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线、与所述第一感应线交叉的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线、位于所述第一感应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线交叉点将所述第一感应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线绝缘隔开的绝缘垫,所述绝缘垫的边缘与外部冲击力的冲击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上是非垂直关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绝缘垫设计,可以分散制程中风刀、水洗等的冲击力量,减少绝缘垫被刮断的现象,从而提高触控面板的制程良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有关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Touch Panel)已大量运用于消费、通讯、电脑等电子产品上,例如目前广泛使用的游戏机、智慧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众多电子产品的输入输出界面。触控面板一般包括布线板、设置于布线板上的感测电极层、线路层、保护层等。其中感测电极层一般为多个行电极、多个列电极相互交错形成的感应矩阵,且各感应矩阵中的行电极与列电极的交错点通过矩形绝缘垫隔开,防止在交错点相互短路。触控面板制造过程包含风刀、水洗等清洁步骤,在这些步骤中,绝缘垫在同一水平面上将受到风刀或水洗等外部冲击力的作用。但因为矩形形状的绝缘垫,其边缘与该些外部冲击力的方向是垂直关系,而使其单一受力边缘直接承受所有的外部冲击力,造成无法有效地分散冲击力,导致矩形绝缘垫存在较易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绝缘垫抗冲击力强的触控面板,解决绝缘垫容易断裂的问题,以提高触控面板制程的良率。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线、与所述第一感应线交叉的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线、位于所述第一感应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线交叉点将所述第一感应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线绝缘隔开的绝缘垫,所述绝缘垫的边缘与外部冲击力的冲击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上是非垂直关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垫中部沿该第一方向具有至少一延伸部分,及/ 或所述绝缘垫中部沿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至少一延伸部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线包含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导线,所述第二感应线包含多个第二电极和多个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导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导线是位在同一平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的交叉点形成有所述绝缘垫。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垫形成有过孔,且所述第二导线的两端通过设置在该绝缘垫的过孔而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垫是一非矩形形状的绝缘垫。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垫为六边形绝缘垫、菱形绝缘垫、椭圆形绝缘垫、 八边形绝缘垫或葫芦形绝缘垫。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六边形绝缘垫延伸部分的内角角度大于90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六边形绝缘垫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00微米至 500微米,所述六边形绝缘垫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300微米至700微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垫的厚度为I. I微米至I. 9微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垫的侧面为斜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面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导线所在平面的 夹角大于30度小于80度。上述触控面板,通过对绝缘垫形状的改良,改良后绝缘垫的边缘与外部冲击力的 冲击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上是非垂直关系,改良后的绝缘垫可以有效分散制程过程中的冲击 力作用,增强绝缘垫的抗冲击能力,从而提高触控面板制程的良率。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结构图;图2系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绝缘垫结构俯视图;图3系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绝缘垫结构俯视图;图4系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绝缘垫结构俯视图;图5系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绝缘垫结构俯视图;图6系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绝缘垫的示意图;图7系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绝缘垫的示意图;图8系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绝缘垫的示意图;图9系本技术绝缘垫结构的侧视图;图10系本技术的一触控面板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界定有一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在一较佳情况下,该第一 方向X与该第二方向Y垂直。该触控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一感应线120、绝缘垫 130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二感应线140。该触控面板更包括布线板110,此处的布线板 110可以是传统触控面板采用的可透视的玻璃基板或者塑胶基板等,所述布线板110用以 承载及/或保护形成在其上面的各元件,如第一感应线120、绝缘垫130与第二感应线140 等。第一感应线120设置在布线板110上,第二感应线140与第一感应线120交叉。绝缘 垫130位于第一感应线120与第二感应线140交叉点将第一感应线120与第二感应线140 绝缘隔开,其中所述绝缘垫130的边缘与外部冲击力(如风刀或水洗等)的冲击方向在同 一水平面上是非垂直关系。此非垂直关系可以分散绝缘垫130单一边缘在制程中遭受全部 的冲击力(如冲击力沿着第一方向X或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冲击绝缘垫),而增强绝 缘垫130的抗冲击程度,防止绝缘垫断裂,从而提高触控面板制程的良率。其中,上述的绝缘垫可以是一非矩形形状的绝缘垫,或是所述绝缘垫的中部沿第 一方向X有一延伸部分且沿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亦有一延伸部分,以下将以多个实施 例揭露不同样态的绝缘垫及触控面板内部的详细结构。如图2所示,图2绘示了一种可用于图1触控面板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 线22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222及导通连接多个第一电极222的多个第一导线224,第二感 应线24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242及导通连接多个第二电极242的多个第二导线244。第二 导线244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简称IT0)材料制成。绝缘 垫230位于第一导线224与第二导线244交叉点处,将第一导线224与第二导线244绝缘隔开。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线244的长度大于绝缘垫230的长度,第二导线244的两端直接与两个相邻的第二电极242连接。绝缘垫230可为一菱形绝缘垫,该菱形绝缘垫230沿第一方向X形成有一延伸部分,该延伸部分使得该菱形绝缘垫230受外部冲击力的边缘有复数个,藉此可以分散制程中风刀、水洗的冲击力量(如图2所示的F),进而减少绝缘垫被刮断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该菱形绝缘垫230沿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也形成有一延伸部分,藉由两侧都形成有延伸部分的菱形绝缘垫可确保分散来自不同方向的冲击力量。如图3所示,图3绘示了又一种可用于图I触控面板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线32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322及多个导通连接两两相邻第一电极322的第一导线324, 第二感应线34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342及多个导通连接两两相邻第二电极342的第二导线 344。第二导线344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简称ITO)材料制成。绝缘垫330位于第一导线324与第二导线344交叉点上,将第一导线324与第二导线 344绝缘隔开。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线344的长度小于绝缘垫330的长度,第二导线344的两端通过设置在绝缘垫330的过孔310与第二电极342连接。绝缘垫330为菱形绝缘垫。 该菱形绝缘垫330的其它特性和作用与图2所绘示的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图4绘示了又一种可用于图I触控面板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线42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422及导通连接多个两两相邻第一电极422的多个第一导线 424,第二感应线44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442及导通连接多个两两相邻第二电极442的多个第二导线444。第二导线444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简称ITO) 材料制成。绝缘垫430位于第一导线424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线、与所述第一感应线交叉的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线、位于所述第一感应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线交叉点将所述第一感应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线绝缘隔开的绝缘垫,所述绝缘垫的边缘与外部冲击力的冲击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上是非垂直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线、与所述第一感应线交叉的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线、位于所述第一感应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线交叉点将所述第一感应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线绝缘隔开的绝缘垫,所述绝缘垫的边缘与外部冲击力的冲击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上是非垂直关系。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中部沿该第一方向具有至少一延伸部分,及/或所述绝缘垫中部沿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至少一延伸部分。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包含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导线,所述第二感应线包含多个第二电极和多个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导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导线是位在同一平面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的交叉点形成有所述绝缘垫。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展晧,李宪荣,蒋承忠,
申请(专利权)人:瑞世达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