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隐形磁条的智能IC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366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隐形磁条的智能IC卡,涉及智能IC卡的工装领域。它包括上表面带有隐形磁条的基片层,基片层上表面依次印有隐形银墨层、第一隐形白墨层、第二隐形白墨层和胶印油墨层,且隐形磁条为银色、隐形银墨层与隐形磁条对应之处镂空;或者基片层上表面依次印有隐形银墨层、第一隐形白墨层、丝印油墨层和胶印油墨层,且隐形磁条为银色、隐形银墨层与隐形磁条对应之处镂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白度较高,比较美观,而且能够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具有金底或者银底效果,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IC卡的工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隐形磁条的智能IC卡
技术介绍
智能IC卡属于IC卡(集成电路卡)的一种。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智能IC卡以其操作方便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智能IC卡在制作时,一般都是在设有隐形磁条的基片层上表面依次印有隐形银墨层、隐形白墨层和胶印油墨层。但是,这类智能IC卡存在以下缺陷(I)隐形磁条上表面墨层的厚度需控制在13 μ m以内,墨层厚度超过13 μ m就会使得隐形磁条的磁性偏低,影响智能IC卡的使用。为了保证智能IC卡的正常使用,隐形银墨 层、隐形白墨层和胶印油墨层一般只印制一层。但是单层隐形白墨层的厚度一般为4μπι 6 μ m,其厚度较薄,进而使得印制单层隐形白墨层的智能IC卡的白度较低,美观性较差。(2)随着时代的进步,用户对智能IC卡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智能IC卡具有金底或者银底效果。为此,需要在隐形白墨层和胶印油墨层之间增加丝印油墨层,但是如果增加丝印油墨层,隐形磁条上表面的厚度就会超过13 μ m,进而影响智能IC卡的正常使用。因此,现有的智能IC卡难以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同时具有金底或者银底效果,适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隐形磁条的智能IC卡,包括上表面带有隐形磁条(2)的基片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层(1)上表面依次印有隐形银墨层(3)、第一隐形白墨层(4)、第二隐形白墨层(5)和胶印油墨层(7),且所述隐形磁条(2)为银色、隐形银墨层(3)与隐形磁条(2)对应之处镂空;或者所述基片层(1)上表面依次印有隐形银墨层(3)、第一隐形白墨层(4)、丝印油墨层(6)和胶印油墨层(7),且所述隐形磁条(2)为银色、隐形银墨层(3)与隐形磁条(2)对应之处镂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隐形磁条的智能IC卡,包括上表面带有隐形磁条(2)的基片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层(I)上表面依次印有隐形银墨层(3)、第一隐形白墨层(4)、第二隐形白墨层(5)和胶印油墨层(7),且所述隐形磁条(2)为银色、隐形银墨层(3)与隐形磁条(2)对应之处镂空;或者所述基片层(I)上表面依次印有隐形银墨层(3)、第一隐形白墨层(4)、丝印油墨层(6) 和胶印油墨层(7),且所述隐形磁条(2)为银色、隐形银墨层(3)与隐形磁条(2)对应之处镂空。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隐形磁条的智能IC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隐形白墨层(4)和第二隐形白墨层(5)的厚度均为3 μ m 5 μ 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隐形磁条的智能IC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隐形白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长兵廖银攀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