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168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冷凝器,主要由高压侧冷凝器、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以及储液罐构成;储液罐顶端和重力热管底端相连接,重力热管上盘有散热翅片,使得从高压侧冷凝器输出的制冷工质流入储液罐进行气液分离,气态制冷工质在重力热管中经第二次散热变成液态制冷工质回流至储液罐中;储液罐有两个端口,分别是制冷工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其输入端连接于高压侧冷凝器的输出端;这样能够充分利用高压侧冷凝器的作用,使其最大限度的充满气体进行冷却放热,且输出的制冷工质经过重力热管再次冷凝,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冷凝器的冷凝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带有重力热管式冷凝器的新型冷凝器,属于制冷与空调制冷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制冷技术应用的日益普遍化以及能源的短缺化,人们对制冷技术的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现在制冷系统中广泛采用的循环结构是压缩机一冷凝器一节流阀一蒸发器一压缩机的结构型式,其中在冷凝器中从压缩机引出的制冷剂以过热蒸汽状态、气液二相态和过冷液体状态同时存在。由于过冷液体区中的液体导热率较低,仅为二相区的十分之一强,换句话说,液体区增加的越多,具有良好导热率的气液二相区就减少的越少,因此,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就会越不好,即使在这两个区域大小相同时热交换效率也会很低。因此,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将液体和流体集中通过较短的管道就足够,使二相区在冷凝器中占最大比例比较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且给出至少下文中介绍的优点,在原有冷凝器后增加一个储液罐和低压重力热管式冷凝器,使过冷液体区处于此区域,并且进行二次冷凝,其可以提高冷凝器的制冷能效比,降低制冷设备能耗与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冷凝器,包括由冷凝管和管道上附加的散热片构成的高压侧冷凝器、冷凝器风扇、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以及储液罐;所述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是在重力热管以及热管上附加的散热翅片构成的;所述储液罐的顶端和重力热管式冷凝器的底端相连接,使得从高压侧冷凝器输出的制冷工质流入储液罐进行气液分离,气态制冷工质在重力热管式冷凝器中经第二次散热变成液态制冷工质回流至储液罐中;所述储液罐有两个端口,分别是制冷工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其输入端连接于高压侧冷凝器的输出端;所述高压侧冷凝器与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并排摆放,组装于同一个壳体内并且位于冷凝器风扇形成的风道内,共用一个冷凝器风扇。以上所述高压侧冷凝器与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并排摆放,组装于同一个壳体内并且位于冷凝器风扇形成的风道内,共用一个冷凝器风,风向由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吹向高压侧冷凝器。以上所述储液罐有两个端口,分别是制冷工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其输入端可以位于储液罐内液态制冷剂液面的下部,也可以位于储液罐内液态制冷剂液面的上部,其输出端位于储液罐内液态制冷剂液面的下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以及储液罐的设计而构成的一种新型冷凝器,冷凝器中具有良好导热率的气液二相区在冷凝器中所占比例最大化,且冷液体区被放到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和储液罐所在区域,使得从高压侧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工质在储液罐内进行气液分离与储存,使分离出来的气态制冷工质在重力热管式冷凝器中经第二次散热变成液态制冷工质回流至储液罐中,由此提高了空调的性能并降低了其耗电功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高压侧冷凝器;(2)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3)储液罐; (31)储液罐的输入端;(32)储液罐的输出端;(4)冷凝器风扇。具体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简单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实现时涉及的系统装置主体结构包括高压侧冷凝器(I)、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储液罐(3)、储液罐的输入端(31)、储液罐的输出端(32)以及冷凝器风扇(4);这样高压侧冷凝器(I)、储液罐(3)、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及相互间连接管道有机连接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新型冷凝器。此冷凝器工作时,如图I所示循环流向,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制冷工质进入高压侧冷凝器(1),高压侧冷凝器(I)与低温热源接触,在高压侧冷凝器(I)中以过热蒸汽状态和气液二相态分布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工质受低温热源的冷却而冷凝为液体制冷剂,冷凝形成的液体和部分没有冷凝的气态体中间介质在高速流动中相互混合形成气液二相流体,气液二相流体在高压侧冷凝器(I)进入端的压力下经储液罐的输入端(31)被送至储液罐(3 ) 中,气液二相流中间工作介质根据各自物理性质在储液罐(3 )内分离,使分离出来的气态制冷工质在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中与低温热源接触,受低温热源的冷却而冷凝为液体制冷剂,液态制冷工质由于重力作用回流至储液罐(3 )中进行接下来的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冷凝器,包括由冷凝管和管道上附加的散热片构成的高压侧冷凝器(1)以及冷凝器风扇(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以及储液罐(3);所述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是在重力热管以及热管上附加的散热翅片构成的;所述储液罐(3)的顶端和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的底端相连接,使得从高压侧冷凝器(1)输出的制冷工质流入储液罐(3)进行气液分离,气态制冷工质在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中经第二次散热变成液态制冷工质回流至储液罐(3)中;所述储液罐(3)有两个端口,分别是制冷工质的输入端(31)和输出端(32),其输入端(31)连接于高压侧冷凝器(1)的输出端;所述高压侧冷凝器(1)与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并排摆放,组装于同一个壳体内并且位于冷凝器风扇(4)形成的风道内,共用一个冷凝器风扇(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冷凝器,包括由冷凝管和管道上附加的散热片构成的高压侧冷凝器(I)以及冷凝器风扇(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以及储液罐(3);所述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是在重力热管以及热管上附加的散热翅片构成的;所述储液罐(3)的顶端和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的底端相连接,使得从高压侧冷凝器(I)输出的制冷工质流入储液罐(3)进行气液分离,气态制冷工质在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中经第二次散热变成液态制冷工质回流至储液罐(3)中;所述储液罐(3)有两个端口,分别是制冷工质的输入端(31)和输出端(32),其输入端(31)连接于高压侧冷凝器(I)的输出端;所述高压侧冷凝器(I)与低压侧重力热管式冷凝器(2)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长宇丁式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