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176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0:20
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垫,其包括垫体、通气孔、管道和栓绳。所述通气孔在相对的位置处形成在垫体。所述管道与各自通气孔相连。通过垫体的展开而使管道展开到通气孔外从而使气体通过管道排出垫体。所述栓绳使管道彼此相连并且当垫体中的压力达到预定临界值时使栓绳断开。在乘客重量施加在安全气囊垫的时间点,所述安全气囊垫的压力被释放,因此降低了安全气囊垫的展开伤害乘客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缓解安全气囊展开而伤害乘客的风险的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垫
技术介绍
通常,安全气囊系统安装在车辆中用以保护车辆中乘客在车辆碰撞中免于受到冲击。在安全气囊系统中,安全气囊垫在正常情况下以折叠状态布置在安全气囊壳体内。在车辆碰撞时,气体发生器响应传感器的感测,迅速地将气体供应到安全气囊垫中,从而使安全气囊垫立即展开,由此在车辆碰撞中保护乘客免于受到冲击。但是,如果在展开时安全气囊垫中压力相对较高以可靠地降低了乘客颈部受伤的危险,则由于安全气囊垫的瞬间膨胀压力,乘客头部背面可能会撞击座椅的头枕,从而导致乘客伤及他/她的头部。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技术,其中在安全气囊垫I相对侧形成通气孔2以便在安全气囊垫I展开时,注入安全气囊垫I的气体尽早地从通气孔2中排出以避免因为安全气囊垫膨胀压力过大而撞击到乘客。但是这种传统的安全气囊垫中,由于通气孔甚至会在安全气囊垫展开的初始阶段打开,因此在安全气囊垫展开阶段会造成过大的压力损失。因此,安全气囊垫可能不能正确地在车辆碰撞初始阶段约束乘客,由此导致了乘客受伤状况的改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主动通气孔。该主动通气孔设置在安全气囊组件中,从而使安全气囊垫在展开的初始阶段能够通过高压而快速展开,并且安全气囊垫的压力在乘客的重量作用于安全气囊垫的那个时间点释放。但是,主动通气孔需要附加的安装费用,由此提高了安全气囊组件的生产成本。公开于本专利技术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各自方面提供了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垫,其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的负担并且有效地缓解了由安全气囊引起的对乘客伤害的风险。专利技术各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安全气囊垫,其包括了垫体、在相对位置形成在垫体上的多个通气孔、使管道与各自通气孔相通的方式与垫体相连的多个管道以及使管道彼此相连的栓绳,其中通过垫体的展开所述管道展开到通气孔之外以便气体通过管道排出垫体,当垫体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或更高时所述栓绳断开。此外,每个管道的内径可以朝着与栓绳相连的管道末端减小。管道可以以在栓绳的相对侧彼此面对的方式来安装。管道可以相对于栓绳对称。每一个管道具有在其第一末端上形成的自由端,以及在其第二末端形成的固定端,而且栓绳的相对末端可以与管道的各自自由端相连。栓绳可以具有穿孔线以利于栓绳的断开。栓绳可以在其相对侧的边缘上形成的多个切口,和在切口之间彼此分开的位置上形成的多个切缝。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车辆碰撞实验的例子以示出带有通气孔的传统安全气囊垫的展开。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安全气囊垫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分别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安全气囊垫在操作之前和操作时的状态。图4显示了车辆碰撞实验的例子以示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安全气囊垫的展开。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具体参考本专利技术的各自实施例,在附图中和以下的描述中示出了这些实施例的实例。虽然本专利技术与示例性实施例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替换、修改、等效形式以及其它实施例。图2到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各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安全气囊垫。安全气囊垫包括垫体100、通气孔110、管道120和栓绳130。如图2和3所示,垫体100展开以保护在车辆碰撞中车内乘客。垫体100在正常条件下以折叠状态保持在安全气囊壳内,并且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朝乘客迅速展开以保护乘客。通气孔110形成在垫体100的相对位置以便当垫体100展开时,供应到安全气囊垫Iio的气体通过通气孔110而排出安全气囊垫110。在各种实施方式中,通气孔110分别布置在垫体100的相对侧。管道120用和垫体100相同的材料制成。管道120与各自通风孔110相通并且缝制在垫体100的内表面。每个管道120有相对的末端,这些末端包括自由端122和固定端124,并且配置成管状从而使自由端122和固定端124彼此相通。因此,当垫体100展开时,管道120展开到相应的通气孔110之外,并且供应到垫体100的气体通过管道120排出垫体100外。基于未展开的垫体100的结构,管道120的自由端122是指与栓绳130相联的管道120的一端,而其固定端124是指与对应通气孔110相联的管道120的一端。管道120为锥形形状从而其内径从固定端124到自由端122减少。在管道120中形成气体排出垫体100的通道。由于该结构,当垫体100展开时,气体能够以适当的速度排出垫体100而不是过快地排出垫体100。管道120以在栓绳130相对侧彼此面对的方式布置。在各种实施方式中,管道120以在相同水平轴线上以相同角度彼此面对的方式布置。作为选择,管道120可以按照彼此面对并且相对于共同的水平轴线在相反方向以相同角度倾斜。管道120可以相对于栓绳130对称。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如图中所示,管道120可以布置在相同的水平轴线上并且相对于垂直轴对称。作为选择,管道120可以相对于垂直轴对称,按照管道120相对于相同的水平轴线在相同方向以相同的角度倾斜。栓绳130用与垫体100相同材料制成并且与布置在相对位置的管道120之间相连。栓绳130相对末端与各自在相对位置布置的管道120的各自末端122缝制在一起。穿孔线132形成在栓绳130上以便通过垫体100展开产生的拉力沿着穿孔线132切断栓绳130。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尽管示出了穿孔线132定向在纵向,该纵向垂直于布置在栓绳130相对侧的通气孔110,但这仅仅是穿孔线132结构的一个例子。任何的穿孔线132结构应该落入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只要连接穿孔线132相对末端的线定向在横向,该横向穿过未与管道120相连的栓绳130的上下侧。例如,穿孔线132可以在栓绳130的横向以一定角度形成。作为选择,穿孔线132可以以多阶形状在栓绳130的横向形成。为了使栓绳130在必要时易于分开,穿孔线132包括多个切缝132b,其以规则或不规则的间隔形成在穿孔线132纵向线彼此分开的位置。此外,三角形切口 132a在穿孔线132至少一个末端形成。当垫体100展开时,气体朝着通气孔110排出。因此,拉力作用于栓绳130从而使栓绳130的相对末端彼此拉开。然后,拉应力集中在切缝132b和切口 132a上,而切缝132b和切口 132a是相对不结实的部位。结果,栓绳130易于沿着穿孔线132切断。栓绳130使从垫体100向内突出的管道120的自由端122彼此相连。栓绳130有足够的长度以当垫体100展开时对栓绳130施加拉力。具有以上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和效果将在下面详细描述。图3和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垫的操作。当气体在车辆碰撞初始阶段通过气体发生器供应到垫体100时,管道120还没有展开到通气孔110外面,因为从垫体100向内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垫,包含:垫体;在相对位置形成在垫体上的多个通气孔;多个管道,所述管道以与各自通气孔相通方式连接到垫体,所述管道通过垫体的展开而展开到通风孔外部,从而使气体通过所述管道排出垫体;以及使管道彼此相连的栓绳,当所述垫体中的压力达到预定临界值的时候所述栓绳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应晩安泽荣朴学默金钟赫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