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集装置及一种搅拌收集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7190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收集装置,包括盒体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盒体组件包括四周闭合、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筒体连接,形成以过滤板为底部,以筒体为侧壁,顶部开口的收集区;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过滤孔;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渣孔,所述进渣孔高于过滤板,低于筒体上边缘。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搅拌收集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收集装置收集浮渣的效率高,利于除去浮渣,并且使用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集装置及一种搅拌收集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集装置及一种搅拌收集设备。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中,常会涉及到熔融一种金属或合金,使其与另一种金属结合或附着的工艺。由于多数金属与氧接触均会氧化,如在静态锡炉或动态波峰炉中产生的锡渣(SnO和 SnO2)即是一种工业中金属氧化最常见的例子。在高温环境下,尤其是在融化状态下,金属 (或合金)氧化的状况会更加剧烈,很快会形成一层氧化物,且越聚越多。而在熔融金属与其他金属附着结合的工艺过程中,熔融金属须不停的流动循环,这一方面会加剧氧化速度, 另一方面意味着表层的氧化物和少量的氧气会被带到液面以下,即液体内部。那么氧化在内部同样会发生。这样氧化物将夹带良好的金属浮上液面,形成浮渣。由于浮渣不停的产生,浮出,造成浮渣累积越来越多,层层相叠,越来越厚,几小时后影响液面流动,甚至产生外溢,污染又危险。所产生的浮渣不能正常参与融合的生产过程,只能不断地打捞出来,另行处理。现有技术中,均采用人工捞渣的方式除去浮层,然而,上述方法效率低,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除去浮渣的方法效率低,不安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收集装置,其该装置可有效的收集浮渣,利于浮渣的除去,并且效率高,使用安全。本技术公开的收集装置包括盒体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盒体组件包括四周闭合、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筒体连接,形成以过滤板为底部,以筒体为侧壁,顶部开口的收集区;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过滤孔;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渣孔,所述进渣孔高于过滤板,低于筒体上边缘。本技术公开的收集装置用于波峰焊工艺中,浮渣在流动的液面推动下不断的从进渣孔进入收集装置的收集区内,并在该区域聚集而不会再次扩散;尤其是在有还原剂作用的焊池中,还原剂对浮渣不断进行还原,将大块浮渣打散还原,将其中的锡释放,还原后残余的小块浮渣从进渣孔进入收集区,而大块的浮渣(内部包含有未被氧化的锡)无法有效的进入收集区,仍停留于焊池内,接收还原,直至形成还原后的小块浮渣,然后被收集。该装置可有效的收集还原后的浮渣,同时保证大块的浮渣可被充分的还原,避免其内部包含的未被氧化的锡跟随浮渣被收集除去,从而避免了锡料的浪费。上述结构中,所述筒体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成,也可以一体成型,本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围板和溢渣板;所述进渣孔设置于溢渣板上。更具体的,上述溢渣板为平板,围板与溢渣板固定,形成两端开口、 横截面为矩形的柱状筒体。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可拆卸的固定于筒体上。通过可拆卸的固定方式,便于装置的拆卸和清洗,同时,也方便将收集的浮渣从收集区清除。具体的,所述溢渣板上固定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位置高于过滤板,低于所述进渣孔。通过上述结构,一方面可将过滤板固定于特定的位置,防止过滤板在熔融锡液中受到浮力作用飘起,影响浮渣的收集;另一方面,方便拆卸,便于在除去收集到的浮渣时,将过滤板取出。进一步的,为了利于浮渣进入收集区,所述进渣孔在水平方向上呈长条状。更进一步的,所述溢渣板上具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多个进渣孔。通过上下排列的多个进渣孔,可大大提高对浮渣的收集效率,同时避免大块浮渣进入收集区。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一端延伸出收集区,形成把手。在去除收集到的浮渣时,可通过把手,直接将过滤板取出,操作方便。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孔具有多个。同时,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搅拌收集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搅拌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驱动液体流动;所述收集装置设置于液体流动方向上,用于收集液体表面的浮渣;其中,所述收集装置为如前所述的收集装置。根据本技术,所述收集装置的进渣孔面朝所述液体流动的方向。此时,液面上的浮渣在液流的推动下,直接流入收集装置的收集区。根据本技术,所述搅拌装置可以为本领域采用的各种搅拌装置,只需能驱动液体流动即可,优选情况下,具体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动力组件、支撑组件、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固定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基板、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搅拌轴两端分别固定于基板和支撑板上,所述基板和支撑板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连接至动力组件并可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转动;所述筒体具有进渣孔的一侧与基板和支撑板同时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组件可驱动液体通过进渣孔进入收集区。具体的,上述结构中,筒体由围板和溢渣板构成时,通过溢渣板与基板和支撑板同时固定连接。对于上述搅拌收集设备,其中,动力组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装置,例如电动机等,在本技术中,优选情况下,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本体和连接至电机本体的电机转轴。进一步的,上述搅拌组件中的搅拌轴具有主搅拌轴及副搅拌轴。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收集设备还包括传动组件,针对上述传动组件,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只要能将动力组件的动力传递给搅拌组件,使搅拌轴转动即可。具体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基板上并从上至下排列的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至电机转轴,所述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上分别固定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相互啮合;所述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分别固定连接至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针对上述结构,输出轴传动连接至电机转轴有多种,例如可将输出轴直接与电机转轴固定或通过齿轮传动或连杆传动方式,将输出轴传动连接至电机转轴。只需使电机转轴转动时产生的动力能传递到输出轴,使其转动即可。此时,输出轴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转动,带动固定于输出轴上的主动轮,与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同时转动,进而带动与从动轮固定的从动轮固定轴转动。由于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分别与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固定连接,此时,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产生转动,固定于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同时旋转,推动液体流动。更进一步的,上述结构中,所述输出轴与主搅拌轴为一体或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所述从动轮固定轴与副搅拌轴为一体或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当所述输出轴与主搅拌轴为一体时,即主动轮直接固定于主搅拌轴上;同样,当所述从动轮固定轴与副搅拌轴为一体时,即从动轮直接固定于副搅拌轴上。根据本技术,优选情况下,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啮合部低于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在使用过程中,将搅拌收集设备置于焊池中,控制熔融焊料的液面高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啮合部,低于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此时,可有效的防止主动轮和从动轮在旋转过程中被卡死,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本技术中,上述关于从动轮与主动轮的啮合部及输出轴,比较其高低时,比较的具体标准均定义为啮合部的最高点及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例如,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的啮合部低于所述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即表示为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的啮合部的最高点低于所述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特定情形下,输出轴为横截面变化的阶梯轴或锥形轴,本技术中都可使用,只需基板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高于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啮合部的最高点即可。例如,当输出轴为阶梯轴,其与基板连接处的横截面小于主动轮固定处的横截面,此时,在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啮合部的最高点低于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的前提下,可以使输出轴上主动轮固定处的输出轴的最低点低于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啮合部的最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盒体组件包括四周闭合、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筒体连接,形成以过滤板为底部,以筒体为侧壁,顶部开口的收集区;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过滤孔;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渣孔,所述进渣孔高于过滤板,低于筒体上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盒体组件包括四周闭合、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筒体连接,形成以过滤板为底部,以筒体为侧壁,顶部开口的收集区;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过滤孔;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渣孔,所述进渣孔高于过滤板,低于筒体上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围板和溢渣板;所述进渣孔设置于溢渣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可拆卸的固定于筒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渣板上固定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位置高于过滤板,低于所述进渣孔。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渣孔在水平方向上呈长条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渣板上具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多个进渣孔。7.根据权利要求1、2、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一端延伸出收集区,形成把手。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孔具有多个。9.一种搅拌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搅拌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驱动液体流动;所述收集装置设置于液体流动方向上,用于收集液体表面的浮渣;其中,所述收集装置为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集装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搅拌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的进渣孔面朝所述液体流动的方向。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涛伍华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堃琦鑫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