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7354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包括壳体、背盖、触控显示模组。该壳体,包括:一顶面部;一侧面部,接触该顶面部;以及一保护层,设置于该侧面部的外表面上,据以形成一型态;该背盖,接触该侧面部以对应该顶面部,幷藉由该背盖与该壳体的组合,定义出一容置空间;该触控显示模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壳体具有良好的防刮与自动修复能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触控感应已被广泛地使用在各种显示装置中,使得触控式显示装置(例如平板电脑、智慧型手机)越来越普及。在触控式显示装置的组装过程中,显示面板与感应面板分别组装至触控式显示装置的壳体以及背盖经组合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请参照图I与图2,图I绘示依据一习知之触控式显示装置之壳体及覆膜之爆炸图;图2绘示依据一习知之触控式显示装置之壳体及覆膜之立体示意图。如图I与图2所示,壳体90包括可透光基材900以及塑胶边框902,其中可透光基材900是注塑成型于塑胶边框902之中。在壳体注塑成型后,为防止在运送或组装过程中,壳体因外力因素而产生刮伤或压伤,可透光基材900的外表面(包括塑胶边框902的上表面)通常会设置一第一层覆膜904,如图3所示,图3绘示图2沿AA线之剖面示意图。同样,塑胶边框902的侧边上亦设有一第二层覆膜906,如图4所示,图4绘示依据另一习知之触控式显示装置之壳体及覆膜之剖面示意图。尽管第二覆膜906可以避免塑胶边框902之侧边的刮伤,但是由于塑胶边框902之侧边较为狭窄,即使塑胶边框902之侧边已贴上了第二覆膜906,也容易发生第二覆膜906脱落的问题,使得塑胶边框902因为外力因素而产生外观上瑕疵的问题仍然未有更佳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透过将保护层喷涂或溅镀于触控式显示装置中的壳体的侧面部的外表面上,使得壳体的侧面部因外力因素而产生刮伤或压伤后,具有良好的自动修复能力,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此触控式显示装置包括壳体、背盖以及触控显示模组。该壳体,包括一顶面部;一侧面部,接触该顶面部;以及一保护层,设置于该侧面部的外表面上,据以形成一型态;该背盖,接触该侧面部以对应该顶面部,并藉由该背盖与该壳体的组合,定义出一容置空间;该触控显示模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触控式显示装置之壳体,藉由将保护层设置于壳体侧面部的外表面上,使得喷涂或溅镀于壳体上的保护层据以形成一个正常型态,并在因外力因素而产生刮伤或压伤后,可以依据此保护层于侧面部的分布情形,据以回复至上述之正常型态。藉此,本技术之壳体是透过保护层来增强其表面的抗刮伤能力,即在刮痕产生时,透过保护层自动回复原有型态的能力来平复刮痕,使得本技术之壳体具有良好的防刮与自动修复功能,大大解决了壳体容易产生外观瑕疵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绘示依据一习知之触控式显示装置之壳体及覆膜之爆炸图。图2绘示依据一习知之触控式显示装置之壳体及覆膜之立体示意图。图3绘示图2沿AA线之剖面示意图。图4绘示依据另一习知之触控式显示装置之壳体及覆膜之剖面示意图。图5绘示依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之触控式显示装置之爆炸图。图6绘示依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之触控式显示装置之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触控式显示装置2:触控显示模组10、90 :壳体100 :顶面部102 :侧面部104:保护层12 :背盖14 :显示模组16 :感应模组140 :第一表面142 :第二表面160 :第三表面162:第四表面900 :可透光基材902 :塑胶边框904:第一覆膜906 :第二覆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之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之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请参照图5与图6,图5绘示依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之触控式显示装置之爆炸图;图6绘示依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之触控式显示装置之剖面示意图。如图5与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之触控式显示装置I包括壳体10、背盖12、显示模组14以及感应模组16。以下分别就触控式显示装置I之各部元件做详细说明。壳体10包括顶面部100、侧面部102以及保护层104,其中顶面部100是透过模内注塑成型(glass injection molding,GIM)技术而形成于侧面部102之中,使得侧面部102的内侧表面得以接触顶面部100。于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是透过合模、注射、保压、冷却、开模以及取出制品之模内注塑成型之步骤所形成,故不再赘述。当然,本技术在此亦不加以限制壳体10是否需要透过模内注塑成型技术来予以制造成形,于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亦可使用其他的技术来制造出壳体10。另外,顶面部100具有良好的透光率,使得顶面部100不会影响触控式显示装置I的显示视感。顶面部100可以为一种玻璃、压克力或其他适当材料的可透光基材,本技术在此不加以限制。一般来说,顶面部100较为广泛使用的材质为防刮玻璃,其具有防刮、防摔、抗磨损等特性。另外,侧面部102可以为一种塑胶、压克力、金属、其他适当材料或是混合材料所组成的边框,以提供使用者手持触控式显示装置I时的持握空间。保护层104设置于侧面部102的外表面上,而形成一个型态,在因外力因素而产生刮伤或压伤后,可依据保护层104于侧面部102的分布情形,据以回复至此型态。一般来说,保护层104可以是由二氧化娃(Si02)、二氧化钛(Ti02)等无机材料、树脂涂层(resincoating)材料其中之一所构成的防刮自动修复涂料,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在被挤压后迅速回复原状。换句话说,侧面部102是透过保护层104来增强其表面的抗刮伤能力,即在因外力因素而产生刮伤或压伤后,透过保护层104自动回复原有型态的能力来消除刮痕,达到自动恢复原状的功效。当然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更可以使用添加了壳聚糖和环状分子环氧丙烷的涂料,一旦涂层表面被划伤,就会使环氧丙烷的环状结构断裂,而暴露出易产生化学反应的两个末端。然而,当阳光照射涂料时,紫外线便会激发涂料中的壳聚糖活跃,而与环氧丙烷断裂的末端互相吸引并结合在一起,进而修复断裂的环状结构,故本技术在此不加以限制保护层104的使用类型以及进行自动修复时的触发条件。保护层104是透过喷涂技术或是溅镀技术,将保护层104均匀地设置在侧面部102的外表面上。当然于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更可以使用镀膜技术或是涂布技术,使侧面部102的外表面均匀地铺设有一层保护层104,故本技术在此不加以限制设置保护层104之使用技术。除此之外,本技术在此不加以限制保护层104于壳体10上的设置范围,举例来说,由于使用者在正常的使用习惯下,皆仅会提握侧面部102较短长的两个侧边部分面积较小,被刮伤的几率较小,故可以仅在侧面部102较长的两个侧边上设置一层保护层104。或者是,可以在侧面部102的四个侧边上设置一层保护层104,以提供侧面部102的全方面保护。亦或是,可以仅在侧面部102的四个边角上设置一层保护层104,以防止侧面部102的四个边角因碰撞而产生的缺角。背盖12用以接触侧面部102以对应顶面部100,并可以藉由背盖12以及壳体10的组合,定义出一个容置空间。一般来说,为了使背盖12以及壳体10可以稳固地组接,会在背盖12以及壳体10的接触平面处设置有对应的卡合单元(未绘示于图上),但不以此为限,于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视实际使用情况而径行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包括:一壳体,包括:一顶面部;一侧面部,接触该顶面部;以及一保护层,设置于该侧面部的外表面上,据以形成一型态;一背盖,接触该侧面部以对应该顶面部,并藉由该背盖与该壳体的组合,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一触控显示模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包括 一壳体,包括 一顶面部; 一侧面部,接触该顶面部;以及 一保护层,设置于该侧面部的外表面上,据以形成一型态; 一背盖,接触该侧面部以对应该顶面部,并藉由该背盖与该壳体的组合,定义出一容置空间; 一触控显示模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是由树脂涂层材料构成。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是由无机材料构成。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是由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构成。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面部注塑成型于该侧面部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迎桂江耀诚佘志君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