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疏水活性炭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9728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疏水活性炭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运用化学液相浸渍法,以三甲基氯硅烷为改性剂,无水甲醇为溶剂,分别以预处理后的煤质柱状和椰壳颗粒状活性炭为载体,经过液相浸渍、真空干燥、普通鼓风干燥制得,疏水性能分别通过接触角测试和液态水吸附实验来检测,并运用苯吸附实验和碘值测试来验证吸附性,制备过程简单,耗材量小,制备条件温和,在室温下即可进行,制备的活性炭改性材料具有超疏水的表面化学性能和较大的孔容,弥补了高湿度下多孔炭材料易吸湿、吸附目标有机物的容量小的不足,易于回收,可重复循环利用,不仅节约了工业成本,更为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活性炭改性材料制备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近年来,植物叶表面的超疏水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植物超疏水能力,就是植物叶面具有显著的疏水,脱附,防粘,自清洁功能等。超疏水性就是表面浸润性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研究表明,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是由其化学组成和微观几何结构共同决定的,此夕卜,外场如光、电、磁、热等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也有很大影响。自从Wenzel和Cassie发表了一系列浸润性的文章以来,大量实验和理论成果不断被报道。所谓超疏水表面一般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这类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超疏水界面材料用于室外天线,可以防积雪,从而保证高质量信号的接收;涂在轮船的外壳、燃料储备箱,可以达到防污、防腐的效果;用于水中运输工具和水下核潜艇,可以减少水的阻力,提高行驶速度;用于微量注射器针尖,可以完全消除昂贵的药品在针尖上的粘滞及由此带来的针尖污染;还可以用来修饰多孔材料,增强其在高湿度下的抗湿性能。自1996年Onda首次在实验室人工合成出超疏水表面以来,超疏水表面越来越受关注。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疏水活性炭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以三甲基氯硅烷为改性剂,无水甲醇为溶剂,分别以预处理后的煤质柱状和椰壳颗粒状活性炭为载体,经过液相浸渍、真空干燥、普通鼓风干燥制得超疏水活性炭改性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经堂肖慧吉郅利鹏梁鹏吴明铂薛庆忠刘倩江波闫子峰仇实卫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