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8146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该系统减轻了吞吐量减小的情况,并能减少功耗和降低噪声。该图像形成系统包括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用于传送记录材料的多个片材传送装置。此外,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存储单元,其被配置为存储多个片材传送装置的连接顺序;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指定向哪个片材传送装置传送记录材料的指定信息和多个片材传送装置的连接顺序,来确定应当将操作开始请求或操作结束请求通知给哪个片材传送装置。更进一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其被配置为向每个确定的片材传送装置发送操作开始请求或操作结束请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片材传送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子照相和喷墨法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质量已经开始接近胶版印刷的图 像质量,因此,甚至在商业打印领域也引入了许多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另一方面,在商业打印领域中,注意力正在被集中到按需打印。按需打印是指基于 通过电信线路从客户发送的打印数据来执行的打印过程。按需打印还可以灵活地支持对多 样化少量打印的需求,因此,也适合于打印例如诸如手册和具有单独目标的小册子之类的 文档。此外,按需打印具有许多优点,如打印库存显著减少、由于能够从接收数据到完成装 订一直在线而显著节省了劳动和时间、以及易于数据发送。在这一点上,多个大容量送纸单元连接在按需打印所使用的图像形成系统中,以 便支持各式各样的记录材料。此外,需要多个后处理装置以便进行后处理,诸如对准、分类、 z折叠、插入物处理、卡订、穿孔以及装订处理。然而,作为一个组来启动和停止所有多个送纸单元和多个后处理装置涉及消耗浪 费能量并增大噪音污染,因此,并不是优选的。传统上,已经有人提出了一种专利技术(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 2005-195929),在该 专利技术中,当响应于纸张目的地信息而确定不会向装置传送预定数量或更多纸张时,单独后 处理装置独立地停止操作。然而,停止了操作的多个后处理装置之中的某些后处理装置可能需要执行预备操 作才能重新启动。因此,当单独后处理装置本身停止操作时,会存在图像形成系统的吞吐量 令人不希望地降低的风险。此外,在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 2005-195929的图像形成系统 中,每个后处理装置在停止之前都总是等待预定数量的纸张到达装置本身。因此,当没有必 要等待预定数量的纸张到达时,吞吐量会产生令人不希望地降低。应当注意,日本专利公开 出版物No. 2005-195929注意到了后处理装置,但是没有注意送纸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连接到多个用于传送记录材料的片材传送装置的图像 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被配置为存储多个片材传送装置的连接顺序的存储单元,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指定向哪个片材传送装置传送记录材料的指定信息和多 个片材传送装置的连接顺序,来确定应当将操作开始请求或操作结束请求通知给哪个片材 传送装置,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每个确定的片材传送装置发送操作开始请求或操作结束请 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包括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传送记录 材料的多个片材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向图像形成装置馈送记录材料或传送来自前面的送纸单元的记录材料的多个送 纸单元,对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记录材料执行后处理的多个后处理装置,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多个后处理装置的连接顺序和多个送纸单元的连接顺 序,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指定从哪个后处理装置排出记录材料的指定信息和多个 后处理装置的连接顺序,来确定应当将操作开始请求或操作结束请求通知给哪个后处理装 置,以及根据指定用于馈送记录材料的送纸单元的指定信息和多个送纸单元的连接顺序, 来确定应当将操作开始请求或操作结束请求通知给哪个送纸单元,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每个确定的后处理装置和送纸单元发送操作开始请求或操 作结束请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连接有多个用于传送记录材料的片材传送装置的图像 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存储多个片材传送装置的连接顺序,根据指定向哪个片材传送装置传送记录材料的指定信息和多个片材传送装置的 连接顺序,来确定应当将操作开始请求或操作结束请求通知给哪个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向每个确定的片材传送装置发送操作开始请求或操作结束请求。通过下列参考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 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说明性剖面图。图2是用于描述封面装订的图形。图3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示例的方框图。图4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结构的示例。图5A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排出路径列表的示例。图5B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置ID管理列表的示例。图6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管理后处理装置的状态的状态列表的示例。图7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图8显示了打印作业的示例。图9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后处理装置中从操作开始到结束的事件的 事件流程图。图1OA到IOJ显示了对应于事件的状态列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当然,下面将描述的每个单独的实施例用于理 解本专利技术的各种概念,如一般性概念、中级概念以及从属概念。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将 由权利要求书来确定并且不受下列单独实施例的限制。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说明性剖面图。数字I表示图像形成装置。 数字2、3和4表示存储记录材料P的送纸单元。应当注意,记录材料也可以被称为记录介 质、纸、片材、转印材料以及转印纸。数字5、6和52表示堆叠记录材料的堆叠器。数字7表 示修整器(finisher)。应当注意,堆叠器5、6和52以及修整器7是所谓的后处理装置的示 例。后处理装置和送纸单元两者都是传送记录材料的片材传送装置的示例。例如,向图像形成装置I提供了诸如下列各项的结构元件。感光鼓29承载潜像和 通过调色剂变得可见的图像。一次充电器22均匀地对感光鼓进行充电。曝光装置20将图 像数据(该图像数据已经被转换为光信号)照射到感光鼓29上。显影装置21使用调色剂将 在感光鼓29上形成的潜像转换为可见图像。转印充电器24将在感光鼓29上形成的调色 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分离充电器25施加高电压,以便将记录材料与感光鼓分离。清 洁器23回收没有被转印并残留在感光鼓29上的调色剂。向送纸单元2、3和4分别提供了下列结构元件。储存柜12、11和10用于层叠和 存储记录材料。馈纸棍9、8和19将层叠的记录材料逐张地分离并馈送。升降器15、14和 13将记录材料的纸面高度调整到适当位置,使得馈纸辊9、8和19可以馈送纸张。传送辊18、17和16从储存柜或从前面(上游)的送纸单元传送记录材料。顺便说一句,送纸单元2、3和4分别具有吹风器(未显示),该吹风器将由加热器 (未显示)加热的空气吹到储存柜12、11和10中。如此调节储存柜12、11和10内的湿度。 应当注意,湿度调节控制根据记录材料的材质而变化。例如,对于每平方米克重大约在64g/ m2到105g/m2范围内的普通纸,不需要进行湿度调节控制。另一方面,对于每平方米克重达 105g/m2或更高的厚纸,则需要进行湿度调节。此外,不能从其中还没有到达加热器的目标 温度的送纸单元2、3和4传送记录材料。因此,从加电起或从开始操作的命令起直到传送 操作实际开始的时间根据在送纸单元2、3和4中层叠的记录材料的材质等参数而变化。由记录材料检测传感器27来检测从送纸单元2、3和4馈送到图像形成装置I的 记录材料的到达。通过记录材料击中对齐棍26来校正歪斜。更进一步地,记录材料被传送 到转印充电器24,在那里转印调色剂图像。此后,由传送带28在朝着定影辊31的方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连接到多个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多个后处理装置执行片材的传送以及对片材的后处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存储单元,其被配置为存储关于所述多个后处理装置的连接顺序的连接信息;外部接口,其被配置为接收打印作业,所述打印作业包括用于指定应当将片材排出到的后处理装置的指定信息;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外部接口接收的打印作业中包括的指定信息和用于后处理装置的连接顺序,确定应当将操作开始请求或操作结束请求通知给哪个后处理装置;以及发送单元,其被配置为向每个确定的后处理装置发送所述操作开始请求以使得确定的后处理装置能够响应于接收到操作开始请求而开始操作,或者向每个确定的后处理装置发送所述操作结束请求以使得确定的后处理装置能够响应于接收到操作结束请求而结束操作,其中,如果被发送了操作开始信号的后处理装置被包括在排出路径上或者当前被处理的不是打印作业的最末片材,则确定单元确定不给出操作结束请求的通知,并且如果被发送了操作开始信号的后处理装置不被包括在排出路径上并且当前被处理的是打印作业的最末片材,则确定单元确定给出操作结束请求的通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光彦佐佐木一郎砂田秀则山内学渡边直人藤井隆行三宅聪行横谷贵司永田直久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