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玉林专利>正文

高光洁度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779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光洁度铰刀是一种加工精度孔的新刀具。主要结构由锥柄刀杆、切削部分构成。切削部分采取缩短修光部分,并形成双切削锥锥,获得较小的主偏角完成铰削以及采用副偏角刃带,从而实现了采用常规的钻、扩、铰方法,可在普通机床上获得孔的精密加工效果(光洁度可达__10C~__11a,圆柱度为0.003~0.01),从而缩短工艺流程,减少投资。(*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高光洁度铰刀是一种加工精密孔的新刀具。在机械加工中,精密孔的加工方案一般是在粗精镗(扩)或精镗铰的基础上,采用磨削、珩磨、研磨或滚压等方法完成,因其工艺流程较长,在织织生产的过程中需配置相应的设备和工艺装备,投资较大,并且对各工序均应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实践中往往由于某道工序或某台设备及工艺装备等因素,致使孔的最终加工产生废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高光洁度铰刀,实现采用常规的钻、扩、铰方法,可在普通机床上获得孔的精密加工效果,从而缩短工艺流程,减少投资。高光洁度铰刀的切削机理由普通铰刀演绎而成,主要由锥柄、刀杆、切削部分组成,刀具的切削部分镶有若干片硬质合金刀片,可采用YG6X牌号的硬质合金刀片,在结构设计上有效地引入其它加工领域中的经验,将较大的切削余量0.8~1.5毫米,进行合理分布,采用双切削锥,设计成具有与加工零件相适应的前角r、后角,前角与后角交界处具有刃带f等参数,双切削锥分为大切削锥,长度L≥2毫米,小切削锥长度l为1.3~2毫米,大切削锥角为40°~45°,小切削锥角2°~5°,后角具有刀体后角α1,刀片后角α两部分,刀体后角α1为10°~20°,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锥柄、刀杆、切削部分组成的高光洁度铰刀,其特征是刀具切削部分镶有若干片硬质合金刀片,采用双切削锥具有前角γ、后角α、前角与后角交界处具有刃带f;双切削锥分为大切削锥,长度为L≥2,小切削锥,长度l为1。3~2毫米,大切削锥角为40°~45°,小切削锥角为2°~5°;后角具有刀体后角α1,刀片后角α两部分,刀体后角α1为10°~20°,刀片后角为5°~10°,前角γ为0°~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林谭家恒
申请(专利权)人:王玉林谭家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