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刚专利>正文

一种真伪验证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7369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真伪验证系统装置,包括用于对防伪码进行验证确认真伪的验证模块和用于将验证结果发送至移动通讯终端的反馈模块的服务端、移动通讯终端和标识设置端;标识设置端包括:用于生成唯一的防伪码的生成模块,用于将防伪码被不透明涂层覆盖,使得防伪码在不透明涂层被破坏后可见的组合模块,用于将被不透明涂层覆盖的防伪码设于被验证产品端的设置模块;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用于扫描获取设于被验证产品端的防伪码的扫描模块和用于发送防伪码至服务端的发送模块,用于接收服务端的验证结果的接收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造假者对校验码和未暴露的防伪码进行复制再利用的可能性,且大大降低了验证的复杂性,提高了防伪的有效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伪验证系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伪验证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针对目前国内造假、盗版活动猖獗,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生产厂商也不断更新各种防伪技术,但造假活动仍然屡禁不止,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消费隐患,给广大生产厂家带来很大的利益损失。目前已有的很多防伪技术,例如激光变色防伪、全息图案防伪、温度变色防伪、特种版印刷防伪等技术,由于防伪技术随机性较差、不具备唯一性,而不能对单件产品进行防伪标识,导致容易被造假者复制;另外,现有防伪技术由于其技术含量较低,极易被破解和掌握;还有,现有防伪技术通常存在防伪验证程序复杂,不便于操作等问题。可见,现有防伪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防伪效果较差,造假活动仍然屡禁不止,因此,急需一种有效、便捷且易于操作的防伪技术以满足人们对防伪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伪验证系统装置,以提供一种有效、便捷且易于操作的防伪技术来满足人们对防伪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真伪验证系统装置,包括服务端、移动通讯终端和标识设置端所述标识设置端,包括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唯一的防伪码;组合模块,用于将所述防伪码被不透明涂层覆盖,使得所述防伪码在所述不透明涂层被破坏后可见;设置模块,用于将被不透明涂层覆盖的防伪码设于被验证产品端;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扫描模块,用于扫描获取设于所述被验证产品端的防伪码;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防伪码至所述服务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的验证结果;所述服务端包括验证模块,用于对防伪码进行验证确认真伪;反馈模块,用于将验证结果发送至所述移动通讯终端。进一步的,所述验证模块还包括第一匹配子模块,用于在数据库中匹配所述防伪码;第一次数判断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的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判断匹配次数;第一确认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的匹配结果为匹配失败时,确认为假品;当所述第一次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初次匹配时,确认为真品。优选的,所述标识设置端还包括第一加密模块,用于对所述防伪码进行加密处理;所述组合模块用于将经所述加密处理的防伪码被不透明涂层覆盖。更进一步的,所述服务端还包括第一解密模块,用于对加密的防伪码进行解密处理。更进一步的,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生成唯一的校验码;所述组合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校验码印刷于所述不透明涂层上;所述移动通讯终端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获取所述校验码;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校验码至所述服务端。优选的,所述验证模块包括第二匹配子模块,用于在数据库中匹配所述校验码和防伪码;第二次数判断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匹配子模块的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判断匹配次数;第二确认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匹配子模块的匹配结果为匹配失败时,确认为假品;当所述第二次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初次匹配时,确认为真品。进一步的,所述标识设置端还包括第二加密模块,用于对校验码和防伪码进行加密处理;所述组合模块,具体用于将经所述加密处理的防伪码被不透明涂层覆盖;将经所述加密处理的校验码印刷于所述不透明涂层上。更进一步的,所述服务端还包括第二解密模块,用于对加密的校验码和防伪码进行解密处理。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移动通讯终端进行防伪验证,从而使得验证更加灵活便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真伪验证。并且,在对产品验证过程中,需将不透明涂层破坏后才能看到防伪码,增加了造假的难度,从而可以有效防止造假者对未暴露在外的防伪码进行复制再利用的可能性。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大大降低了验证的复杂性,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能够进行验证,从而提高了防伪的有效性。其次,还可以进一步的在对产品验证过程中,采用校验码和防伪码两种标识进行特定组合,使得防伪码只有在校验码被破坏后才可见,对产品验证时会将校验码破坏掉,被破坏的校验码将不会再被其他人获知,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造假的难度,进一步防止造假者对校验码和未暴露在外的防伪码进行复制再利用的可能性,提高了防伪的有效性。再次,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针对各被验证产品生成唯一的防伪码和唯一的校验码,在真伪验证时还可以通过判断是否为初次验证,确定其是否为真品,如果被复制假冒,则假冒产品将无法通过真伪验证,进一步提高了防伪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对防伪码和校验码进行加密处理,将加密后的验证标识设于被验证产品端,验证时也需采用相应的解密算法进行解密处理后再通过匹配判断是否为真品,进一步提高了假冒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伪验证系统装置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真伪验证系统装置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对校验码和防伪码进行加密的一种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对校验码和防伪码进行解密的一种方法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真伪验证方法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真伪验证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真伪验证系统,包括服务端100、移动通讯终端 200和标识设置端300。所述标识设置端300,包括生成模块301,用于生成唯一的防伪码;组合模块302,用于将所述防伪码被不透明涂层覆盖,使得所述防伪码在所述不透明涂层被破坏后可见;设置模块303,用于将被不透明涂层覆盖的防伪码设于被验证产品端。所述移动通讯终端200包括,扫描模块202,用于扫描获取设于所述被验证产品端的防伪码;发送模块203,用于发送所述防伪码至所述服务端;接收模块204,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的验证结果。所述服务端100包括验证模块101,用于对防伪码进行验证确认真伪;反馈模块102,用于将验证结果发送至所述移动通讯终端。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标识设置端300可以是产品生产厂家、产品研发厂家、产品销售厂家等其中的至少一个,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防伪码的生成、组合以及设置等操作可以由产品生产厂家进行,也可以由产品研发厂家进行,还可以由产品销售厂家进行等等,此处不限制,只要在产品最终销售之前,即需要对产品进行真伪验证之前由某个主体将其完成即可,至于到底由哪个主体或哪几个主体共同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制。具体的,所述验证模块101具体包括第一匹配子模块,用于在数据库中匹配所述防伪码;第一次数判断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的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判断匹配次数;第一确认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的匹配结果为匹配失败时,确认为假品;当所述第一次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初次匹配时,确认为真品。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标识设置端3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加密模块,用于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处理。相应的,组合模块302具体用于将经所述加密处理的防伪码被不透明涂层覆盖。具体的,第一加密模块包括防伪码加密子模块,用于利用所述预设的可逆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运算, 得到加密的防伪码。相应的,服务端100还包括第一解密模块,用于对加密的防伪码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伪验证系统装置,包括服务端、移动通讯终端和标识设置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设置端,包括:用于生成唯一的防伪码的生成模块;组合模块,用于将所述防伪码被不透明涂层覆盖,使得所述防伪码在所述不透明涂层被破坏后可见;设置模块,用于将被不透明涂层覆盖的防伪码设于被验证产品端;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扫描模块,用于扫描获取设于所述被验证产品端的防伪码;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防伪码至所述服务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的验证结果;所述服务端包括:验证模块,用于对防伪码进行验证确认真伪;反馈模块,用于将验证结果发送至所述移动通讯终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伪验证系统装置,包括服务端、移动通讯终端和标识设置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设置端,包括用于生成唯一的防伪码的生成模块; 组合模块,用于将所述防伪码被不透明涂层覆盖,使得所述防伪码在所述不透明涂层被破坏后可见; 设置模块,用于将被不透明涂层覆盖的防伪码设于被验证产品端; 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扫描获取设于所述被验证产品端的防伪码;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防伪码至所述服务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的验证结果; 所述服务端包括 验证模块,用于对防伪码进行验证确认真伪; 反馈模块,用于将验证结果发送至所述移动通讯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模块还包括 第一匹配子模块,用于在数据库中匹配所述防伪码; 第一次数判断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的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判断匹配次数; 第一确认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的匹配结果为匹配失败时,确认为假品;当所述第一次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初次匹配时,确认为真品。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设置端还包括 第一加密模块,用于对所述防伪码进行加密处理; 所述组合模块用于将经所述加密处理的防伪码被不透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