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学新专利>正文

一种多回转式液动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0182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3:21
一种多回转式液动阀门,包括液压马达、阀门和连接支架。液压马达包括手动铰盘、轴承端盖、轴承座、输出套、转子、密封端盖、定子、配油套和下端盖;阀门的升降杆可穿过马达,马达旋转带动输出套,驱动升降杆、实现阀门的启闭。用液压马达驱动和控制多回转式阀门既安全又可靠、液压系统能自动检测到阀门运行过程中的负载变化,自动调节液压马达的输出扭矩及转速,实现了阀门启闭柔性控制及自动化、智能化,降低了对阀门造成的冲击和振动。采用异地设置液压系统远距离控制阀门可归避风险,应用领域可扩大到高污染,易燃、易爆、石油、天然气储送等场合。多回转式液动阀门还具有机械自锁功能及应急手动操纵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用机械阀门,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回转式液动阀门
技术介绍
阀门作为液体、气体介质管道输送中的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油气码头、化工、船舶、电站、冶金、市政等诸多领域。近年来,随着工程项目的大型化,大口径、大规格阀门需求量日益增加,人工手动操作已十分困难,且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为了满足自动化系统的需要,已出现了多种阀门驱动方式,如电机加减速机驱动的电动阀门,用气缸驱动的气动阀门,用油缸驱动的液动阀门等。在应用实践中发现上述驱动方式仍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电动阀门存在瞬间启动转矩小,造成阀门开启不可靠,由于减速机运转时的转动惯量大,对阀门造成冲击也大,电动阀门由于采用电机驱动故不适合在石油、天然气等易燃易爆场合应用。气动阀门由于设备体积大,气源压力低,对阀门的驱动力小,气体的可压缩性会造成阀门运行不稳定。目前已应用的液动阀门是指用油缸驱动的阀门,因油缸活塞浮动性造成阀门中的阀板自锁困难,不容易实现应急手动操作。另一方面液动阀门因油缸行程原因会造成液动阀门外形尺寸超高或超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回转式液动阀门,本技术能实现阀门安全可靠的启、闭,对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回转式液动阀门,包括液压马达(2)、阀门(34)和连接支架(35),阀门(34)上端的法兰与连接支架(35)用螺栓紧固连接,连接支架(35)的上法兰与液压马达的下端盖(12)通过螺栓紧固连接;阀门(34)的阀杆(36)上端穿过液压马达中心孔与输出套(21)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液压马达包括手动铰盘(1)、轴承端盖(3)、轴承座(6)、输出套(21)、转子(18)、密封端盖(7)、定子(10)、配油套(14)和下端盖(12);轴承端盖(3)通过多个螺钉与轴承座(6)固定连接,轴承座(6)和轴承端盖(3)均有中心孔;轴承端盖(3)的中心孔内有台阶,装设有第一推力轴承(22),轴承座(6)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回转式液动阀门,包括液压马达(2)、阀门(34)和连接支架(35),阀门(34)上端的法兰与连接支架(35)用螺栓紧固连接,连接支架(35)的上法兰与液压马达的下端盖(12)通过螺栓紧固连接;阀门(34)的阀杆(36)上端穿过液压马达中心孔与输出套(21)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 液压马达包括手动铰盘(I)、轴承端盖(3)、轴承座(6)、输出套(21)、转子(18)、密封端盖(7)、定子(10)、配油套(14)和下端盖(12); 轴承端盖(3)通过多个螺钉与轴承座(6)固定连接,轴承座(6)和轴承端盖(3)均有中心孔;轴承端盖(3)的中心孔内有台阶,装设有第一推力轴承(22),轴承座(6)上端面上的环形凹槽内安装有第二推力轴承(5);输出套(21)装设在由轴承端盖(3)和轴承座(6)围成的内腔中,与第一推力轴承(22)和第二推力轴承(5)的内圈分别套装,且固定在输出套(21)上;输出套(21)的上端穿过轴承端盖(3)的中心孔后插入手动铰盘(I)的中心孔,并与手动铰盘(I)的中心孔壁键连接,输出套(21)上端环面通过多个螺钉与手动铰盘(I)固定连接; 密封端盖(7)的上部装设在轴承座(6)的内孔中,密封端盖(7)的下端周边与轴承座(6)下端面搭接,定子(10)的上端面与密封盖(7)的下端面搭接;定子(10)为圆环形,定子(10)的内壁表面为曲线面,由多个形状相同的曲线段构成,成形凸凹不平的内曲线面,SP马达的内曲线导轨,配油套(14)装设在转子(18)内腔中,转子(18)装设在定子(10)的内腔中,配油套(14)的下端周边与定子(10)的下端面搭接;轴承座(6)、密封端盖(7)、定子(10)和配油套(14)通过多个螺钉连接成一整体结构;输出套(21)下端插入转子(18)上端内孔中,并与该内孔壁键连接,转子(18)第三台阶上均布有多个活塞孔(24),每一个活塞孔(24)内装设有活塞(8)和钢球(9),钢球(9)抵顶在定子(10)的内曲线面上,能在定子(10)的内曲线面上滚动;转子(18)第三台阶上的每一个活塞孔底部开设有配油口(11);配油套(14)内竖直开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学新
申请(专利权)人:徐学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