于该夹持部12的内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插式汽车踏板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体,该锁体包括有下部的夹持部和上部的套合部,该夹持部上开设有一可直插式卡于汽车踏板之杆体两侧的夹持空间,夹持空间具有位于夹持部之底部的向下开口;一内锁钩组件,该内锁钩组件包括有内滑杆和连接于该内滑杆下端的锁钩,该内滑杆可转动和轴向滑动伸缩地内套于前述套合部内;该锁钩随该内滑杆同步转动和轴向伸缩,锁钩位于前述夹持部内,呈L状,包括有沿夹持部之轴向延伸的连接杆部和垂直于连接杆部横向延伸出的钩部;以及,于前述套合部与内滑杆之间设置有伸缩定位结构和旋转定位结构,该伸缩定位结构包括有分别设置于套合部与内滑杆上的定位锁槽和由锁头控制活动的锁销,该定位锁槽沿轴向间距分布有复数个;该旋转定位结构包括有分别设置于套合部与内滑杆上的导槽和凸柱,该凸柱的外端伸入该导槽中,该导槽包括有彼此呈夹角连通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开锁状态时,该内锁钩组件向下滑移,该锁钩之钩部旋转至夹持空间外;上锁状态时,该内锁钩组件向上滑移,该锁钩之钩部旋转至夹持空间中封挡住夹持空间的开口侧并钩于汽车踏板下缘。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吉源,
申请(专利权)人:李吉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