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9588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枢纽器,包括转轴,所述轴部上依次套设有支承座、凹轮凸轮组件、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其中通过在一个凹轮的两侧分别设置与能够其相配合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形成凹轮凸轮组件,在枢纽器工作的过程中,凹轮与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发生相对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凹轮交替地与第一凸轮或第二凸轮进行配合形成自锁,这样有效地增加了枢纽器自锁角度的个数,使得安装有该枢纽器的电子设备的上盖与底座之间能够在多个角度下实现自锁。该枢纽器结构简单,使用简单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枢纽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枢纽器。
技术介绍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如笔记本电脑、DV摄像机等,其屏幕和设备本体之间一般设置有枢纽器来实现两者的相对开启或闭合,枢纽器上一般设置有相配合的凸轮和凹轮来使得屏幕和设备本体在相对旋转至某个角度时能够固定在该角度下。现有技术中,枢纽器往往仅能够支持屏幕和设备本体在特定的少数角度下保持固定,而对于不同的使用者或使用者不同情况下对屏幕旋转固定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要求,现有的枢纽器不能够满足使用者对屏幕相对设备本体多角度固定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枢纽器,该枢纽器安装于具有一上盖和一底座的电子设备中能够使得上盖与底座在多个角度下保持固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枢纽器,设置于具有一上盖和一底座的电子设备上,所述上盖、所述底座通过所述枢纽器相转动连接设置,所述枢纽器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包括连接部和轴部,所述轴部大致呈圆柱形,所述轴部上具有横截面为非圆形的非圆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轴部相接处形成一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轴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枢纽器还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轴部上的支承座、凹轮凸轮组件、 至少一个弹性元件,所述凹轮凸轮组件包括凹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凹轮两侧的第一凸轮、第二凸轮,所述凹轮的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凹部、多个第二凹部,所述多个第一凹部、所述多个第二凹部分别沿圆周方向相间隔地分布在所述凹轮的两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依次交替地设置在所述凹轮的两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凸轮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能够对应配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凹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凸轮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能够对应配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凹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轮、 所述第二凸轮的中心分别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所述非圆部对应配合地穿入的非圆形通孔,所述支承座、所述凹轮、所述弹性元件的中心均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所述轴部配合地穿入的圆形通孔,所述凹轮的周向端部上还设置有沿轴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凸柱,所述支承座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第一凸柱沿轴向对应配合地插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柱沿轴向对应配合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轴部的前端部上位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外侧还固定地设置有定位调整元件。优选地,所述支承座的周向端部上具有两个沿径向向外延伸的限位挡部,所述轴部上位于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支承座之间还套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心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所述非圆部配合地穿入的非圆形通孔,所述限位板的周向端部上具有沿轴向向外延伸的挡块,所述挡块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挡部之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轴部上位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支承座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中心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所述轴部配合地穿入的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固定片的周向端部上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凸柱,所述支承座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第二凸柱沿轴向对应配合地插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凸柱沿轴向对应配合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优选地,所述轴部上位于所述凹轮凸轮组件与所述支承座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中心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所述轴部配合地穿入的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固定片的周向端部上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三凸柱,所述支承座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第三凸柱沿轴向对应配合地插入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凸柱沿轴向对应配合地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均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一凸部、所述两个第二凸部分别在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二凸轮的端面上呈180°设置,对应地,所述第一凹部、 所述第二凹部分别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分别在所述凹轮的两端面上呈180°设置。优选地,所述轴部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定位调整元件的中心开设有沿轴向分布的内螺纹孔,所述定位调整元件螺纹连接设置在所述轴部的前端部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调整元件为螺帽。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片。优选地,所述枢纽器还包括底座安装座,所述底座安装设置在所述底座安装座上, 所述上盖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轴部,两端的所述轴部对称地设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枢纽器,其中通过在一个凹轮的两侧分别设置与能够其相配合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形成凹轮凸轮组件,在枢纽器工作的过程中,凹轮与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发生相对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凹轮交替地与第一凸轮或第二凸轮进行配合形成自锁, 这样有效地增加了枢纽器自锁角度的个数,使得安装有该枢纽器的电子设备的上盖与底座之间能够在多个角度下实现自锁。该枢纽器结构简单,使用简单可靠。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的枢纽器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枢纽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的主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枢纽器中凹轮凸轮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1、转轴;11、连接部;12、轴部;13、限位面;2、支承座;21、限位挡部;22、第二通孔;3、凹轮凸轮组件;31、凹轮;311、第一凹部;312、第二凹部;313、第一凸柱;32、第一凸轮;321、第一凸部;33、第二凸轮;331、第二凸部;4、弹性元件;5、调整定位元件;6、限位板;61、挡块;7、第一固定片;71、第二凸柱;8、第二固定片;81、第三凸柱;9、底座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本技术所要公开的是一种枢纽器,该枢纽器主要设置在具有一上盖和一底座的电子设备上,电子设备的上盖和底座通过该枢纽器相转动连接设置。参见图1-3所示,该枢纽器包括一转轴1,转轴I包括连接部11和轴部12,轴部12 大致呈圆柱形,轴部12上具有横截面为非圆形的非圆部,轴部12与连接部11相接处形成一限位面13,该限位面13的面积大于轴部12的横截面面积,这主要是对安装在轴部12上的部件进行轴向的限位。轴部12上依次套设有支承座2、凹轮凸轮组件3、至少一个弹性元件4。凹轮凸轮组件3包括凹轮31、分别设置在凹轮31两侧的第一凸轮32和第二凸轮 33,凹轮31的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凹部311、多个第二凹部312,这多个的第一凹部311和第二凹部312分别沿圆周方向相间隔地分布在凹轮31的两侧端面上,且第一凹部311、第二凹部312依次交替地设置在凹轮31的两侧端面上,这指的是,在凹轮31上设置有第一凹部311的位置处,其另一端面不能够设置第二凹部312,而应为两个第二凹部 312的连接部,而凹轮31上设置有第二凹部312的位置处,其另一端面不能够设置第一凹部 312,即,在凹轮31上同一个角度的两端面上,第一凹部311和第二凹部312只能设置其中一者。第一凸轮32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能够对应配合地嵌入第一凹部31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凸部321,第二凸轮33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能够对应配合地嵌入第二凹部31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凸部331,安装时,第一凸轮32上设置有第一凸部321的一侧与凹轮31上设置有第一凹部311的一侧相对,第二凸轮33上设置有第二凸部331的一侧与凹轮31上设置有第二凹部312的一侧相对。这样,在第一凸轮32、第二凸轮33相对凹轮31发生旋转时, 第一凸部321、第二凸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纽器,设置于具有一上盖和一底座的电子设备上,所述上盖、所述底座通过所述枢纽器相转动连接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纽器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包括连接部和轴部,所述轴部大致呈圆柱形,所述轴部上具有横截面为非圆形的非圆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轴部相接处形成一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轴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枢纽器还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轴部上的支承座、凹轮凸轮组件、至少一个弹性元件,所述凹轮凸轮组件包括凹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凹轮两侧的第一凸轮、第二凸轮,所述凹轮的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凹部、多个第二凹部,所述多个第一凹部、所述多个第二凹部分别沿圆周方向相间隔地分布在所述凹轮的两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依次交替地设置在所述凹轮的两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凸轮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能够对应配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凹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凸轮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能够对应配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凹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二凸轮的中心分别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所述非圆部对应配合地穿入的非圆形通孔,所述支承座、所述凹轮、所述弹性元件的中心均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所述轴部配合地穿入的圆形通孔,所述凹轮的周向端部上还设置有沿轴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凸柱,所述支承座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第一凸柱沿轴向对应配合地插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柱沿轴向对应配合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轴部的前端部上位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外侧还固定地设置有定位调整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枢纽器,设置于具有一上盖和ー底座的电子设备上,所述上盖、所述底座通过所述枢纽器相转动连接设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枢纽器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包括连接部和轴部,所述轴部大致呈圆柱形,所述轴部上具有横截面为非圆形的非圆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轴部相接处形成一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轴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枢纽器还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轴部上的支承座、凹轮凸轮组件、至少ー个弾性元件,所述凹轮凸轮组件包括凹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凹轮两侧的第一凸轮、第二凸轮,所述凹轮的两侧端面上分別设置有多个第一凹部、多个第二凹部,所述多个第一凹部、所述多个第二凹部分别沿圆周方向相间隔地分布在所述凹轮的两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依次交替地设置在所述凹轮的两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凸轮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能够对应配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凹部中的至少ー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凸轮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能够对应配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凹部中的至少ー个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二凸轮的中心分别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所述非圆部对应配合地穿入的非圆形通孔,所述支承座、所述凹轮、所述弹性元件的中心均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所述轴部配合地穿入的圆形通孔,所述凹轮的周向端部上还设置有沿轴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凸柱,所述支承座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第一凸柱沿轴向对应配合地插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柱沿轴向对应配合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轴部的前端部上位于所述弾性元件的外侧还固定地设置有定位调整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的周向端部上具有两个沿径向向外延伸的限位挡部,所述轴部上位于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支承座之间还套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心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所述非圆部配合地穿入的非圆形通孔,所述限位板的周向端部上具有沿轴向向外延伸的挡块,所述挡块位于两个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诚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