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杆的成型刀具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147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一种蜗杆的成型刀具及运用该刀具制成该蜗杆的成型方法。所述刀具的外周缘具有若干滚齿,该滚齿的外齿面分为具粗滚齿的第一滚齿部及具精滚齿的第二滚齿部,该第一滚齿部的外齿面与该刀具轴线之间呈约15度的粗切角,而该第二滚齿部呈平整状的切刃,且该第二滚齿部的齿深等于成型后的蜗杆的齿深。所述成型方法是先将工件夹持于夹头中,以车刀车制的方式,使工件一端形成一待成型部,利用二相对的成型转造轮将工件的待成型部成型出初步的螺旋齿部,再将工件夹持于夹头中,利用上述刀具与工件轴线呈一偏斜角对工件的螺旋齿部进行精加工,而滚齿刀具与工件是呈同步速比,且滚齿刀具与工件的轴距呈固定状态。由此,使蜗杆得以一次精加工成型,且加工成型速度快,适合大量生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蜗杆的成型刀具及其应用,尤指一种利用特殊设计的滚齿形、可成型出蜗杆的蜗杆成型刀具及运用该刀具制成该蜗杆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蜗杆加工方法,一般是直接利用成型车刀进行车制,或者利用多刃的碟型、指型铣刀进行铣制等等的粗加工作业,之后,再经由砂轮轮磨进行精加工作业,使成型后的蜗杆表面硬化,而进行轮磨的精加工作业时,是利用蜗杆移动,磨轮则不位移,且蜗杆是保持在约20rpm的慢转速,而磨轮约保持15000rpm的快转速;然而,无论是利用成型车刀进行车制,或者利用多刃的碟型、指型铣刀进行铣制,其皆需要刀具进行连续式的进给,不仅加工作业极为耗时,且其利用磨轮进行精加工时,更容易造成磨轮的损坏、破裂,较不具经济实用性。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为另一种蜗杆的成型方法,其是利用两个相对的螺旋成型转造齿轮50进行转造,由于经过转造加工后的蜗杆60精度较差,故大多另外需要利用磨轮进行精加工作业,如此的成型方法,当然亦无法逃脱磨轮损坏、破裂的弊病;因此,鉴于诸前述现有技术蜗杆成型方法的种种缺点,实有将之作进一步改善的必要。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有技术蜗杆的成型方法存在诸多缺点,故以其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蜗杆的成型刀具,该刀具的外周缘具有若干滚齿,该滚齿的外齿面分为具粗滚齿的第一滚齿部及具精滚齿的第二滚齿部,该第一滚齿部的外齿面与该刀具轴线之间呈约15度的粗切角,而该第二滚齿部呈平整状的切刃,且该第二滚齿部的齿深等于成型后的蜗杆的齿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睦茗精密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