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73330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7:51
一种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108、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乏汽凝结水管道(203)、主凝结水管道(204)、电导率表(205)、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排污管道(207)、排污阀(208)及DCS系统(209);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的一端连接吸收式热泵的驱动蒸汽凝结水出口,乏汽凝结水管道(203)的一端连接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凝结水出口,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及乏汽凝结水管道(203)的另一端连接至主凝结水管道(204)的一端,主凝结水管道(204)的另一端连接至主机凝结水系统;电导率表(205)及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安装在主凝结水管道(204)上;DCS系统(209)包括一I/O接口(210)。(*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热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图I为现有技术的乏汽余热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乏汽余热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汽轮机101、空冷岛102、凝结水泵103、热网加热器104、热网循环水泵105及热网加热器疏水泵106,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吸收式热泵108、关断蝶阀114(安装在所述的旁通乏汽管道109上,用于调节乏汽量)及抽真空管路119 (连接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不凝结气体出口)。汽轮机101的乏汽通过主乏汽管道118及旁通乏汽管道109之后输送到空冷岛102中,然后经过凝结水泵103之后输送到除氧器。如图I所示,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的热水出口与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热水进口连接;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进口连接所述的汽轮机101的旁通乏汽管道109 ;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凝结水出口通过乏汽凝结水管路110连接所述的凝结水泵103。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驱动蒸汽进口连接所述的汽轮机101的采暖管道111 ;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驱动蒸汽凝结水出口连接到驱动蒸汽凝结水管路112,所述的驱动蒸汽凝结水管路112上设有驱动蒸汽疏水泵116 ;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加热后的热水出口连接到热网回水管道113。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的热水进口连接所述的热网回水管道113。在上述系统中,吸收式热泵108 (又称为热泵机组)的凝结水(包括乏汽凝结水管路110中的乏汽凝结水及驱动蒸汽凝结水管路112的驱动蒸汽凝结水)在正常运行工况下通过系统管道回收至原厂的主机凝结水系统(图I中的乏汽凝结水及驱动蒸汽凝结水都将进入主机凝结水系统),再加以利用。针对热泵凝结水水质的检测是通过常规方法于热泵机组取样口取出的水样进行化学检验,检测出凝结水水质的好坏。以此为判断依据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回收合格的凝结水。这种通过取样检测热泵水质的方法存在滞后性及不准确性,受热泵机组多方面影响热泵水质会发生各种变化。仅仅通过取样化验对其水质检测的不够及时全面。水质不合格时也不能迅速采取应对措施,而且增加人员的取样化验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以实时监测热泵机组凝结术水质的变化,保证回到主凝结水系统水质始终在合格范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该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108、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乏汽凝结水管道203、主凝结水管道204、电导率表205、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排污管道207、排污阀208及DCS系统209 ;所述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驱动蒸汽凝结水出口,所述乏汽凝结水管道203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凝结水出口,所述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及乏汽凝结水管道20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主凝结水管道204的一端,所述主凝结水管道204的另一端连接至主机凝结水系统;所述的电导率表205及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安装在所述主凝结水管道204上,所述的排污管道207连接所述的主凝结水管道204,所述排污阀208安装在所述排污管道207上;所述的DCS系统209包括一 I/O接口 210,所述的电导率表205、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及排污阀208分别通过信号电缆连接至所述的I/O接口 210。进一步地,所述的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还包括驱动蒸汽凝结水出口阀211,设于所述的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上。进一步地,所述的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还包括乏汽凝结水出口阀212,设于所述的乏汽凝结水管道上20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热泵机组凝结术水质的变化,保证回到主凝结水系统水质始终在合格范围。同时也解决了人员取样化验等其他工作繁琐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I为现有技术的乏汽余热回收系统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的阀门控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该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108、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乏汽凝结水管道203、主凝结水管道204、电导率表205、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排污管道207、排污阀208及DCS系统209。所述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驱动蒸汽凝结水出口,所述乏汽凝结水管道203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凝结水出口,所述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及乏汽凝结水管道20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主凝结水管道204的一端,所述主凝结水管道204的另一端连接至主机凝结水系统;所述的电导率表205及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安装在所述主凝结水管道204上,所述的排污管道207连接所述的主凝结水管道204,所述排污阀208安装在所述排污管道207上;所述的DCS系统209包括一I/O接口 210,所述的电导率表205、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及排污阀208分别通过信号电缆连接至所述的I/O接口 210。进一步地,所述的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还包括驱动蒸汽凝结水出口阀211,设于所述的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上。进一步地,所述的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还包括乏汽凝结水出口阀212,设于所述的乏汽凝结水管道上203。电导率表205称为在线电导率表,通过远传信号将检测水质的数据(电导率数值)传输至化学DCS系统(即DCS系统209)。DCS系统209的I/O接口 210接收传输的电导率数值,将接收到的电导率数值与预设的标准电导率值(可以设为0. 3uS/cm)比较。如图3所示,当热泵机组凝结水的电导率大于0. 3us/cm时,DCS系统209根据逻辑指令,通过I/O接口 210向排污阀208发送指令控制排污阀208自动开启,同时通过I/O接口 210向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发送指令控制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自动关闭,停止回收热泵凝结水,将其排至污水池。待热泵机组凝结水水质合格后,DCS系统209将控制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自动开启,同时控制排污阀208关闭,继续回收凝结水至主机凝结水系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热泵机组凝结术水质的变化,保证回到主凝结水系统水质始终在合格范围。同时也解决了人员取样化验等其他工作繁琐的问题。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108)、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乏汽凝结水管道(203)、主凝结水管道(204)、电导率表(205)、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排污管道(207)、排污阀(208)及DCS系统(209);所述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驱动蒸汽凝结水出口,所述乏汽凝结水管道(203)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凝结水出口,所述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及乏汽凝结水管道(20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主凝结水管道(204)的一端,所述主凝结水管道(204)的另一端连接至主机凝结水系统;所述的电导率表(205)及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安装在所述主凝结水管道(204)上,所述的排污管道(207)连接所述的主凝结水管道(204),所述排污阀(208)安装在所述排污管道(207)上;所述的DCS系统(209)包括一I/O接口(210),所述的电导率表(205)、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及排污阀(208)分别通过信号电缆连接至所述的I/O接口(2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泵凝结水水质监控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108)、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乏汽凝结水管道(203)、主凝结水管道 (204)、电导率表(205)、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206)、排污管道(207)、排污阀(208)及DCS 系统(209);所述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驱动蒸汽凝结水出口,所述乏汽凝结水管道(203)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凝结水出口,所述驱动蒸汽凝结水管道(202)及乏汽凝结水管道(20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主凝结水管道(204)的一端,所述主凝结水管道(204)的另一端连接至主机凝结水系统;所述的电导率表(205)及热泵凝结水出口隔离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家耕齐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创时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