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水器的进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154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热水器的进水管,包括堵头及进水管,其中所述进水管包括内管及外管,外管套设在内管外,所述堵头密封的安装在内管及外管的顶端,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留有间隙,在内管的上端设有过渡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底面设有导流口,导流口与间隙相连通。有益效果是:主水流直接通过外管底面的导流口向下流动,使得出水口离热水层和加热器更远,从而使得流进的冷水对于内胆内部上层的热水扰动最少,增大了热水的输出量,有效提高了热水器的热水输出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进水管,具体涉及一种电热水器的进水管
技术介绍
现有电热水器的热水输出率的高低主要与水流的进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进水水流速度快则热水输出率就低,反之即高。目前市场上的电热水器进水管的进水方式基本上可分为如下两类第一类是带防电墙进水管结构,其通常是双层管的方式,水流进入时通过内部管道由下而上流至上部后,通过内部管道的孔流出,流出后再通过内外管间隙由上而下,最终从下端外管管壁径向出水孔流出进入电热水器内胆;另一类的进水管采用的是单管,采用侧边开孔的方式;水流直接从进水管由下而上进入,通过侧边的孔直接流出进入电热水器内胆。以上这两类均是通过多开孔的方式来减缓水流速度,对提高热水输出率有一定效果,但是因结构所限,效果并不明显,致使产品的热水输出率普遍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显著减缓进水管的水流速度和提高热水输出率的电热水器的进水管。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水器的进水管,包括堵头及进水管,其中所述进水管包括内管及外管,外管套设在内管外,所述堵头密封的安装在内管及外管的顶端,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留有间隙,在内管的上端设有过渡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底面设有导流口,导流口与间隙相连通。所述外管的下端管壁设有多层出水孔,所述出水孔自上向下的孔径由小逐渐变大呈塔型分布。在所述外管的下端设有间隔套,在所述间隔套上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为环状,定位环的内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轴向的柱状突起,所述柱状突起的上端面高出定位环的上端面。所述柱状突起的径向内径与内管外径间隙配合,柱状突起的径向外径与进水管外管的内径间隙配合,柱状突起的轴向下端与间隔套定位。所述外管的底面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的一端顶于内管的外表面。所述间隔套的上端伸延出定位脚,所述定位脚的一端顶于外管的内壁。所述出水孔的截面为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外管底面设有与间隙相连通的导流口,主水流直接向下通过定位环与内管及外管间的空隙进入内胆,出水口离热水层和加热器更远,从而使得流进的冷水对于内胆内部上层的热水扰动最少,增大了热水的输出量,有效提高了热水器的热水输出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管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管的展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定位环的仰视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I至5所示,一种电热水器的进水管,包括堵头I及进水管2,其中所述进水管2包括内管21及外管22,外管22套设在内管21外,所述堵头I密封的安装在内管21及外管22的顶端,所述内管21与外管22之间留有间隙23,在内管21的上端设有过渡孔211,本技术特点是所述外管22底面设有导流口 221,导流口 221与间隙23相连通。所述外管22的下端管壁设有多层出水孔222,所述出水孔222自上向下的孔径由小逐渐变大呈塔型分布。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六层出水孔222,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出水孔222的层数,出水孔222的截面为圆形,出水孔222也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管22的下端设有间隔套3,在所述间隔套3上设有定位环4。所述定位环4为环状,定位环4的内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轴向的柱状突起41,所述柱状突起41的上端面高出定位环4的上端面。在本实施例中,在定位环4的内表面上设有三个轴向的柱状突起41,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柱状突起41的数量。所述柱状突起41的径向内径与内管21外径间隙配合,柱状突起41的径向外径与进水管外管22的内径间隙配合,柱状突起41的轴向下端与间隔套3定位,这样使得主水流直接向下通过定位环4与内管21及外管22间的空隙进入内胆,出水口离热水层和加热器更远,从而使得流进的冷水对于内胆内部上层的热水扰动最少,增大了热水的输出量,有效提高了热水器的热水输出率。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其它的与实施例--样,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没有定位环4,外管22的底面设有定位片223,所述定位片223的一端顶于内管21的外表面,防止外管21移位。实施例三如图7所示,其它的与实施例--样,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没有定位环4,间隔套3上端伸延出定位脚31,定位脚31的一端顶于外管22的内壁。工作时,进水管安装在电热水器内胆内,下端与外部进水管相连。水流通过进水管内管21由下而上流至上部的过渡孔211后,再通过进水管的内管21和外管22之间的间隙23由上而下,由于外管22底面设有与间隙23相连通的导流口 221,主水流直接向下通过定位环4与内管21及外管22间的空隙进入内胆;另一部分水流由外管22的下部管壁的多层出水孔222进入内胆,由于出水孔222自上向下孔径由小变大呈塔型分布,进入内胆的水流逐步放缓,而主水流则是直接通过定位环4与内管21和外管22的间隙轴向流入内胆中,出水口离热水层和加热器更远,从而使得流进的冷水对于内胆内部上层的热水扰动最少,增大了热水的输出量,有效提高了热水器的热水输出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水器的进水管,包括堵头(1)及进水管(2),其中所述进水管(2)包括内管(21)及外管(22),外管(22)套设在内管(21)外,所述堵头(1)密封的安装在内管(21)及外管(22)的顶端,所述内管(21)与外管(22)之间留有间隙(23),在内管(21)的上端设有过渡孔(2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2)底面设有导流口(221),所述导流口(221)与间隙(23)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水器的进水管,包括堵头(I)及进水管(2),其中所述进水管(2)包括内管(21)及外管(22),外管(22)套设在内管(21)外,所述堵头(I)密封的安装在内管(21)及外管(22)的顶端,所述内管(21)与外管(22)之间留有间隙(23),在内管(21)的上端设有过渡孔(2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2)底面设有导流口(221),所述导流口(221)与间隙(2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热水器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2)的下端管壁设有多层出水孔(222),所述出水孔(222)自上向下的孔径由小逐渐变大呈塔型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热水器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管(22)的下端设有间隔套(3 ),在所述间隔套(3 )上设有定位环(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热水器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堂刘立强温旭光王明肖齐云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