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内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1256 阅读:3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包括:设置在电热水器内胆底端的进水管和设置在进水管顶部位置的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挡帽之间设有一过滤网罩;所述过滤网罩包括:过滤网罩本体,和从过滤网罩本体上一体向四周延伸的帽檐状滤网;所述过滤网罩本体的外形与挡帽形状一致,过滤网罩本体部分套设在挡帽内。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进水管和挡帽之间增加一层过滤网罩,使得水流从进水管进入电热水器内胆时被进水管顶部的挡帽阻挡,水流只能顺着过滤网罩的方向再进入内胆,有效对进水进行分流和降压;避免水流对内胆高温水的影响和冲击,从而提高热水输出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进水管阻流结构的内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热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热水器的进水管阻流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内胆。
技术介绍
在电热水器领域,由于冷水比重比热水要大,通常冷水在下,热水在上;使用时,热水从上端输出。因而,在电热水器内胆设计上,进水管安装在内胆底部;电热水器工作时,冷水从进水管进入内胆。而进入内胆的冷水因具有较高的流速,部分冷水会直接冲击到内胆上层的热水中,造成扰动,使上层热水温度变低,进而导致可输出的热水量变少,降低了电热水器的热水输出率。据调查,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储水式电热水器的热水输出率普遍在55% 80%之间,很难达到85%以上,甚至更高。这也就说明热水的利用率只能在55% 80%之间,相对来讲,至少还有20%的高温热水因被进入胆内的低温冷水混合而不被输出,降低了热水的利用率。为此,电热水器的制造业者们采用在进水管上设置阻流装置的方式来达到降低热水扰动的目的。最常见的进水管阻流方式为塑料进水管+挡板/挡帽,或为T型进水管、防电墙等结构来对进水管的水流进行阻挡、分流,如公开号为CN101608833、CN202119109U的中国专利所述。但以上的方法均只能在进水管水压不大,水流流速不快的情况下能达到75%左右的热水输出率。也就说明还是有20%以上的热水因受到冷水冲击而不被利用。有鉴于此,即为有必要开发一种分流,减速效果好,热水输出率高的新型进水管阻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有效分流、降压、减速,对胆内水温分布影响小,高效利用热水的新型进水管的阻流结构。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包括设置在电热水器内胆底端的进水管和设置在进水管顶部位置的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挡帽之间设有一过滤网罩。作为改进地,所述过滤网罩包括过滤网罩本体,和从过滤网罩本体上一体向四周延伸的帽檐状滤网。作为改进地,所述过滤网罩本体的外形与挡帽形状一致,过滤网罩本体部分套设在挡帽内。作为改进地,所述过滤网罩本体的顶部设有一通孔,所述进水管穿过通孔与挡帽连接;该进水管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作为改进地,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设有中空的卡爪,所述卡爪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所述挡帽上设有与卡爪匹配的卡扣;所述卡爪穿过过滤网罩本体顶部的通孔与卡扣卡接。作为改进地,所述过滤网罩本体顶部通孔的孔径略小于卡爪外径,该过滤网罩与卡爪过盈配合而被卡在进水管与挡帽之间。进一步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的内胆,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设置在进水管顶端的阻流结构和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从内胆的一端伸入,呈向下向前的折弯状;电加热器的前端折弯部为水平走向,该前端折弯部与进水管阻流结构顶端平齐。作为改进地,所述出水管由内胆下端向内胆上端延伸,该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内胆上层。与传统的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通过在进水管与挡帽之间增加一层过滤网罩,使得水流从进水管进入电热水器内胆时被进水管顶部的挡帽阻挡,水流只能顺着过滤网罩的方向再进入内胆,有效对进水进行分流和降压;避免水流对内胆高温水的影响和冲击,从而提高热水输出率。二、通过在进水管上设置卡爪,在挡帽上设置与卡爪相配合的卡扣,实际安装时只需将卡爪卡紧在卡扣上即可,实现方法简单。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的内胆,由于将电加热器设置成折弯状,使其前端折弯部与阻流结构上端平齐,有效提供内胆的热水输出率;通过实验模拟,其热水输出率高达90%以上。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具有本技术提供的进水管阻流结构的电热水器;图2所示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热水器内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热水器内胆 2、进水管 3、挡帽 4、过滤网罩 21、卡爪 22、出水孔31、卡扣 41、过滤网罩本体 42、滤网 5、电加热器 51、前端折弯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实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阻流结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包括电热水器内胆1,设置在电热水器内胆I底端的进水管2,以及设置在进水管2顶部位置的挡帽3,其中,所述进水管2与挡帽3之间设有一过滤网罩4。如图3所示,所述过滤网罩4包括过滤网罩本体41,和从过滤网罩本体41上一体向四周延伸的帽檐状滤网42。特别地,所述过滤网罩本体41的外形与挡帽3的形状一致,过滤网罩本体41被穿过其顶部的进水管2至少部分地固定在挡帽3内。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2的顶部设有中空卡爪21,所述挡帽3上设有与卡爪21配合的卡扣31 ;具体连接时,卡爪21从过滤网罩本体41顶部通孔中穿过与卡扣31卡接。为更好地控制水流,所述卡爪21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22,所述过滤网罩本体41顶部通孔的孔径略小于卡爪21的外径,使得过滤网罩本体41与卡爪21过盈配合而被卡在进水管2与挡帽3之间。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进水管穿过过滤网罩本体顶部通孔直接与挡帽连接,不限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当低温、高压、高速的冷水从进水管进入内胆时,被挡帽阻挡;同时挡帽与进水管之间夹有一层孔径小、孔密度大的过滤网罩本体,水流被挡帽阻挡后进入由过滤网罩本体与挡帽壁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使得水流第一次被降压、减速、分流;当水流再从过滤网罩本体与挡帽壁面之间的空间流经滤网进入内胆时,水流被第二次降压、减速、分流。经过以上两次的降压、减速、分流,使得进入内胆的水流已变为低压、低速、分散的水流,极大降低了水流对胆内高温热水的冲击和对水温分布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内胆热水的输出率,即有效地提高热水的利用率。内胆实施例如图4所示,一种具有上述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的内胆,包括进水管2,出水管3,设置在进水管顶端的阻流结构4和电加热器5。其中,所述电加热器5从内胆的一端伸入,呈向下向前的折弯状;电加热器5的前端折弯部51为水平走向,该前端折弯部51与进水管阻流结构4顶端平齐。特别地,所述出水管3由内胆下端向内胆上端延伸,使出水管3的出水口位于内胆上层。实际工作时,冷水从进水管进入并经阻流结构后流向内胆底部与下层低温热水混合,内胆上层的高温热水从出水管排出。由于电加热器和阻流结构都位于内胆底部,且电加热器的前端折弯部与进水管阻流结构顶端平齐,使得整个进水出水过程中,不会对内胆上层的高温热水造成扰动;热水输出率高90%以上。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实质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并不能以此来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而易见地,在本技术实质的启示下,本
普通技术人员还可进行许多改进和修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改进和修饰都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包括设置在电热水器内胆底端的进水管和设置在进水管顶部位置的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挡帽之间设有一过滤网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罩包括: 过滤网罩本体,和从过滤网罩本体上一体向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电热水器进水管阻流结构,包括:设置在电热水器内胆底端的进水管和设置在进水管顶部位置的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挡帽之间设有一过滤网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少言仇明贵卢淑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