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水提取物用于生物农药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705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黄芪水提取物在农药方面的用途,尤其涉及黄芪水提取物在除草、抗小麦颖枯病及植物早疫病方面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黄芪水提物能有效除杂草及抑制小麦颖枯病原菌、植物早疫病病原菌,扩大了生物农药的选择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黄芪水提取物的一种新用途,具体涉及黄芪水提取物在农药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全世界广泛分布的杂草有30000种,每年约1800种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每年因杂草危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高达9. 7%。采用化学除草剂虽然有效地控制了许多杂草,但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也引发了很多不良问题,如除草剂抗性杂草植株的出现、土壤污染、水质的退化、以及对人、畜的危害等。小麦颖枯病原菌(Septoria nodorum)是引发小麦颖枯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主要为害小麦未成熟穗部和茎杆,也为害叶片和叶鞘。穗部染病后,先在顶端或上部小穗上发生,颖壳上开始为深褐色斑点,后变为枯白色并扩展到整个颖壳,其上长满菌丝和小黑点 (分生孢子器);茎节染病后呈褐色病斑,能侵入导管并将其堵塞,使节部畸变、扭曲,上部茎杆折断而死;叶片染病后,初为长梭形淡褐色小斑,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边缘有淡黄晕圈,中央灰白色,其上密生小黑点,剑叶被害扭曲枯死。叶鞘发病后变黄,使叶片早枯。小麦颖枯病危害较大,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尤其严重。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是引发茄科植物早疫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害西红柿、马铃薯、辣 椒、茄子等蔬菜。多在苗期发病,叶尖或顶芽产生暗褐色水溃状病斑,引起腐烂,手感滑溜,幼苗上部腐烂后,形成无顶苗,甚至烂到床土面,致使苗期就死亡,危害很大。为了防治病害,人们一方面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来增加抗性,一方面进行化学防治。 前者有一定的局限性,后者会带来环境污染。因此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尤其是生物源农药越来越受到重视。黄芪药材来源于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又称棉芪、绵芪、绵黄芪(《本草图经》)、棉黄芪、黄蓍、黄耆、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箭黄芪、内蒙古黄芪、 王孙(《药性论》)、戴芪、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百药棉、百药绵(侯宁极《药谱》)、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大抽、二人抬 (《辽宁经济植物志》)、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冲正芪、武川芪。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特异、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强心、抗病毒性心肌炎、抗溃疡、增加红细胞数、保肝、抗疲劳、抗衰老的作用、调节血压等作用。但其在农药方面的应用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开发新的生物源农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黄芪水提取物在农药方面的用途,主要涉及除杂草(Brassica rapa L. Chinensis Group)、抗小麦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及抗爺科植物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黄芪水提取物在应用时,先用DMSO溶解制备成母液。应用在杀除杂草时,将上述母液用0. 025%吐温20稀释至黄芪乙醇提取物的浓度为 60 μ g/cm2 ο应用在防治茄科植物早疫病和小麦颖枯病时,将上述母液用0. 025%吐温20稀释至黄芪乙醇提取物的浓度为20 200ppm(mg/L)。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黄芪水提取物作为除草、抗菌剂,能有效除草、抑制植物病原菌;黄芪水提取物来源广泛;黄芪水提取物对人畜无毒,易降解,不会产生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三R”,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黄芪水提取物在农药方面的应用进行详细说明。供试样品黄芪药材购于南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验仪器高速万能粉碎机;立式自动压力蒸汽灭菌器;摇床;超声波震荡仪;旋转蒸发仪;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智能人工气候箱;真空泵。提取方法黄芪药材在8倍量(W/V)的水中煮沸2小时后过滤,滤渣再用8倍量水煮沸2小时后过滤,滤液合并后减压浓缩,60°C下干燥,得褐色浸膏。母液配置取黄芪水提取物(褐色浸膏)用DMSO溶解,制备成浓度为10mg/mL的母液。测试溶液的配置使用时将母液用0. 025% Tween 20稀释至适当浓度。实施例一供试草油菜(Brassicarapa L. Chinensis Group)、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浮萍(Lemna minor),由湖北省农科院提供。试验方法采用小白菜和狗牙根为靶标时筛选方法为琼脂培养基表面涂布法。采用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入水琼脂300 μ L和约10颗种子,然后加入稀释药液20 μ L,初筛药液浓度为1. 0mg/mL、0. 3mg/mL、0. lmg/mL。一周后,检查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情况。复筛浓度根据初筛结果进行调整。以浮萍为靶标时采用水培法。采用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入浮萍培养营养液 2mL,接入3个浮萍叶片,再加入稀释药液20 μ L。初筛时药液浓度为1. 0mg/mL,一周后检查浮萍的生长情况。复筛浓度根据初筛结果进行调整。复筛时,对油菜及狗牙根的浓度为60ug/cm2,对浮萍的浓度为lOppm。试验结果黄芪水提物在浓度为60 μ g/em2时对油菜完全抑制,对浮萍和狗牙根没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实施例二供试菌终极腐霉菌(Pythium ultimum)、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颖枯病原菌(Septoria nodorum)、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病原菌 (Fusariumculmorum)、立枯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由湖北省农科院提供。试验方法半固体培养基法。采用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入90 μ L培养基和待测真菌的菌丝体或孢子的混合物,每孔加入药液量为 ο μ L0初筛浓度为20ppm,复筛浓度根据初筛结果进行调整。 试验结果黄芪水提取物在浓度为20ppm时对小麦颖枯病原菌和茄科植物早疫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77%。权利要求1.黄芪水提取物在农药方面的应用。2.权利要求1所述黄芪水提取物为黄芪药材用水煮沸2小时后过滤、滤液浓缩干燥所得的褐色浸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芪水提取物用于除杂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芪水提取物在应用时,先采用DMSO 溶解制备母液,使用前取所述母液用O. 025%吐温20稀释至黄芪水提取物的应用浓度为 60 μ g/cm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芪水提取物可以抑制小麦颖枯病原菌,用于防治小麦颖枯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芪水提取物可以抑制植物早疫病病原菌,用于防治茄科植物早疫病。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芪水提取物在应用时,先采用 DMSO溶解制备母液,使用前取所述母液用O. 025%吐温20稀释至黄芪水提取物的浓度为 20ppmo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黄芪水提取物在农药方面的用途,尤其涉及黄芪水提取物在除草、抗小麦颖枯病及植物早疫病方面的用途。本专利技术所述黄芪水提物能有效除杂草及抑制小麦颖枯病原菌、植物早疫病病原菌,扩大了生物农药的选择范围。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黄芪水提取物在农药方面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李维林王开梅顾玉诚刘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